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次選舉過程出現失誤,選舉局在7月14日的《聯合早報》登文表示道歉。道歉針對的是讀者之前在早報的投訴,主要是過程不順利,包括投票站外的長龍,據說一些等候時間長達兩小時。不少網絡視頻也反映了這個情況。
我國的選舉已經舉辦了13次,雖然是件重要的大事,但完全不缺乏經驗,這次爲什麽狀況百出?
主要的原因似乎是由于疫情的安全考量,而訂立了很多新規則,包括安排年長選民在上午時段集中投票,投票過程增加了量體溫、消毒液洗手、戴手套,又另外引進了新的投票筆,不但增加了投票的耗時,也讓一些選民感到混亂。
如果說冠病疫情是非常狀態,所以選舉局的失誤情有可原,那是不是也可以說選舉局當慣了太平官,無法應對新狀況,所訂立的規則很多是閉門造車,臨場才發現問題多多?
這是不是也反映了我國公務員體系一貫因爲“怕輸”文化所培養的高效率,這次卻因爲怕輸過頭而失靈了?
選舉是一件神聖的大事,任何的失誤都可能變成政治事件。像投票最後一刻決定延長兩小時,但各黨監票員卻因爲防疫安全而被要求離場,導致一些反對黨恫言保留選後法律維權的權利,都會影響民衆對選舉公正性的信心。
從這次選舉結果來看,民衆對政治多元的訴求大爲提高。放大了看,這意味著未來的選舉,競爭會更激烈,民衆的得失心也會更大。
選舉局這次的另一個重大失誤,是造成10多名仍然被隔離的選民沒有收到選票,結果喪失了投票機會。如果碰到選情激烈、勝負微差的選區,這樣的失誤,後果是很嚴重的。
從設立國會反對黨領袖觀察,新加坡的兩黨制雛形已經出現了。有評論認爲這顯示人民行動黨也知道大勢所趨,不能輕易背離民意。如果真的是這樣,這股民意的內涵,其實是對公平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伴隨著政治公平的另一個要求,是政治透明度。
這就是遠比選舉過程本身更大的問題了。
公平和政治透明度,背後則是民衆對體制的信任感。比如選舉局就因爲隸屬于總理公署,而不斷引發要求其更加獨立的呼聲。與此相關的則是選區劃分過程的透明度,大衆對選區劃分的原則和理由至今還是不甚了了。
其他還包括作爲法定機構的人民協會,爲何把基層組織顧問的位子,保留給落選的執政黨候選人,作爲人民代表的當選反對黨議員,反而沒有相應的權力。這些抵觸人民公平感受的做法,恐怕也必須在政治新常態之下被檢討改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