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在8月14號舉行了慶祝20周年的晚宴。
早報網是中國點擊量最大的外國報紙網站。在遠離中國的幾千裏之外,卻能與在北上廣深的門戶網站林立中,搶得十億中文讀者的一線注意力。曾一個著名門戶網站的內容總監給編輯內部規定的工作必讀四家網站中,就有新加坡的聯合早報網。
這20年意味著什麽呢?
早報網所立足的新加坡,國民經濟繼續發展,經濟上趕超了在華人爲主體的兩地香港和台灣,從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但是,經濟強未必文化或媒體事業強。更爲不堪的是,隨著南洋大學和一大批華文大學在20世紀80年代初走入曆史,對整個新加坡社會的影響,在九十年代開始明顯體現出。英文媒體讀者在增加,華文用戶不僅數量日漸下強,而且更讓人擔憂的是,華文讀者的年齡老化速度。
早報網所依托的報紙《聯合早報》在新加坡社會,已經被視爲華文文脈之所系的象征,擔負的責任和象征意義,超過普通媒體的身份。
背負的職責和期望,是重托,是動力。但是,在華文基礎日漸薄弱的土壤裏要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媒體,幾乎像建空中樓閣一樣,無本之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重托也許就是負重前行。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許多産業的發展。
對于中文互聯網産業,通常把1995視爲一個元年。曾在中國互聯網業界人士內一紙風行的《沸騰十五年》,對中文互聯網史取材時間座標即從1995年到2009年。1995年5月,中國郵電部宣布向社會開放接入服務,從此進入完全開放的市場化階段。
那時候連能上網的網友都是鳳毛麟角,網民基本沒能成成“群體”,大多數把網民想成商業模式的idea基本上會被人看成是瘋子。所以,內容網站尤其正規的媒體內容網站非常少。
大概在五六年後,從不同起家路徑最後才形成幾大內容門戶網站。新浪經過前身的四通利方論壇,網易從最初的虛擬社區由telnet到web界面,搜狐從搜索時名爲愛特信到後來定位做內容,騰訊發源的QQ産品到後來的門戶網站部分。
在1995年,別的華文媒體還在考量商業價值的上線,《聯合早報》開始了早報網,有前瞻的魄力,也可能因爲星島華文媒體生存環境的壓力。搭上數字化的快車,技術上的革新克服了地理的障礙,早報從此與最大的中文讀者市場千山萬水一線牽。
失之東隅 得之桑榆。
《聯合早報》的前身,在1920年代創刊的《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及當時的南洋報刊,雖然相隔千萬裏,但是中華大地的才子學者南下,及南洋得西洋風氣之先,各種交流千絲萬縷。星島媒體對中華大地的影響不止早報網的20年曆史。
但是,只有互聯網的普及,把早報網優質的內容及獨特的身份優勢發揮到極致。
聯合早報網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點擊量最大的外國報紙網站。在新加坡本土中文讀者群體漸弱的現實中,這樣的成績,對于早報網自身來說,可稱是驕迹。
對于中國網民來說,早報網代表了最便利的”外媒“視角,對新加坡來說,是向華文社會的一張通行證,也堪稱新加坡的一張國家名片。這裏面包含著勤奮也包含著無數不爲外人道的專業智慧。
所以,早報網滿20歲,對于整個華文媒體圈,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對于同爲星洲居民的大家,都是一件臉上有光的喜事。可喜可賀,願再創佳績。
(上圖:聯合早報網昨晚(8月14日)在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舉辦20周年慶祝晚宴。新加坡教育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沈穎作爲主賓出席晚宴。)
—-以下轉載自百度百科對早報網的介紹—————–
《聯合早報》是新加坡主要華文綜合性日報,前身是1923年創刊的《南洋商報》和1929年創刊的《星洲日報》;1983年兩報合並,合並後共同出版《南洋·星洲聯合早報》,簡稱《聯合早報》。《聯合早報》的平日發行量約爲20萬份,除新加坡發行之外,也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文萊等地少量發行,在中國大陸是唯一獲准在中國大城市發行的海外華文報紙。
1995年,新加坡聯合早報網誕生了。早報電子版跨越了地理的障礙,克服了海外發行的困難,通過互聯網將《聯合早報》的內容迅速傳送到全球各角落,受到世界各地華文讀者的歡迎,頁覽量突飛猛進。聯合早報網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點擊量最大的外國報紙網站,創造了一項中國之最。
