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雖限制了人們乘搭飛機出國,卻限制不了外國富豪買家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私宅“好康”,該出手時絕不手軟。
《南華早報》引用房地産咨詢顧問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新發布的官方數據指出,中國買家已成爲上個季度新加坡非有地住宅的主要外國買家。
今年首9個月的新加坡私宅交易當中,有將近四分之一都是中國買家。
房地産資本分析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中國買家今年首9個月在全球購置了217億美元(約292億新元)的投資房地産,占全球投資房地産的5%。去年,中國買家在全球範圍的房地産投資額,高達417億美元。
新加坡私宅魅力不減
橙易産業(OrangeTee & Tie)研究與咨詢部主管孫燕清受訪時指出:
“對很多中國投資者而言,新加坡的房地産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人也看到了在新加坡居住或者投資的好處,尤其是在看到這裏很多私宅項目都出現了正面的資本增值。”
戴玉祥産業(Edmund Tie)研究和咨詢高級董事藍振文則表示,近來中美關系的緊張,以及香港政治的不確定,可能促使更多中國買家被本地私宅所吸引,帶動整體外國買家交易量上揚。
高緯環球新加坡區與東南亞區研究部助理總監王顯揚(譯音)則告訴《南華早報》:
“區域經濟局勢與地緣情況的動蕩,促使外國買家(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持續在新加坡尋找好的交易。”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的最新房産數據顯示,今年首9個月,新加坡核心中央區域有2182個非有地私宅出售,比2019年同期的1797個高了21.4%。
換句話說,冠病疫情的暴發不但沒有負面影響本地私宅市場的交易,反而成了交易激增的催化劑。
該組數據也顯示,今年首9個月的豪華公寓交易量也超越了疫情暴發前市場較好的年份,例如在2014年一整年,一共有2091個單位成交,2015年則只有1654個單位成交。
今年單在首9個月,就有超過2000個豪華公寓售出。外國買家大多青睐高檔私宅項目,特別是烏節路、武吉知馬和紐頓等第九區至11區的傳統高檔私宅區。在最高端的市場,成交價超過500萬新元的豪華公寓一共有160間,成交價在1000萬新元以上的則有33起交易。
其中,成交價最高的(6200萬新元)就是10月中旬交易,位于國浩大廈(Guoco Tower)64層的華利世家(Wallich Residence)“空中別墅”,買方是出生于印尼的美籍華人富豪廖凱原。
不少豪華公寓項目也出現“閃瞎眼”的交易,像The Avenir公寓近期有一個四臥房單位賣出,交易價爲800萬新元;Skyline@Orchard Boulevard一個四臥房單位則以1499萬新元賣出。這兩個單位的買家都是中國籍。
自2011年起(2012年與2015年除外),中國買家已趕超印度尼西亞富豪買家,成爲新加坡私宅的最大組外國買家。
分析師指出,這些中國買家大多已經居住在新加坡。有些則是在新加坡迅速擴張的中資企業的外派人員。最近幾個月,有不少中國科技公司,例如騰訊和字節跳動等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無形中帶動了這方面的需求。
許多中國買家都認爲,投資新加坡私宅有很大的潛能,既可規避貨幣貶值的風險,又可給他們的孩子提供未來住處。
“黃金簽證”讓葡萄牙成爲中國買家新寵
《南華早報》指出,有不少中國買家在近期的股市中賺了一大筆,于是都想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在海外置産,或者選擇較不動蕩的市場來分散投資風險。
今年有許多中國買家湧入葡萄牙首都裏斯本(Lisbon)和北部港口城市波爾圖(Porto)購置私宅,因爲大家都想趕在明年初葡萄牙政府取消這兩個城市的“黃金簽證”(Golden Visa)計劃前,先分一杯羹。
“黃金簽證”是一種附帶福利的居留證,是歐債危機出現後,歐洲國家推出的一項“招財”政策。該計劃允許外國人通過投資置業的方式,獲得當地居留許可,甚至是公民身份。參與這項計劃的歐洲國家主要以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臘爲代表。由于投資門檻低(只需25萬歐元),帶動了當地許多購房移民的項目。
房産科技集團Juwai IQI的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至9月期間,投資葡萄牙的中國買家增加了176%。
Maia國際房産董事路易茲(Luiz Felipe Maia)則告訴《南華早報》,光是今年第二季,中國買家在裏斯本的私宅投資就高達3700萬歐元(約5890萬新元),比2019年全年投資額高出一倍。
失寵的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
原本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私宅市場相當活躍的中國買家,基于中國與一些主要貿易國政治關系緊張,紛紛改變了投資方向。
中國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雙邊關系正因制裁和出口限制等因素,快速惡化。這種政治地緣因素促使許多有潛力的中國買家,舍棄美國和澳大利亞市場,將目光轉向新加坡和其他市場。
規避英國和日本私宅市場,則主要與疫情有關。
美國國家房産協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20年3月底的12個月內,中國買家在美國買房的投資爲81億美元,比2019年(94億美元)和2018年(213億美元)來得低。
在日本,中國買家在當地私宅市場的投資,今年首9個月下跌了98%,只剩1億7130萬美元,每筆成交額都在1000萬美元以上。
紅螞蟻看完以上數據,只想呵呵兩聲。
失寵的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其實並沒有輸得很慘,畢竟他們所吸引到的中國買家都是大魚中的大魚。魚兒如今少了些,質量都不差。
“遊到”新加坡的魚兒,似乎只是中型的,並非全都是大魚,我們心知肚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