馬來西亞婦女與家庭事務部又鬧新聞,最近在托兒所最新防疫指南中因追加一項新條文引發爭議。這項新條文要求前線人員,最好把孩子留在家,否則若送到托兒所就必須跟其他孩童隔離。
根據《當今大馬》浏覽兒科醫生阿瑪星所提供的指南,其附件12的第2.1.2條文闡明:
“前線人員的孩子是高風險群,極有可能從其家長感染冠病。照顧這些孩子最安全的地方是居家照護。無論如何,若果前線人員的孩子送至托育中心,他們需要與其他孩子隔離開來。”
新指南出爐後,逾200名兒科醫生聯署抗議,馬來西亞醫藥協會也要求婦女部盡速修改條文,勿差別對待前線人員的孩子。
醫藥協會主席戛納巴斯卡蘭發表文告形容,婦女部最新的指南“令人無法接受”。
“大馬醫藥協會震驚,這種政策居然獲得婦女與家庭事務部通過,並由福利局宣傳。前線人員及他們的孩子不應遭受這類歧視政策和待遇。”
女部長跳出來喊冤
結果此前就已曾因“小叮當”事件成爲國際笑話而被馬國人唾棄的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麗娜哈侖跳出來喊冤。
她說前線人員孩子在托兒所須與其他孩童分開照顧是衛生部所建議的標准作業程序。
“我已聯絡衛生部,他們將解釋,因爲這是來自他們,他們也是前線人員。我獲知衛生總監下午將在其新聞發布會上解釋此事。若沒有衛生部及國家安全理事會勸告,不會發布這標准作業程序,因爲涉及安全問題。”
諾希山:指南無意歧視和排擠前線人員子女
衛生總監諾希山過後闡明,該指南無意歧視和排擠,實因前線人員乃2019冠病的高風險群。
諾希山稱,或許有關指南使用了不當字眼,但此舉並非刻意將前線人員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隔開,而是給予染疫高風險群的孩子特別照顧。
“關于托兒所,那不是因爲我們歧視。我們認爲有兩群人乃抗疫高風險群,一是確診病患的家屬,二是衛生部的前線人員。我們沒有阻止(前線人員的)孩子去托兒所,但我們爲他們准備一個特別空間。”
《當今大馬》報道,諾希山解釋,若前線人員的孩子到醫院附設的托兒所,那麽就沒問題,他們可以和其他前線人員的孩子混在一起;但如果他們要和其他孩子一起,就必須劃出特別空間。
“那不是隔離,而是一個特殊空間,讓我們能特別照顧前線人員的孩子。”
諾希山也透露,該指南仍需修訂,還沒呈交到國家安全理事會。只有等到國家安全理事會通過之後,才能實行該份指南。
會否感覺麗娜哈侖很無辜?
明明就是衛生部給的SOP,卻被大家指責,好像麗娜哈侖很冤枉?
非也,麗娜哈侖其實也並非毫無責任,她應該知道,也應該有能力判斷這條文太敏感,肯定會引起矚目,加上自己“素行不良”,必須要謹慎處理。
就算條文來自衛生部,可是指南是用婦女部的名義所發出,那麗娜哈侖是否應該用判斷力去更好地處理,或者可以修飾文字,疑或直接言明是衛生部的要求,就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要強調的是掌管一個部門,部長麗娜哈侖是否不該盲目地按章辦事,而忘了婦女部的宗旨,自己是需要去爲這些前線子女爭取權益,自己必須去考慮這樣的條文是否傷害正爲對抗疫情貢獻的前線人員呢?
不過有“小叮當”事件的“珠玉在前”,這樣的要求對麗娜哈侖有點過于苛刻。
嘴巴爲前線人員打氣,心裏依然發毛
當然大家必須接受首相慕尤丁所說的,必須給予麗娜哈侖和婦女部時間去學習和適應。只是以“小叮當”部長的程度,時間可能要比一般人長一點,大家的耐心要多一點才行。這次可視爲麗娜哈侖正在改善之中,起碼條文不是來自她的“原創”。
回到這樣的條文爲何引起反感,很簡單,大家嘴上說的,網上放的都是對前線人員的感激,甚至還來個大家一起鼓掌爲前線人員打氣,但還是有人只是嘴巴說說,實際上卻擔心這些高風險群的前線人員會傳染病毒,實例還不少。
新加坡也有醫護人員在公共場所被排擠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盛港綜合醫院的一名男護士,日前就在社交媒體上貼文,申訴隔壁鄰居因爲他是護理人員而歧視他全家,不只朝他們噴消毒液,還直呼他們是“冠病家庭”。
盛港綜合醫院表示嚴正看待這起事件,已給予男護士支持與協助。院方提醒公衆,應給予醫護人員尊重和體諒,若有對醫護人員動粗或惡言相向的行爲,院方將報警處理。
男護士的鄰居則辯稱爲了確保衛生,會定時爲鐵門消毒,男護士拍視頻時,她剛好在爲鐵門消毒,她並不是針對男護士和他的家人。
也有醫護人員在網上反映,在公共場所被公衆排擠。
據報道,有醫護人員搭地鐵時,一些乘客看見他們上車轉身就走。有護士在社交媒體控訴,在組屋搭電梯下樓時被鄰居嫌棄,指她不該搭電梯而應該走樓梯。有的醫護人員召德士或私召車時,司機發現其身份當場拒載。有救護車民防人員到小販中心打包,小販竟然拒賣。
這怎不讓前線人員寒心嗎?
誰不曉得醫護人員是高風險,但如果他們也像這些人如此恐懼,恐怕醫院沒有醫護人員救治病人了。表面上大家都對前線人員的奉獻感激涕淋,但平日卻在行爲上以“有色眼光”,甚至訴之于行來避開被視爲“病毒高風險群”的前線人員,豈不讓人心寒。
要感謝前線人員,何不從日常言行做起?
馬國衛生部的條文是要避免交叉感染,其實是基于安全考量,相信是非前線人員的家長都會無人歡迎。
那前線人員呢?
他們也了解自己屬于高風險群,對分開照顧其實也能理解。但該指南先說把他們的孩子留在家裏,再說要和其他孩童隔離,明白是爲了安全是一回事,但被這樣在字裏行間“排擠”肯定會不舒服,怎麽看都像在說前線人員爲了其他人的安全,子女最好不要到托兒所。
或許有人說大家不要太敏感,重點就是爲了安全起見,不要執著于文字呈現方式。只是前線人員每天直接接觸冠病患者,就算照著SOP的安全措施,難免還是會忐忑,擔心自己患病,更害怕累及家人,心理壓力不少。
大家嘴巴說的感謝固然讓前線人員振奮士氣,但日常和他人的接觸更是最直接的感觸,是前線人員最實際的感受。
他們爲了確保自身的安全,已經處于提心吊膽的緊繃狀態,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造成莫大影響,不自覺地就“敏感”起來了。若真要表達對前線人員的感激,何不想想日常言行是否在無意之間對他們造成“傷害”?
至于托兒所指南其實只是“誤會”一場,希望指南會適度修改字句再呈交到國家安全理事會後才執行。
讓人莞爾的是,諾希山的解釋似乎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讓反彈聲浪消逝,只能說有公信力的人就是不一樣。
同樣的話由不同的人說出來,接受度猶如天淵之別,“小叮當”部長應想想緣由,再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