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轉載按:喬希布諾爾的這篇文章,雖然是對兩個英國舊殖民地的橫向客觀對比,但是作者應該對新加坡的政策、現狀和前景更加樂觀一些。可能是作者的報道發自香港有關。稍遠一點看新加坡,會顯得美一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新加坡官方一直是思安思危,民間也時有唉聲歎氣之論。在成長的道路上,永遠如履薄冰,也許就是一種隨時保持進取心的姿態。)
香港和新加坡披露了截然不同的計劃,以應對不斷上漲的物價、人口老齡化及全球增長放緩。互爲對手的亞洲兩大金融中心,將因此走上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
長期以來,這兩個英國前殖民地均以極低的稅率、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和發達的金融服務業聞名于世。自2010年以來,兩地一直被世界銀行(WB)列入全球三大商業環境最佳地區。
然而,兩地近年來均面臨生活成本升高和人口結構轉變的挑戰。就在本周,這兩座城市的領導人都公布了今後一年的預算,兩份方案凸顯出兩地應對此類問題的不同思路。
周三,香港選擇動用其638億港元(合82億美元)的財政預算盈余,爲所有居民提供一次性的所得稅和營業稅退稅。此舉再次確認了港府致力于打造低稅收、放任式政府的努力。
畢馬威(KPMG)的查爾斯•金斯利(Charles Kinsley)表示,由于許多較貧窮市民的所得還未達到個人所得稅的征收下限,上述舉措的好處可能只有香港中高收入居民才能體會到。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John Tsang)表示:“我知道,許多香港市民正指望政府的救濟措施減輕他們的負擔。”然而,他說,出于對短期經濟增長的顧慮,香港政府必須以“謹慎的態度”調配資金。2014年香港經濟增長率是2.3%,而新加坡經濟則增長了2.9%。
爲提振萎靡不振的旅遊業,曾俊華公布了對餐館、旅館和旅行社的免稅舉措。按照曾俊華的說法,香港旅遊業的艱難處境,是去年民主運動的結果。
2014年,香港零售總額下滑了0.2%。不過,許多分析師將零售總額的疲軟歸因于中國的反腐運動,該舉措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奢侈品的需求。在抗議活動的幾個月內,香港總體消費開支卻出現了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蘋果(Apple)推出的iPhone 6手機。
此外,香港還爲某些短期救濟措施安排了資金,並爲較貧窮的退休人員撥備了額外現金。不過,香港政府並未建立全民養老金制度。相反,港府鼓勵較年長人士重返工作崗位。
新加坡政府則與香港不同。在周一公布的計劃中,它以提高最富有居民的稅收方式實現財富再分配,以便應對社會福利開支——尤其是醫保開支——的增長。
受惠于這一計劃的包括退休人員和低收入家庭,他們將獲得更多資助,以及高技術人員,他們將獲得更多額外資金用于培訓。根據聯昌國際銀行(CIMB)的計算,上述措施合起來,將令新加坡政府開支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從目前的18.5%升至2020年以前的19%到19.5%。
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其預算講話中表示:“我們已爲未來設定了新的方向。我們正在開展根本性的政策轉變,以便爲新加坡人提供生命所有階段的更大保障、創造更多機遇、並爲所有人打造更美好的家園。”
從現在起到2017年的某個時候,新加坡人將投票舉行大選。爲此,部分分析師宣稱這一預算方案是一種選舉前的拉票行爲。
自金融危機以來,香港和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都已急劇攀升,令人們日益擔心社會不公的問題。目前,經濟學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t Unit, EIU)將新加坡列爲全球消費最高的城市。而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的數據,香港擁有全球最高的房價。
在香港抗議活動期間,生活成本是抗議者公開表達不滿的問題之一。將近三個月的抗議活動,曾導致香港三個商業區的主要街道關閉。
香港定于在2017年實行普選,不過批評者表示,按照該選舉方案,候選人的提名將受嚴格控制,從而無法實現真正的民主。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