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交流站日前分享了讀者來函《銀行服務樂齡人士望而卻步》,說他居家附近儲蓄銀行分行服務櫃台全部關閉,只剩下自動提款機在操作,分行入口半關閉,只有一個工作人員爲顧客解答疑問。
讀者要處理提款機無法處理的事項,都無法進行,告示牌指示顧客撥打電話取得排隊號碼後,才會被通知何時去處理。至于網上銀行業務(internet banking)或電子銀行(e-banking),更加幫不到樂齡人士,只會是他們的夢魇。
傳統溝通不可被取代
這篇讀者來函在早報臉書的200則留言,幾乎一面倒認同所言。
前些時候因疫情關系,政府要求各大行業盡量清空轉爲居家辦公,但時至今日,解封第二階段也進行了這麽多天了,何以最親民的儲蓄銀行分行依舊不開門辦公?
疫情關系除外,科技發達的今天,網上銀行和電子銀行也已逐步取代傳統銀行業務處理方式,年輕人也覺得不用到銀行排隊,隨時隨地可以解決財務問題非常方便。
但那指的是精通科技的年輕一輩,對于很多對科技懵懵懂懂的年長人士來說,到銀行與工作人員面對面溝通,可能就是能解決他們問題的唯一不二方式,是無可取代的。
語言也是一大障礙
就算對科技、上網、智能手機操作略爲熟悉的年長人士,也還要考慮到他們是否精通英文。上得了銀行網站,但面對琳琅滿目、密密麻麻的英文頁面時,要不斷深入去尋找到那唯一的選項,何其困難?
網站解決不了,那撥打熱線電話吧,可惜這也很令人頭痛。相信有嘗試過的人都知道,使用大企業熱線電話服務絕對是耐性的考驗,一輪接一輪的選項和自動回複,讓使用者灰心喪氣,更別說在“英語請按1、華語請按2”之前,很多時候還得先浪費寶貴時間聽一輪毫無用處的商業訊息。
當然到最後一般還是會“仁慈”地含有“與服務員溝通”的選項,但這極其隱密的一項,通常都隱藏在多輪自動選項之後,在找到之前可能已放棄挂電話了。
銀行爲樂齡人士的服務爲何取消?
讀者來函也提及,數年前儲蓄銀行所有分行都會每個星期爲樂齡人士提供服務,但這項人性化服務,不知何時開始就靜悄悄取消了,從此老人也都得在長長人龍中排隊。
儲蓄銀行曾是所謂的人民銀行,服務宗旨是以民爲本,可在被發展銀行收購後,人民銀行也變質了,一切都以商業考量爲優先。
所以我們看到爲了降低成本,原來的多間鄰裏分行關閉了,甚至提款機都減少了。許多行動不便的年長人士被迫走得更遠,甚至得使用交通工具,才能到達最臨近的分行。
說實話,既然全島分行數目已經減少了,爲什麽還要取消樂齡人士的特別服務?每星期選一天,甚至半天特別處理年長人士的事項,讓他們省卻排隊的麻煩,很難嗎?銀行的服務精神就不能爲人著想一點嗎,一定要凡事向錢看嗎?
小販中心電子付費會普及嗎?
科技發展迅速是大勢所趨,但對于跟不上時代變遷腳步的年長人士,始終是一個可怕的交替。
就如政府最近一直鼓勵小販中心攤主使用的SGQR電子掃描付費,甚至還以金錢鼓勵,只要攤主每月完成區區20宗電子交易,就能獲得三百大元獎勵金,而且可在一年內獲得五筆。
攤主的意願和問題權且不說,從顧客角度來看,年長人士對電子付費依然是興致缺缺。
- 一來、不是每個年長人士都身懷智能手機;
- 二來、就算有,也未必會使用電子銀行系統;
- 三來、銀行服務現在變得這麽不方便,儲蓄利息又低得驚人,不少老年人幹脆都把錢放在家裏,出門就帶一點夠用就好了,省了還要經常查看銀行戶頭裏的存款數目;
- 四來、硬件問題。不是怕手機不見,就是怕網路連不上不知如何解決;
- 五來、則是實際問題了:買一杯咖啡烏一塊錢,一個八卦銅板遞給攤主就解決了,還掃什麽描這麽麻煩?
屏幕太小閱讀有障礙
科技確實對年長人士來說是一種新時代的負擔,就如看報紙,雖然報館一直在推電子版,但試問到底有多少樂齡人士將數十年來的看報習慣,從手拿報紙,轉到手滑屏幕?
平板電腦看報紙始終有畫面太小的問題,尤其老年人多數視力欠佳,如今不僅要他們看小屏幕,還要每一頁每一則新聞報道都用手指zoom進zoom出,麻不麻煩?更別說更小巧的手機,根本很難讓他們享受到傳統的閱讀樂趣吧?
科技時代已經是進行式,我們也很希望樂齡人士能共襄盛舉,一起領略科技帶來的好處,但身體、腦力的老化,並不是我們要的或所能控制的。
在這個老化過渡期,真心希望當局及各大企業機構(尤其是攸關生活的如銀行、公積金、通訊等)能夠多多體諒建國一代的辛勞,爲他們提供更便利的特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