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按:新加坡駐中國大使和《環球時報》因南海事件互撕,中文網絡上各方觀點議論紛紛。新加坡英文主流媒體《海峽時報》也發表了中國網友喬木的一篇文章。)
我們回溯到網上已經流傳的中文原版,刊發出來,供大家參考。
喬木:新加坡羅大使何必回咬狗一口
最近流行互撕。有中國娛樂明星郭德綱師徒之間互撕,有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辯論揭短。現在中外人士之間也開始網絡撕扯,一個是《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一個是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兩人從報道到信件,或外交辭令,或新聞手法,你來我往,義正辭嚴。網民選邊評論,或支持,或嘲諷,圍觀看戲,好不熱鬧。
事情起源于《環球時報》的一篇報道,稱在委內瑞拉召開的不結盟國家峰會上,新加坡“執意要求塞入”爲菲律賓南中國海仲裁案背書的內容,但遭到不少國家反對,言辭對新加坡多有批評和嘲諷。
很快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發表致《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的公開信,認爲上述報道是“罔顧事實、充斥胡編亂造和無稽之談的不負責任文章”。羅大使指出,這不是新加坡的提議,而是老撾作爲東盟主席國代表東盟十國一致的決定,而且《環球時報》關于大會程序的報道也與事實不符,新加坡願意提供會議記錄爲證。
事涉中國南海問題,環球時報自然是站在中國的立場。新加坡雖然主體民族和中國同文同種,用的還是簡體字,但從地緣政治和經濟角度,作爲東盟的重要成員,和東盟國家最爲密切。
中新的制度不同,遲至1990年才建交,雖然總體關系友好,但正如大使在信中所稱,兩國的利益、在南海問題上有不同的訴求。他要求《環球時報》刊登他的來信,讓讀者了解事實,避免新中兩國的親密友誼受影響。
作爲中國人,自然要維護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利益,這是前提。本文不討論這個事件所涉及到的南海爭執,只是從新聞專業的角度,分析一下環球時報的報道和胡錫進主編的回信(喬木公號喬國公)。另一個前提是,環球時報是一份市場化的商業報紙,不代表中國政府,胡錫進也不是中國領導人。
羅大使稱“對于一家主流媒體竟然刊登這樣失實的文章感到失望”,這實在是高估了環球時報的地位和信譽。該報雖在黨報《人民日報》旗下,但並不是像母報一樣靠財政撥款和公費訂閱,而是完全靠市場發行和廣告收入。它很少談中國的國內問題和民衆的權利、福利訴求,基本上都是對外關系和國際問題,煽動民族主義,迎合“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的讀者。
中國報界有三朵奇葩:《人民日報》全世界我們最好,《參考消息》全世界都說我們最好,《環球時報》全世界都嫉妒我們最好。這說的就是環球時報和其他官媒互相唱和,或白臉或紅臉,來宣揚中國的大國崛起,揭露外國對中國的遏制。類似做法,環球時報對很多國家、很多事情上做過。往往無中生有、歪曲事實,配上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眼球。
新聞學界從來沒有把它當成什麽主流媒體,而是沒有專業主義和新聞操守的小報。此次事件上,環球時報所有的消息來源都是“知情人士”。作爲公開會議和公共問題,沒看到其他媒體的報道,也沒聽到其他人說起,只有環球時報的孤證,又不給出所謂知情人士的姓名和職位,很讓人懷疑是道聽途說或故意編造。如果經常看環球時報的話,會發現它往往新聞事實和觀點評論不分,很少有專業的記者,大多是不明職業的特約記者,東拼西湊的報道。
而在答複大使的信中,胡主編沒有回應是否派人采訪會議、了解會議流程等問題,只是站在政治的高度,教訓新加坡不要損害中國利益,切實維護中新友好關系。
民主社會“媒體是公衆的看家狗”,代表公衆來監督政府,維護公共利益。環球時報曾有一篇評論的大幅標題是:“媒體應該是國家利益的看門狗”。主權不在民,國家利益經常成爲肆意使用的借口。環球時報自比爲狗,狗咬人一口,人總不能也咬狗一口吧?
羅大使還是悶聲發大財,何必幫環球時報炒作。它就是靠販賣民族主義賺錢、缺乏新聞專業操守的小報,不代表政府。中國外交部就這一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又開始打太極,強調中新兩國應該相互理解、尊重。
呵呵。
(本文原發于微信公衆平台喬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