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走了。”
用這五個字來寫這件事,應該是最中肯的。
李登輝以98歲高齡,在7月30日晚上7點24分病逝台北榮民總醫院。毫不出奇,他的逝世引起的評價出現180度差異,從最高的推崇到最低的貶抑,完全看發言者是什麽背景、什麽立場。
可以預期的是,這樣的兩極化評價,並不會隨著他的離去,秉持“人死爲大”的厚道,而有所抑制。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第一時間說了:“這個人一定在中國曆史上遺臭萬年。”他代表中國大陸的官方立場。
不過台灣總統蔡英文卻清楚表達:李登輝在台灣民主曆程上的貢獻“無可取代”,對他的去世表達“最深的哀悼與不舍”。這樣截然相反的立場,不僅僅在台海兩岸出現,就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很分裂吧!
接任總統後,本土派迅速坐大
李登輝以副總統身份在1988年從病逝的蔣經國手中繼任總統一職,當時的台灣政壇高官依然是來自大陸的“外省人”爲主,李登輝身爲台北縣三芝鄉長大的台籍高官,經曆幾年才逐步鞏固本身的權力基礎。
他接任總統之初,內心戰戰兢兢,擔心黨內大老會推翻自己,或把他當傀儡戲耍。對李登輝來說,那兩三年間異常凶險,不但面對公開挑戰,也要不斷站穩中華民國憲法立場,在高談民主的同時,也要一再重申統一。
如果能乘坐時空機器回到那年代,就會知道李登輝在整個權力鬥爭過程中,真的猶如武俠小說的絕世高手,將各個派系玩弄于股掌之上,不甘被玩弄的就脫黨另立門戶,于是國民黨在幾年之間分崩離析,本土派迅速坐大。
這種情況下,外省背景的精英自然對他恨得牙癢癢,但他借力扶持主張台獨的民進黨自然對他感恩戴德,而中國大陸政府自然不可能對李登輝口下留情。
李登輝訪問新加坡時的“特殊安排”
現在很多新加坡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李登輝繼任總統第二年,1989年3月6日,就安排了來新加坡訪問,這是台灣所希望的外交突破。
當時,新加坡和台灣沒有邦交,但是李光耀總理與蔣經國總統生前關系非比尋常,台灣和新加坡的關系也一直很友善。
新加坡爲了這項訪問不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做了特殊安排。當時的總統黃金輝在那四天休病假,由林金山出任代總統迎接他。
李光耀在回憶錄裏寫道:
“我個人像迎接任何一位來訪的國家元首一樣,盡一切應有的禮儀歡迎他。雖然當時新中尚未建交,但我還是決定省去國家元首級的外交禮遇。沒有國旗,沒有軍事檢閱,沒有國事訪問的儀式禮服。一切官方文告中 我們不說他是“台灣總統”,只稱他爲“來自台灣的”李總統。盡管如此,那次訪問還是大大提升了他在本區域的政治形象和地位……”
“來自台灣的總統”這個稱呼在行前的協商過程中,當時台灣傳出由李登輝親自表示“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于是李登輝就來了,住在當時開業才三年、新加坡最高的史丹福瑞士酒店。
李光耀在回憶錄裏記錄他眼裏的李登輝是這樣的:
“他深深沉浸于日本曆史和文化之中,對大陸,無論曆史、文化,或者是現有的共産黨領袖,他都不放在眼裏,並且以日本栽培出來的精英的視角看待中國的一切。他根本瞧不起中共的領導人,公然把他們叫做‘木頭人’、‘笨蛋’、‘壞了腦筋的’。”
但他也表示:
“我摸不透李總統的立場。他的一位老朋友向我解釋說,他所受的日本教育和訓練,向他灌輸了日本的武士道的精神,同時他認爲帶領台灣子民前往“應許之地”是自己的使命。這位友人補充說,李登輝也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這使他更立志要不惜一切代價,秉著武士道精神,執行上帝的旨意。”
李登輝12年任內是台灣黑金政治泛濫時期
雖然民進黨高度評價李登輝,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也肯定他是“民主先生”,而他事實上也在台灣政治體制改革和改變方面做出很大貢獻,但在他12年的任內,也確實是台灣黑金政治泛濫的時期。
李登輝和他的親信、國民黨財務大總管劉泰英都卷入權錢交易的疑雲,他還一度被起訴但最後罪證不足,劉泰英則因背信罪和違反銀行法判刑五年半。
最爲人诟病的,是他被指縱容地方上的黑道進入政壇漂白,好些黑社會老大經由參加國民黨,選上民意代表,包攬工程,甚至施壓公務員挪用公款。一些名聲響亮的黑社會老大,國民黨貪求對方肯花錢買票,有勝選把握,就收爲旗下候選人。
不過,根據了解當時台灣政治的人指出,國民黨的買票史不完全怪李登輝,早在他之前,台灣有地方選舉時,國民黨爲了勝選,就已經公開買票做票,基層幹部在選舉期間挨家挨戶送紅包,在以人情爲重的社會,拿人錢財,投人一票,理所當然。
最有名的例子之一是1982年,在台北市黨部主委關中任內,提名多個具有財團背景的候選人參選立法委員。
這些被稱爲“金牛”的候選人,在國民黨全力動員黨組織和社會網絡下,強攻黨外知名民主人士康甯祥的傳統票倉萬華、龍山等區,大撒金錢。最後,國民黨提名的七個候選人全數當選,關中也因而留下“七喜”(seven-up)戰將的美名。
李登輝任內的金權政治有過之無不及,另一個原因當然就是威權政治瓦解,政客更加肆無忌憚。
永遠的謎團:生父是誰?
李登輝晚年對台獨的表達也更加肆無忌憚。他公開稱釣魚台(中國大陸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是日本的。不過他一生有個謎團到今天都沒有人能確定:他的生父是誰?
李敖曾經寫文章影射李登輝生父是日本人,他說李登輝和他公開的父親李金龍,在外表上“李金龍矮矮的,李登輝高高的,兩個人除了都一樣上男廁之外,其他沒有一點相像”,但他沒有提出他所擅長的考據。
倒是台灣民間盛傳的故事是這樣的:
李登輝生父是日本時期派駐在台北的日本警察篠原笠次郎,他母親是在篠原笠次郎家裏做幫傭時生下他,父親爲他取名岩裏政男。他念完高中後,父親帶他回日本進入帝國大學深造,戰後,他和幾個台籍青年回到台灣,舉目無親,跑回老家找到當年同樣做警察的李金龍拜爲義父,改姓李,繼續用母親給他的乳名阿輝。
台灣現代史如果可以從中國曆史延伸下來解讀,那麽李登輝真的是幾千年來兩黨制的締造者。
他自己成了中國人政權的第一個民選總統,而且是直接民選。不過在他之前,必須先有蔣經國開放黨禁、終結列甯式威權政體的先河,這點也不容否定。不管你怎麽討厭李登輝,這些都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