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本不姓王,他是西域胡人,只因爺爺死得早,奶奶帶著他爹改嫁到王家。這並不能改變他的血統,所以儘管他爹給他找了個漢人媽,但他還是長了一頭卷髮。
不過,作為胡人的後代,王世充沒有繼承祖上的文盲傳統與率真性格,而是自幼熟讀經史、兵法、律令,而且性格狡詐,口齒伶俐。長大後,因為他爹對朝廷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他爹一死,他便憑官蔭入朝做了官。有了諸多先天後天的條件,再加上隋末這個亂世,王世充可謂生逢其時。
老大的心思要猜透
王世充的智商真不是浪得虛名,時任江都丞的他居然猜中了隋煬帝的心思——負責營建江都宮的張衡曾幫助隋煬帝奪位,是其心腹,但張衡總把這事拿出來四處顯擺,一次又一次揭他的傷疤,隋煬帝因此對其起了殺心。
王世充便打小報告揭發張衡,罪名是:「張衡監工不力,江都宮完全是個豆腐渣工程。」隋煬帝大喜,立即下令逮捕張衡,而王世充因為猜對領導心思有功,接了張衡的班。王世充仔細揣摩了一番後,將江都宮建得富麗堂皇,隋煬帝看後十分滿意。王世充還時不時地搜集一些稀罕玩意兒獻給隋煬帝及其親信,漸漸成為隋煬帝的寵臣。
大業九年(613年),一個餘杭人趁隋煬帝親征高麗、叛軍四起之機,占據吳郡,自稱天子,任命百官。隋煬帝派了兩員大將前去鎮壓,基本取得了勝利,卻有人造謠說二將有不臣之心,隋煬帝大怒,將二人撤職法辦,任命新寵王世充為總指揮,全權負責平叛事宜。王世充果然不負厚望,一個月內,連戰連捷,殺死叛軍頭目,只有部分叛軍散落四處,偶爾搞一些恐怖活動。
平亂到這種地步,王世充完全可以去邀功了。但他偏不,因為他想要更大的獎賞。他選了個黃道吉日,帶著手下到通玄寺焚香立誓:「自動投降者不殺。」叛軍餘部聽說後,紛紛前去投降,不料皆是有去無返,三萬餘人全被坑殺。
果然,經過這次堪稱完美的鎮壓事件後,隋煬帝覺得王世充的確有才,便經常派他去各地平叛,而他也沒讓隋煬帝失望,多次為其妥善解決後顧之憂。大業十二年,隋煬帝任命王世充為江都軍政一把手。
這個對手不好對付
常勝將軍之所以常勝,是因為沒有碰到更厲害的對手。大業十三年,李密率領瓦崗軍多次擊敗洛陽守軍,隋煬帝的求救文書雪片般飛向江都。王世充等各路援軍齊聚洛陽,卻三戰三敗,加上狼狽撤退時掉下橋淹死的和被大雪凍死的,最初的十餘萬大軍只剩1000來人。
三次連敗,且損失慘重,王世充自知死罪難逃,便上書請統帥越王處分自己。越王派使者前去安慰,並賜給他金銀美女,他這才敢回到洛陽,勉強苦守孤城。
大業十四年五月,隋煬帝駕崩,越王被擁立為帝,史稱皇泰主,王世充被封為鄭國公。六月,宇文化及的叛軍就打到了洛陽郊外。
皇泰主派使者前去招安李密,並許以高官厚祿,以共同對抗宇文化及,坐收漁翁之利。李密正擔心受到內外夾攻,便歡天喜地地接受了,還自動請纓,要去消滅宇文化及以贖罪。七月,宇文化及兵敗撤退。消息傳來,舉朝歡慶,王世充卻聲稱一定要除掉李密這個心腹大患。其他人很不滿,打算在王世充第二天上朝的路上做掉他。幸好有人告密,王世充當夜發動兵變,控制了軍政大權,與李密重新開戰。
眼看糧食所剩無幾,王世充一方面讓人散播「周公必將保護洛陽」的謠言,另一方面謊稱已經捉到了李密,一時士氣大增。加上此前李密因攻打宇文化及損失嚴重,瓦崗軍的戰鬥力大不如從前,李密又輕敵,所以瓦崗軍很快徹底瓦解,李密手下的大將紛紛率部投降了王世充。
真命天子非我莫屬
王世充一戰而定天下後,皇泰主封他為太尉,朝中大小事務均取決於他。王世充也擺出一副賢相的架勢,在府門外張貼了三份布告:有學問的文職人員,有勇有謀有武藝的武職人員,有未洗雪冤屈的人,可隨時入座陳述。從此每天上門的有數百人,王世充一概親自接待,殷勤懇切備至。來者皆大歡喜,以為會得到什麼反饋,不料王世充只是作秀而已,過後全部拋諸腦後。
隨著秀場越做越足,不少人看出王世充的心思,便勸他稱帝,這正中王世充的下懷。於是他趁機派人向皇泰主要求加九錫。皇泰主當然不願意,說等以後立了新功再加不遲。可來人竟然赤裸裸地說:「太尉想要。」皇泰主目瞪口呆了半天,說:「隨你們好了。」次日,王世充被封為相國、鄭王,加九錫。
但加九錫就能填滿王世充的欲壑嗎?當然不能。王世充不愧是讀過史書的,為了證明自己的確是天命所授,他派人抓了些鳥,在鳥脖子上繫上寫有「鄭王當有天下」之類字樣的布條,然後將鳥放飛,接著讓人裝作無意間捉到這些鳥,到處散播這個「預兆」。
朝中大臣都是人精,自然清楚是怎麼回事,就聯名上書,請為王世充加殊禮,皇泰主無奈,只好答應。王世充若馬上就答應,則會顯得自己太沒分量,也顯得自己太迫不及待,所以他連上三次表章推辭,可皇泰主和眾百官執意如此。王世充見「盛情難卻」,就「勉為其難」地接受了。
