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會舉行的歡迎宴會並發表演講。
不誇張地說,這份講稿一定准備了n久。從行文邏輯,到演講內容,稱得上絲絲入扣、娓娓道來,甚至可以說是一篇典範的路演文本。
技巧·說服
演講,就和島叔寫這篇文章一樣,首先要考慮的是受衆的需求。
ok,如果你要做一個演講,聽衆對你都不甚了解,甚至還可能對你抱有猜忌甚至是敵意,但又想知道你究竟怎麽回事,你的時間又有限,那麽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別人了解你、甚至喜歡上你?
說服術第一式,以對方熟悉的話題入手。
比如,在西雅圖的演講,習總就是從對華盛頓和西雅圖的情況入手的。他提到《西雅圖不眠夜》,讓人覺得這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政治權威,而是跟我們一樣的電影觀衆;他同樣提到海明威,提到自己會專門跑到古巴,點一杯mojito,只是爲了向海明威致敬;同樣,他也會讀《聯邦黨人文集》,喜愛華盛頓、林肯、華盛頓,和許多美國政經人士有著許多共同點。
說服術第二式,講自己的故事。
比如,要講中國的改革,習近平首先講的是自己的經曆。在這段故事裏,他同樣不是一個治理13億人口、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大國,而是一個十幾歲的青年,在陝北的農村裏上山下鄉。在那個時代,農民連吃口肉都是奢望;但今天,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說服術第三式,抽絲剝繭、層層深入。這一點,我們慢慢聊。
白描·自信
那麽,現在的中國到底如何?
講真,島叔到國外參觀訪問時,跟當地人交流。談及中國,在一些歪果仁眼中,華夏土地上還是男人梳著辮子女人裹小腳的大清朝呢。
作爲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發展的親曆者,習近平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在介紹中國現狀之前,他以親身經曆講述著這四十年中國大地上翻天覆地的變化。上世紀六十年代,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村民還過著溫飽亟待解決的生活,今年春節他來到這裏,發現村民們生活富足起來,柏油路,磚瓦房,互聯網,老有所養,童有所學。
以史爲鑒,可以知興替。不是單純地懷舊,而是借此對比中國當今的巨大發展。
所以,習近平在此次公開又隆重的講話裏,在技巧和行文結構的包裹下,他全面又有所側重地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的發展情況:中國的經濟保持著平穩較快發展,中國將進一步加強改革與開放,堅持依法治國,維護網絡安全,持續推進反腐敗鬥爭,堅持和平發展。對于當前國際體系,中國是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
有數據,有事例,有堅持,有改進,有目標。
這就是中國。清晰明了地勾勒了中國當前發展的全貌後,習近平沒有止步于此。他指出,中國是一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她有令人歎爲觀止地人口數量,經濟發展速度,也有股市震蕩,官場腐敗,黑客網絡攻擊。
但是,他又自信地告訴世人,沒關系,我們正視一切問題,同時,努力地改進,完善,讓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時,習近平指出,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中國也要爲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一帶一路”、絲路基金、亞投行,這些行動的目的是支持各國共同發展,而不是要謀求政治勢力範圍。我們始終是開放和包容的,是充滿活力的。
面對中國的問題與挑戰,機遇與發展,不卑不亢,抽絲剝繭。
格局·體貼
既然是訪美,當然少不了談一談中美關系。
新中國以來,中美關系就一直處于一種微妙、複雜的狀態。對此,習近平沒有暧昧地默認,而是一語道破。
他指出,要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對于國家間宏觀戰略關系的建設,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在達成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推進合作共贏、有效管理分歧。同時,廣泛培植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畢竟,“國家關系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系。”
如此這般,相信美國人民也會心服口服。我們正視兩國間的種種矛盾,並在積極地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條件,實現雙贏。已經把格局擺到這樣的層面上來了,美國人民還能有啥不滿意的?
無論是站在國家立場,還是從其自身角度,習近平都給予了美國人民體貼與尊重。
講話伊始,習近平率先感謝了對其進行介紹的基辛格,並感謝“他的介紹讓我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角度”。在文章的結尾,他還不忘再次表示感謝,並引用他的著作語錄。
基辛格是誰?美國前國務卿、著名的中國通。同樣,也是這位老人,在冷戰時密訪中國,與毛澤東、周恩來長談,敲定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未來路徑。
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習近平也充分肯定了美國在二戰中爲捍衛世界和平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爲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贏得自由和獨立給予的道義支持和寶貴援助。
島叔的朋友看完這段,表示:這才是一個國家主席的態度,面對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不卑不亢。我尊重你,但也請你尊重我。
別致·文藝
當然,籠統地介紹美國人民的功績,還是不夠有誠意的。隨後,習近平一口氣列舉了近十位美國的政壇、文壇代表人物。如托馬斯·潘恩、華盛頓、林肯、羅斯福、梭羅、惠特曼、馬克·吐溫、傑克·倫敦、海明威等。
講話稿裏提到這些人,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意味深長。
華盛頓、林肯、羅斯福,都是美國曆史上爲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繁榮作出卓越貢獻的領袖,而這三個關鍵詞,不也是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在強調的?不經意間表露出,中美兩國,制度雖異,目標有同,兩國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政界如此,文壇如何?梭羅,不僅僅是《瓦爾登湖》的作者,也具有無政府主義傾向,其名篇《論公民的不服從》對美國民主主義的發展産生了巨大影響。惠特曼的《草葉集》開創了美國民族詩歌的新時代,同時,在南北戰爭期間,他也是一位堅定的民主戰士。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人,被譽爲“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傑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大量作品講述美國下層人民的故事,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
各位看官發現了吧?習總提到的這幾位,都不是簡單的小文青呢。表面上隨意地羅列了幾位名人,其實,都是精心、別致地挑選的。
提到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習近平也沒有俗套地僅僅談及其面對困境的不抛棄、不放棄,而是筆鋒一轉,講述這本書對自己印象深刻的細節。
他再一次開啓回憶模式。講到自己第一次去古巴,到了海明威創作小說時的棧橋便,第二次到古巴,“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
想象習總書記拿著杯子品嘗朗姆酒的畫面,如果不是紀念海明威,這詩意的場景仿佛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呢,“鐵漢柔情”的形象躍然紙上。
某年某月某日,島叔曾有幸在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某高校的講話,快慢適中的語調,娓娓道來的講法,全程脫稿又流暢的表述,邏輯清晰思路完整,又不乏幽默和輕松。近兩個小時的座談,聽完後只有兩個字能形容:震撼。
所以就可以看出,要當領導,無論是多大的團隊,會講故事,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
文/上官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