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K一份常年津貼,成了反對黨和執政黨的一道難題。
國會昨天公布,新設反對黨領袖一職,一年津貼385K,等于一般議員的一倍,以切合新職的責任和權益。
消息傳來,民間議論紛紛。紅螞蟻昨天就說,國會一紙文字,述說各項職權和安排,但立即引起注意的,衆人一口咬下去的,不是工整的條文,而是那六位數,那筆津貼。
385K收入,對成功的專業人士不算很多,不過小市民卻需賺上幾年,所以足以令人心跳加快,特別是在這個行情大壞的年頭。
這個數額有其根據,但也爲畢丹星出了一道難題:收下不好,不收也不好。
畢丹星反應快,不到半天就宣布把半數津貼捐出,充作黨務和公益用途。
這一宣布,刷新公衆觀感,轉而成了執政黨的難題,帶來壓力。網上一片熱鬧,人們贊揚畢丹星後,不忘點評部長薪金,還問執政黨人是否也一樣熱心公益。
一位善解領導心意的體制網紅護駕心切,立即拔刀相助表示希望畢丹星只捐新增津貼的一半,而不是全數捐出新增津貼。
他說,反對黨領袖職責大,工作辛苦,理應獲得更高酬勞。他也順帶維護部長薪金制,希望衆民體察個中用意和智慧。
何晶女士今早也在面簿貼文說,許多公衆人物是長年靜悄悄作公益慈善,用的是匿名和其他方式,各有各的考慮。她說的是哪些人物,我們不難想象。
新加坡的政治圈裏,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捐了錢做了慈善,避免敲鑼打鼓,以免引發不良競爭,彼此添增壓力。除非另有情由,譬如打了政治誹謗官司,得了巨額賠償之後,不得不交代賠償去向,借以證明志不在錢。
對畢丹星來說,這筆可觀的新增酬勞,如此高調公諸于世,如果悉數全收,肯定引來非議,影響他的道德權威,更有損工人黨在中下階層的形象,遇到國會辯論部長薪金時,就很難理直氣壯的抒發意見。
擴大來看,反對黨領袖一職的設立,以及伴隨以來的新添資源和職權,對工人黨是一把雙刃劍。
它將提高公衆對反對黨的期望,使到它不得不順應執政黨所說的,在質疑和批評政策之余,也應提出替代政策。一個可以想象的局面是:反對黨若說政府應該加強社會福利,可是又不該增稅,這樣的立場必定引來另一方的責問:
羊毛不出在羊身上,那應該取自何方?
提出替代政策,權衡政策的影響得失,不是本地反對黨最大的強項,因此這顯然是個深水區。
隨著國會裏的這些改變,未來幾年的新加坡政治,必有一番新景象;執政黨和反對黨都得重新打造,脫胎換骨,才能在五年後贏得越來越精明的選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