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有多位政要就民選總統制度發聲,許多人認爲,新加坡需要建立起一個機制,確保時不時能産生非華裔總統。所以說,在印度裔的納丹總統之後,新加坡終于要等來一位馬來族民選總統了嗎?
鑒于新加坡總統選舉競爭激烈,少數種族的候選人在華人占多數的選區競選時,處于劣勢,有人擔心少數族群無論多能幹,都將會很難贏得選舉。
先來看看民間反應~~
近期,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其生表示,新加坡各個族群都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只要用心去發現他們,肯定可以找到社會需要的人。
▲選票箱
蔡其生代表新加坡的華人族群發聲,看來修改民選總統制度已成爲新加坡的主流聲音,大家希望在總統選舉中不再只看到華人的身影。
歐亞人協會會長特斯拉也說,沒有一個完美或既定的方程式來劃定相隔多久才需有少數族群總統。但,每隔兩到三屆選舉,如果能有一名少數族群總統是好的。
至于官方反應,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就在國慶群衆大會《生活.就業.話未來》論壇節目上,也談到了民選總統的課題。他認爲,修改民選總統制度,是爲了確保每隔二、三十年,至少有一位少數族群候選人代表當選總統。
▲(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
他指出,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總統人選也應該反映這一點。政府未雨綢缪,以免幾十年後出現沒有少數民族總統的問題。
陳振聲說:“如果再過二、三十年沒有一個馬來同胞當選爲總統的話,到時候這個問題就可能被政治化,馬來族也不好意思站出來講,那華族如果到了那時候才把這個系統去改變的話,那可能會給人一個刻意去做的印象。”
▲(現任總統陳慶炎爲前總統納丹頒發國慶獎章)
對于坊間有人認爲,政府調整民選總統制度,是爲了阻止曾經競選總統的陳清木醫生參選
▲(陳清木醫生)
陳振聲指出,政府不可能爲了某一個人,做出那麽大的調整。他還強調,這個機制不會因爲一兩屆內沒有少數民族總統而啓動。因爲這不是短期的機制。
▲(2011年總統選舉結果,陳清木和陳慶炎的得票差距只有0.4%)
他說:“其實坦白講,我們作爲一個政府,我們要設立一個制度的時候,都要以國家長遠利益來看。如果有人覺得說,整個制度是爲他而設的話,我覺得這個也很難講,有一點牽強啦!”
陳振聲指明,新加坡的馬來族還沒有出一位民選總統,那麽政府這樣大費周章地更改現有制度,是否就是爲了在下屆或是下下界的選舉中,産生一位馬來族總統而鋪路呢?
李顯龍總理在8月21日的國慶群衆大會演講中,特別提到對民選總統制度的調整。他說,在現有的制度下,新加坡很可能長期沒有非華族國人當總統。長期下去,會削弱非華族同胞對國家的認同感,影響國家的社會凝聚力。
他還在今年初成立了一個委員會,檢討現有民選總統制度並提出建議。憲法委員會的建議報告不久後即將公布,新加坡政府過後也會提呈白皮書闡明立場,並在國會辯論修憲細節。
但同時,李顯龍總理還公開指出,若領導人不能用華語溝通,則無法和群衆有更好的互動,這是會被扣分的。這一苛刻條件,會不會成爲非華裔族群當選總統的新挑戰呢?
新加坡曆屆非華裔總統小回顧:
新加坡總統是新加坡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自1993年起由全民直選。在民選之前,總統由一院制國會選出,總理保有行政權,且不設副總統職位。新加坡的曆任非華裔總統有尤索夫·伊薩(Yusof bin Ishak)、本傑明·亨利·薛爾思(BenjaminHenry Sheares)和蒂凡那(Chengara Veetil Devan Nair)。
▲(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尤索夫·伊薩)
而在實行民選制度的過去25年裏,新加坡只有前不久過世的納丹(S.R.Nathan)先生是一位印度裔的民選總統。連任兩屆總統的他,兩次都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當選。
▲(新加坡第六任總統納丹)
想多了解一些前總統的典故,可以看這一篇~~納丹國葬日,一起來了解新加坡已逝的前六任總統
對于民選總統改制,新加坡民衆在網上紛紛發聲,有人覺得這一制度有助于種族和諧,當然也有人認爲是表面功夫,還有人指出這樣就不是所謂的“民選”總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