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于冠病疫情,裕廊飛禽公園、新加坡動物園以及東海岸公園等景點的人潮都大大減少。
在阻斷措施期間關閉了將近三個月,少了人類來打擾,動物們,尤其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們,終于可以解除每天上班壓力,停下腳步安心生娃,“生産力”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看來,2020年不僅會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人類嬰兒潮,就連本地動物界也出現了嬰兒潮。
爲配合病毒阻斷措施松綁第二階段逐步解封,東海岸公園已從6月19日開始重開。野生動物保育集團旗下的三個園區(新加坡動物園、河川生態園和裕廊飛禽公園)則在7月3日起陸續重開,不過由于這三個園區可容納的訪客人數被限制在25%,人潮明顯比以前少了許多。
夜間野生動物園則會在7月30日重開。
瀕危動物——古氏樹袋鼠
新加坡動物園今天在面簿上宣布喜訊,兩只瀕危的古氏樹袋鼠(Goodfellow’s Tree Kangaroo)——驽佩拉(Nupela)和瑪嘉亞(Makaia)2月4日成爲了新手爸媽,生下一只樹袋鼠寶寶,目前還未命名。
樹袋鼠寶寶出生時其實仍未充分發育,幾乎是處于胚胎狀態,體積僅豆形軟糖般大,必須從母親的子宮裏爬到育兒袋,在那裏完成剩余的發育過程。
八個月後,樹袋鼠寶寶將第一次從育兒袋裏出來,探索外面的世界。
以下是四個月大的樹袋鼠寶寶在媽媽的育兒袋裏的樣子,動物園的保育員爲她進行日常檢查時拍下了照片。
小袋鼠目前已經5個月大了,它好奇地把頭從媽媽的育兒袋裏探出來,向四周張望。可以看到它長大了不少。
樹袋鼠爸爸媽媽分別在2016年6月和7月從澳大利亞來到新加坡,開始它們的新生活。
和陸地袋鼠不同,樹袋鼠背部中間有2條金色條紋,尾巴則帶有獨特的黃色圓環和色斑。
它們的前肢肌肉發達,有更寬大的腳掌和彎曲鋒利的爪子,可以更好地抓住樹枝。樹袋鼠能往後移動,甚至在毫發無損的情況下,從15米的高處跳到地面。
古氏樹袋鼠屬于瀕危動物,全球動物園裏僅有約58只,野生的數目則不詳。
加上新生的樹袋鼠,新加坡動物園目前擁有其中的六只。
新加坡動物園的另外一對樹袋鼠先後在2012年和2015年落戶本地,還有一只是在2016年7月出生的。
2012年,多個國家聯手設立全球物種管理計劃,提高樹袋鼠的生存率。
極危物種——玳瑁龜
5月23日是世界海龜日,當時因阻斷措施仍在關閉的東海岸公園迎來稀客,一只極危玳瑁龜(Hawksbill Turtle)到公園下蛋。
國家公園局在面簿公布這項自然界的“喜訊”。
當局指出,玳瑁龜是會出現在我國海岸的兩種海龜之一,每幾年都會到同一個地點築巢。根據貼文,玳瑁龜屬于極危物種。
公園局提醒公衆,若是發現海龜築巢,可以通過公園局熱線1800-471-7300通報。
瀕危物種——紅狐猴
新加坡動物園7月16日公布喜訊,我國動物園兩只紅狐猴博斯科(Bosco,11歲)和米妮(Minnie,8歲)今年2月22日也産下一對雙胞胎紅狐猴。
如今五個月大的兩只紅狐猴寶寶,體型已和父母一樣大。它們一家四口自本月6日新加坡動物園重開時,就已開始與訪客見面。
我國動物園上一次迎來紅狐猴(red ruffed lemur)寶寶是11年前,當時誕生的就是這對雙生紅狐猴寶寶的爸爸博斯科。
他們的父親博斯科在2010年在新加坡出生,媽媽Minnie則是在2016年從日本橫濱動物園“移居”至本地。
紅狐猴是生活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的特有物種,繁殖季節每年僅一次,雌猴的交配時間也是短短的幾天。
動物園指出,這對夫妻的基因兼容性高,因此特別般配。不過,由于這類鏽色靈長類動物每年只繁殖一次,因此,讓他們繁殖是“出了名的困難”。
此外,雌紅領狐猴在幾天的發情期內,只有一天容易受孕,因此這次能誕下雙胞胎,更是難能可貴。
紅狐猴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紅狐猴的食物主要是花蜜、花粉和水果。它們把尖尖的鼻子伸到花朵中吃花蜜,花粉會粘在它們的鼻子上而被轉移,因此紅狐猴在授粉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五彩缤紛的飛禽
裕廊飛禽公園今年的物種撫育工作十分成功,迎來超過100名新成員的誕生,其中五分之一爲受威脅物種。
這包括飛禽公園五年來的首兩只紅額金剛鹦鹉(red-fronted macaw)。
紅額金剛鹦鹉被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臨絕種紅色名錄上。據估計,在原棲息地玻利維亞只有不到275只。
作爲全世界兩所繁殖藍眼鳳頭鹦鹉(blue-eyed cockatoo)的動物學機構之一,裕廊飛禽公園也成功孵化了三只藍眼鳳頭鹦鹉。
源自于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藍眼鳳頭鹦鹉,在當地受盜獵和棲息地喪失所影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爲脆弱物種。飛禽公園上一次迎來藍眼鳳頭鹦鹉寶寶,已經是四年前。
此外,飛禽公園也迎來了三只瀕危的白鳳頭鹦鹉(white cockatoo)以及八只喋喋吸蜜鹦鹉(yellow-backed chattering lory)。
爲了提高存活率,飼養員都在飛禽繁殖及研究中心手工餵養剛孵化的小鳥。裕廊飛禽公園初級動物管理員李漢通(32歲)說:
“手工飼養小鳥是具挑戰性的。這些小雞正處于幼小的發育階段,一天可能需要餵養七次。”
看來動物們平時真的忙著娛樂大家,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啊!希望它們可以趁這個旅遊淡季好好充電,回歸到原本動物應該有的生活。
連本地動物們的生育率也提高了,看來今年本地國人的生育率應該也能有所提高,李顯龍總理的新春願望:多生孩子,估計可以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