《聯合早報》的內容秉持其一貫的“不誇張、不渲染、不武斷、不歪曲”的原則,敘事准確簡潔,多用客觀性語言,絕不含炒作成分,更沒有媚俗之嫌,堅持客觀公正。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只有堅持客觀公正,才能使新聞報道更真實、更可信,報紙才更有公信力。
《聯合早報》被公認是一份專業素質強、負責任、報道客觀、言論公正、可信度高的報紙。《聯合早報》的新聞中,除新加坡本地新聞外,最多的是中國新聞和馬來西亞新聞。《聯合早報》設有“早報中國”、“中國新聞”、“中國財經”等專版,此外社論、言論中也有較多和中國相關的內容。兩者加起來,占報紙內容的15%以上。
新加坡是個國際性的大都市,東西方文化和觀念在這裏交彙,在這樣一個獨特的平台上,《聯合早報》用世界眼光審視和觀察中國的發展,爲人們了解和認識中國提供了一個與衆不同的視角。
《聯合早報》十分善于用照片和圖表。報上有很多照片、圖表,有時面積超過了半個版,但不會給人很張揚的感覺,更不會顯得雜亂無章。照片的大小、編排都經過精心處理,恰到好處。對內容比較複雜的新聞,如政府增長花紅的發放、公積金政策的調整等,《聯合早報》都會用圖表加以說明,使複雜的內容一目了然。他們有時還給報道配上漫畫,使報道看起來更加生動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早報》的印刷質量世界一流,在年初一項國際性的報紙印刷質量比賽中,《聯合早報》進入全球50份最佳印刷報章之列。這項比賽每兩年舉行一次,這已是該報第二次獲此殊榮。不久,《聯合早報》又獲得2007年亞洲報業大會“最佳印刷金獎”。出色的印刷質量,爲報紙增色不少。
由于新加坡政府把英語作爲中小學教學的主要用語,年輕一代華人中懂得華文的人越來越少,這必然導致華文的影響力不斷削弱。《聯合早報》總編輯林任君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說道:“自從南洋大學這個本地最高華文機構在20多年前走入曆史之後,新加坡的華文事業凋零得更快,較具規模的華文文化機構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環顧四周,我們驚覺《聯合早報》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已成爲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且已肩負起沉重的文化象征意義了。”
今天新加坡的華文報紙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和《我報》四種,它們都屬于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由于曆史、發行量、影響力、社會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人們更多地把振興華文、傳承華人優秀傳統文化的希望寄托在《聯合早報》上。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期,新加坡華文報紙的讀者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雖然下降的幅度不大,但和同期英文報紙讀者不斷上升的勢頭比起來,華文報紙顯得“前景堪憂”。
據統計,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英文報紙的日銷量增加了15萬份,1999年時達到53.6萬份。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華文文化企業的不斷減少,《聯合早報》逐漸成爲華文文化企業的領軍者、一個象征、一種希望。“年輕一代華人不喜歡華文,不看華文書報,對本族文化沒有興趣,其實是一個國家的問題、一個影響到新加坡長期發展和盛衰的重大課題,不單單是華社或華文報館的問題。”林任君坦率地說。 爲承擔起曆史的使命,也爲了自身的生存,《聯合早報》采取了多種應對措施。他們多次對報紙進行改版,努力使報紙內容更加活潑,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吸引年輕人閱讀。這也是1995年聯合早報網誕生的原因——使世界各地的讀者當天能看到早報上的新聞。
經過20年的發展,《聯合早報網》已成爲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之一,每天的點擊量超過300萬人次,日平均點擊量超過千萬次。相信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新加坡學習和使用華文人數也會越來越多,華文對世界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