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在海外漂泊的孩子,都曾經有過一段搖晃的時光,到了塵埃落定停泊的時候,偶爾也會想起那段青蔥無知的歲月,而對我來說,那個地方就是馬裏士它,一個我在新加坡最開始的地方。
八年過去了,物是人非。那些熟悉的小巷商鋪、高樓矮屋,依然一動不動的在這裏那裏,在每個熟悉的時光裏,深深地感慨逝者如斯,但心裏已經沒有任何漣漪。
也許只是習慣熟悉的地方,也許人老了會比較念舊,終于有一天,我踏上了多年前的另外一個我走過的路。
遠近聞名的梧槽豆花水,提供的飲品並不只有豆花水,卻是永遠的最愛。
讓我們手拿豆花水,邊走邊逛吧。
中山公園
遊客拍照拍得不亦悅乎,路人甲表示微笑微笑微笑:),畢竟這是爲配合附近的晚晴園(也稱“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才在方寸之地新建的小廣場,如果只在這裏拍照而不去晚晴園的話,和入寶山卻空手而歸,幾乎沒什麽差別。
公園的一邊是商場,底樓有間裁縫店,倒挺特別的。
對面是觀音堂,據說香火蠻旺。
中山公園另一邊有個個性十足的酒吧 – THE BURGER BAR,我被玻璃門上的貼紙吸引了。
是的,人類進化史。老板應該是個有故事的人。
這個酒吧在一個酒店的底樓,它們都是新生事物。
再往前走下去,就是吃貨一條街。馬裏士他路上最不缺的就是吃的。
吃貨們冷靜!
有一個24小時食閣,我住馬裏士他的時候它還在裝修,後來開業了,不過在美食滿滿的這條街上,這個食閣貌似沒有殺出重圍驚訝歲月。(忘了拍照片,在文東記旁邊)
大家都熟知的文東記,老店坐落在馬林百列,本來就很出名,因爲謝霆鋒拍攝《12道鋒味》特地來這裏吃了雞飯,更出名了。
文東記的對面是我最愛的珍達記。八年了,還是一樣的裝潢,還是熟悉的味道。連服務員都沒換,一做做了八年。
挂國旗迎國慶
這樣原生態的餐室,新加坡還有不少
滿滿東南亞風味,環境別致,食物美味,性價比非常高。用餐期間座無虛席,打包的、現吃的客人絡繹不絕。
黑椒飯,贊(另外一個我吃的)
三芭炒飯,贊(還是另外一個我吃的)
它家的特點是菜多飯少,我曾經因爲飯吃完了還剩下菜而在下次點菜時讓服務員幫我多加點飯,她說三芭炒飯夠兩個人吃了,結果是,我一個人全都吃完了(我好飽哦,但是要保持微笑:)
春風十裏不如你—-珍達記;如果在新加坡只能吃一家煮炒,那就是珍達記(真沒收到他家廣告費)。
新加坡常年炎熱,如果想去火,珍達記的隔壁就是家涼茶店,雖然這樣說很誇張,但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感冒就是喝了這家的涼茶好的,它的涼茶有分幾種,可以對症下藥,只要跟老板娘說明什麽病症即可。
就在珍達記旁邊的馬裏士他大廈,就是我最初落腳的地方,它裝著我的青春。
青澀懵懂甚至有點荒唐的小時候。但,正是因爲曾經那樣放肆過,青春不留白過,現在才有美好的回憶,也一點都不會想要像以前那樣玩,因爲已經玩夠了。
我覺得人在每個人生的階段在每個年紀都有應該完成的任務,而往往我們的身體比我們的大腦反應得更快。現在如果約我半夜出去吃個夜宵,我的生物鍾第一個不同意。所以這個階段的我,就是一個10點前睡覺,早上6點醒,只喝冷開水的老!人!家!以前的我怎麽也沒想到現在的我會這麽慫啊。可我很喜歡現在這麽慫的生活。有一次熬夜,淩晨睡覺,接下來一整天是遊離狀態。
馬裏士他大廈的旁邊是邵氏廣場,算是整條街上最大的購物中心了。裏面有超市、燈具店、家具店、也有電影院。
邵氏的旁邊有個天橋,上了天橋,走到對面下天橋就是發起人肉骨茶,明星的照片擠得都快爆出來了。
現在的我已經是個素食者,根據以前另外一個我去吃的經驗來說,不用排隊的時間應該是早上剛開門那段時間(節假日、公共假日除外)。味道我是覺得一般,不過來新加坡旅遊必備清單裏有的話不妨一試,也可以看看各大牌明星剛出道青澀的樣子。
往前走,黎記海南雞飯。
除了文東記,黎記的雞飯也是不錯的。看見不用裝修,也能在林立美食中屹立不倒的,就知道滋味一定不賴。
往前走,東園肉粽。
馬裏士他路上的肉骨茶、雞飯等真的好多家。還有個叫“空軍”的榴蓮攤也是好出名,就在東園肉粽的斜對面。我就不放他家的照片了,免得你過去買不到榴蓮怪我,因爲不止一次推薦朋友去他家買的時候,抱怨說沒開檔,原來是顧客紛來沓至,有時很早就賣完榴蓮了。
馬裏士他與大巴窯中間隔了一條河,看泛舟河上。
回家,在當下的我向另外一個我致敬之後。
(文:Cam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