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世界什麽地方,今年的平安夜肯定特別平靜。
在西方世界,各地寒冬遇到疫情高峰,鎖國封城的消息不斷,人們的聖誕節很少這麽難過。
新加坡人的聖誕節也不容易過;領導人忙著送出祝福的時候,也一再嚴詞警告:無視防疫條例者必被追究。
這般政令,可謂大煞風景,各地政府不惜祭出,無疑是非常時刻的非常舉措。
其實,多年來,聖誕節這個全球最爲熱鬧的節日,即使是尋常歲月,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惹爭議,都有各種很“煞風景”的辯論。
追根究底,西方文化在全球的優勢地位,西方節日所占據的搶眼位置,在非西方世界一直都引起各種焦躁的情緒。
一些東方人埋怨,自己的國家雖然擺脫了殖民地統治,但還未完全擺脫“殖民意識”;人們不假思索地追崇西方時尚和節日,冷落了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聖誕節風靡全球,當然跟美國在世界的主導地位有關。善于織夢的好萊塢,加上美國龐大的商業機器,把聖誕節包裝成魅力無比的節日,而且通過各類影視和消費産品輸出到世界各處,爲很多人帶來另一種的焦躁心理:你不跟上去,你不擁抱它,你好像就不是活在這個時代的地球人。
與其說聖誕節是個宗教節日,它更像是美國式的流行節日,是美國人爲人類社會制造的夢幻。
很多東方人說,讓年輕人找個理由尋歡作樂,跟著世人熱鬧一兩天,順帶讓自己做個世界公民,並不爲過,也無傷大雅。
然而,聖誕節畢竟是個“洋節”,脫不了宗教和殖民色彩,在很多地方都是個敏感的社會和政治課題。
在新加坡,政府承諾對各個種族和宗教一視同仁。
多年以前,它以吸引外來遊客之名,每年年底把烏節路裝飾成一個聖誕夢幻地帶。不久之後,它也在各族節日期間,將牛車水,芽籠士乃和小印度裝扮一番,張挂了缤紛的節日彩燈和飾物。在李光耀先生的推動下,華社組織還舉辦了常年的“春到河畔”活動。
也許可以這麽說:托聖誕節之福,各個民族或宗教節日也多了幾份熱鬧,也得到了一些生機。
即使是在西方國家,很多人也對聖誕節的商業味道不感自在,或者質疑這個節日的宗教涵義。
近年來,聖誕節還沾染了濃濃的政治色彩。西方社會吸收了大量的移民,人口中信仰伊斯蘭教或其他宗教者越來越多,不再是傳統意義的“基督教國家”。
每年此時,很多西方人不再互祝“聖誕快樂”,而是說“節日快樂”(Happy Holiday),這是西方社會政治正確大潮的一個支流。
這股潮流也已經悄然流到新加坡。人們發簡訊、送賀卡,許多顯現的是“佳節快樂、新年快樂”。
幾年前有人公開說,基督教社群之外,互祝聖誕快樂有冒犯之嫌。這樣的言論掀起漣漪陣陣,被朝野人士形容爲過于狹隘、近乎偏激。
新加坡領導人以身作則,對于各族和各宗教的節日,都熱情洋溢地發文祝賀。
有趣的是,一些不算“大日子”的華人節日,近年來似乎有了新生命。先是中秋節、端午節,近年來連冬至開始熱鬧了。
幾天前,在社交媒體上,在WhatsApp的朋友圈裏,祝賀“冬至快樂、圓圓滿滿”中英文話語,人們傳送不休,各級政要也不落人後。
冰封多時的節日,終于破冰而出!
傳統節日有了新生,研究起來原因有幾個。社交媒體的盛行是其一,商家嗅到機會是其二。
但也許更重要的是,在世界重心逐漸東移的時候,人們隱約意識到不能一直讓“洋人節日”專美,不能一直跟著西方時尚流傳。
也就是說,聖誕節的無比熱鬧,其實沒摧毀傳統節日,而是促使人們回望傳統,並且重拾一些自信,因而在東方節日的深處發掘出樂趣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