沒多久,王世充又派人去勸皇泰主讓位給他。皇泰主這回真急眼了,將來人痛罵一陣,但早已成為傀儡的他又能怎樣呢?要麼答應,要麼死,最後活下去的慾望還是占了上風,讓王世充當皇帝。於是王世充照例在謙讓了三次之後,終於當上了皇帝,國號為鄭。這一年是武德二年(619年)。
可笑的是,王世充在禪讓儀式上竟鄭重宣誓:「如今天下大亂,皇泰主年紀小,擔不了這個責任,待掃除叛黨後,我一定將皇位還給他。」不承想,沒過多久,一些忠於皇泰主的大臣密謀除掉王世充,結果事情敗露,全部被殺。為了徹底斷絕其他人復辟的念頭,王世充乾脆派人毒殺了皇泰主。
王世充即位初期,還算是個好皇帝,每次接見群臣,他都要情真意切地指教一番,只是每次都搞得群臣疲憊不堪。他經常輕車簡從到洛陽城內視察,也不要求清道,老百姓只要讓開路就行,他還一邊拉緊韁繩慢走,一邊發表演講:「以前的皇帝都是身居內宮,不知民間疾苦,但我絕對不會這麼做。」
為了表示他的確與眾不同,王世充讓人在宮門前設了兩個臨時辦公場所,一個接待上訪者,一個收集諫言,他自己則來往於兩處,親自辦公。這招收效不錯,每天獻策上書的多達數百人,但或許是因為效果太好,讓王世充感到太累,於是他後來也開始身居內宮不再外出了。至於那兩個辦公場所,自然也就取消了。
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王世充就用酷刑來控制百姓。如家中有一人逃跑,全家被誅;如有人主動舉報,則舉報者可以免除死罪。又令五家為一保,互相監視,如有一家逃跑,剩下四家會全部被處死。越控制,叛逃的百姓越多,結果連上山砍柴回家都有了時間限制。
發展至後來,只要覺得誰有叛逃的嫌疑,王世充就把誰及其家屬捆起來關到宮裡。對百姓如此,對出外作戰的將領就更不用說了,一旦有了作戰任務,立馬將其家屬扣在宮裡。結果,被扣押在宮裡的人多達上萬,因為缺糧,每天都有幾十人餓死。
除了對內要維穩,對外,王世充也沒閒著,他趁唐軍主力無暇顧及自己之時,在半年內基本消滅了大唐在河南的勢力。
苦難的日子開始了
有哪個帝王會容許他人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呢?武德三年,當時還是皇子的李世民終於騰出手來,奉命率軍大舉進攻洛陽。雖然王世充早已料到此結果,且做好了準備,又覺得是在本土作戰戰果不應太慘。不料,才一開戰,各地守將就紛紛不戰而降。不到三個月,洛陽就成了一座孤城。見局勢不利,王世充主動求和,不成,只好派使者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回信表示同意,但一直隔岸觀火。
不久,糧食又快吃完了,城內屍體相枕於道。王世充決定全力一搏,希望能重現之前擊敗李密的奇蹟。但唐軍不是瓦崗軍,李世民也不是李密,王世充在戰死7000人後不得不撤回洛陽。他一邊咬牙死撐,一邊望眼欲穿地盼望援軍。可城內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嚴峻,密謀開城投降的數不勝數,只是由於王世充小心防範,都沒有成功。
李世民也不輕鬆。洛陽久攻不下,將士疲憊思歸,李淵也發來密信,要他撤兵。但他認為如此一來則前功盡棄,因此抗命不撤。
就在雙方互拼耐力之時,武德四年三月,竇建德率領30萬大軍浩浩蕩蕩到達虎牢關。唐軍將領大為恐慌,紛紛請求李世民暫時撤兵。李世民卻認為這正是各個擊破的好時機,於是留一半兵力繼續圍城,自己率另一半兵力趕去虎牢關迎敵。
王世充明知援軍已到,卻沒有能力出城接應,而是夢想著援軍能順利為他解圍。但兩個月後,當站在城頭上看到被俘的竇建德時,他徹底絕望了,只好開城投降。
受降儀式上,李世民嘲弄王世充:「想當初,你認為我不過是個毛頭小子,成不了大器,現在為啥對我這麼恭敬呢?」王世充無言可對,只有磕頭如搗蒜,求李世民放過他的家人。
武德四年七月,李世民帶著兩大俘虜王世充、竇建德凱旋。竇建德被處斬,王世充則因主動投降,逃過一劫,被貶為庶民,全家發配四川。由於押運人員還沒準備好,王世充一家暫時被關押在長安附近的雍州。某日,忽然有幾人聲稱奉旨而來,王世充急忙出迎,不料被亂刀砍死,一代名將的人生就此落幕。
後來查明,那幾人中帶頭人的父親是王世充的部下,因要降唐被王世充處死。為父報仇在那個年代本也正常,奇怪的是,皇帝都已經免了他的死罪,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公然殺害他?更奇怪的是,竟沒有人追究殺人者的責任。而且不久李淵就下旨將王世充全家處死,罪名是「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