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冠病確診病例最近幾個來慢慢爬,也突破5萬9000人,死亡人數則多個月來一直保持在29例,還比去年死于骨痛熱症的人數(33人)少。
社區病例已經好多個月受到控制,偶爾單日出現幾起,再加上死亡病例低,這是新加坡抗疫一年的戰果亮點。
時至今日,只要社區單日出現幾起確診,便會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一些人的神經又會緊繃了一下。
每天十多或二三十起輸入型病例是我國局部開放邊境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把國門鎖得緊緊也不是辦法。
國門深鎖又如何把國際會展活動吸引到新加坡?國際上正在看新加坡如何做到一松一緊的安全開放,在這方面,新加坡還是得步步爲營,今年8月,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如果在此成功舉行,對我國的經濟複蘇將是很大的動力。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在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的線上團拜活動上說,新加坡取得抗疫成果,並沒有什麽秘訣,靠的是國人的團結與紀律,基本的抗疫措施持之以恒,貫徹始終。人民與人民之間、社群與社群之間、人民與政府之間保持高度信任。
部長所說的這幾項優勢不是秘訣也就是秘訣,而且是公開的秘訣。新加坡的抗疫基本面做到的這幾項,西方國家就無法做到。
大規模檢測、病例追蹤、確診病人的隔離,以及各種安全措施能夠在很大範圍內落實,有人認爲正因爲新加坡國土小,是個城市國家,占了先天優勢,容易貫徹防疫措施,這是似是而非的看法。
其實,城市國家人口密集,是對抗任何傳播力強大的流感和傳染病的軟肋。
公共交通是抗疫戰中的一道艱苦防線,地鐵、巴士上很難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
商場、巴刹、熟食中心等等公共空間,人流的控制,監控人們戴口罩的紀律也是相當吃力的工作,如果公衆不合作,挑戰“安全大使”的執法行動,導致政府缺乏自信,再多的安全措施也會變得形同虛設。
西方國家抗疫戰的最大弱點就是動不動講人權講自由,連遛狗也是人權。
第一波疫情來時,封城行動還勉強得到人民的支持,但是,第二波、第三波、第N波時,人民已對抗疫措施的效果失去信心,因此,再也憋不住,反抗越厲害,防疫漏洞越多。
在大傳染病之前,西方國家人民的社會紀律崩潰,人心渙散,沒有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他們做不到的事情,新加坡做到了,這就是新加坡的抗疫秘訣。
2月15日是新加坡的全面防衛日,國防部長黃永宏在社交媒體上說,新加坡的抗疫活動“活用”了全面防衛的概念,給新加坡的防疫成功提供了另一角度的補充。
全面防衛中的“社會防衛”,在抗疫戰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社會上不分種族、語言共同抗疫,不同社群之間沒有互相指責或汙蔑。
社會人士積極投入行動,縫制口罩,爲隔離的客工和社區病人送食物,支援弱勢家庭渡過難關。退休醫生和護士回到抗疫前線,還有全職國民服役人員延長服役等等,更具體地落實“社會防衛”的概念。
因此,全面防衛也算是抗疫成果的秘訣。
防止疫情的起伏不定是抗疫戰的重要關鍵,我們絕不能讓西方國家的抗疫一波三折在這裏重演。
未來抗疫之路還漫長,現在來談抗疫成果,應該是爲了鞏固我們的優勢,而不是使得國人以爲我們是全球模範而驕傲自滿,而放松警惕。
新加坡人始終如一保持高度的抗疫士氣,才是最大的成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