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理早在去年11月19日的人民行動黨大會上致辭時說,國家支出提高,增稅是遲早的事。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政府從總理,副總理,財政部長和其他部長以至議員們很早就開始打“加稅生氣綜合征”的預防針,因此近來都聽到政府不停解釋基于什麽原因非加不可。
新加坡擁有先進的醫療設施和醫療體系,人民壽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長,2017年人均壽命達83.1歲。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1963年時新加坡人均壽命只有67.09歲,相差16歲。老齡化問題成了我國的定時炸彈。
在2015年新加坡八個人當中有一人是65歲或以上,到2030年將增加到四人當中有一人。學者甚至預測,到了2080年,我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須供養91名年長者,是1980年的10倍。加上我國醫療開支在2007財政年,僅占國內生産總值的0.8%,這個比率在2016財政年已增至2.4%,是原本的三倍。
我相信政府很清楚加稅是正確的,盡管這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所以政府與民衆解釋,希望盡量讓民衆相信和接受。但這是認知、事實和信任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道理的問題。很多時候一個錯誤的認知會推翻正確的事實,不良情緒也會破壞信任。而大多數民衆都是普通人,不是經濟學家和數學家,因此盡管很多統計數字呈現出來雖是百分百合理,但人們看不懂,不了解,或因認知有所偏差再加上“加稅生氣綜合征”影響情緒變成不相信政府。
直覺思維和概率思維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個人,第一個人買彩票,差一個數就能中大獎,他覺得自己運氣太差了。第二個人,在一次旅遊事故中,全車人都受傷了,只有他毫發無損,大家都祝賀他,說他運氣太好了。這是我們的直覺判斷。但是如果換到用概率思維思考這兩件事,結論恰好是反過來的。第一個人恰恰是運氣太好了,因爲只差了一個數,而第二個人的運氣非常差,這麽小概率的災難事故,居然差點就落到他的頭上。你看,這就是直覺思維和概率思維的區別。政府政策是按概率思維來制定的,但大多數人民是按直覺思維去感受,所以造成了事實與偏見的問題。
我們扪心自問,其實也知道政府做出這個決定很難,知道一定會引來抱怨和不滿,不加稅比加稅容易多了。爲什麽人民行動黨不學西方國家,不斷給選民發放禮包來買選票?因結果最終像希臘和冰島一樣政府申請破産!爲什麽政府還要這麽“笨”,提前通知大家在下屆選舉快到了要加稅,招致大家長時間的責罵?
批評、投訴和抱怨都無濟于事,開源節流是最基本的解決方法。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導致低生育率,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要引進足夠數量,更年輕,有生産力的新移民來融入社會,做出貢獻,幫助對抗人口老化。否則,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下一代人身上。如果我們現在不提前管控,等到問題出現才想辦法就後悔莫及了!
如果別無選擇真的要加消費稅的話,懇請給予那些弱勢群體更多補助和津貼,而且加稅的百分比應該適可而止和分階段。因爲從7%提高到8%的話,雖然表面上只是加了1%,但實際上是該稅率提高了14.28%,如果加到10%的話,那就是提高了42.85%。我雖是從事房地産行業的,甯願建議房産交易印花稅從3%加到5%,這樣也比消費稅加到10%的影響力來得更小一些,受影響的群衆也更少。
公衆擔憂的不僅是消費稅提高將導致生活成本增加,還會擔心醫療費用的增加。個人覺得,新加坡醫院就像新加坡航空一樣,高端奢華,付高價錢享受高質量服務。現在越來越多廉價航空出現在市場上,人們有更多負擔得起的出行選擇。所以,政府也可以用突破性創新思維,考慮在地價相對便宜的地方建一些廉價醫院,很多病況其實不需要程序繁瑣的檢查和複雜儀器來醫治的。香港很多醫院不如新加坡那麽現代化和奢華,但香港居民的平均壽命卻是世界上最高。
吸引更多企業家來投資
沈穎部長最近說,海外投資者和企業家從2011年至2016年通過“全球投資者計劃”直接投資的業務總開支爲18億元,同時也爲本地創造了6000個就業機會。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對投資移民更開放,吸引更多企業家來投資和創業,爲新加坡經濟增添活力。
我在28年前移民新加坡,娶了本地太太,現在兩個兒子分別25歲和22歲。我開設公司,提供就業機會,繳稅,第二代也在這裏出生並完全融入社會。我認爲吸引多一些像我們這樣能夠持續爲新加坡做貢獻的新移民是好主意。我們不能因爲一些個別的不良案例而改變對新移民的整體印象,民衆也不應因地鐵事故而情緒化地對政府采取不信任的態度,更不要因爲民衆的一些錯誤偏見和情緒導致政府改變本來是惠國惠民的政策。
我盼望政府能更深入了解人民不高興的症結所在,去對症下藥,有智慧地推行必須要做該做的政策,同時也照顧到人民的感受。所以雙方應更多溝通與換位思考。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民生問題,民心解決!
作者介紹
陳文平是新加坡九龍會會長,從事房地産業、1990年從香港來新。
本文原題于《加稅事實與偏見》刊發于《聯合早報》,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