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牌局上,陳建民摸到的牌真是爛透了。出生于貧苦家庭,只有父親一人做小販養活一個大家庭也罷了,他在兩歲時,不幸患小兒麻痹症,雙腳癱瘓,連輪椅都買不起。但是更糟糕的是,好不容易經過自己努力達到人生的巅峰狀態時,居然被發現患上了血癌,不治療就只剩下一年生命。他不得不經過換骨髓等各種治療。
陳建民把這樣一手爛牌打成的好牌,簡直是讓我們普通人覺得汗顔。他不僅以殘缺之軀讀完各大名校的醫學院,成爲新加坡的醫師。在新加坡,醫生這個職業在智力上可以碾壓常人的,但是,陳建民在體育上也居然碾壓了我們這些常人:他足迹遍布全世界,是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
年幼就嘗遍了人生的艱辛:誕生在貧窮家庭,雙腳殘疾。
1957年新加坡一個小販家庭誕了一個嬰兒,雖然在家境上已經輸在起跑線,但陳建民那時至少還是一個普通而健康的孩子。兩歲時,這個孩子患上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腳癱瘓。貧窮家庭再加上殘疾,他已經嘗到雪上加霜的人生苦澀。由于買不起拐杖和輪椅,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用爬代步。爬行的苦與累,甚至對心理的消極影響,這個孩子都以極強的忍耐力而克服。但是,客觀上,低劣的衛生條件,使他感染一身的皮膚病還有其它各種疾病。
醫生甚至建議父母放棄這個孩子,比如送去紅十字會之家。一個爬行而全身是病的孩子,是貧窮家庭的沉重負擔。父母沒有放棄他,再窮再苦也要親自帶在身邊。
人生巅峰之一:醫學院金榜題名,讀遍全球名校:新加坡國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
親人不僅不放棄照顧他,而且不放棄他繼續追求學業。一般的殘疾兒童可能選擇進入專門的殘疾兒童學校,以便得到相應的照顧。可是陳建民的媽媽他們四處奔走爭取讓他進入正規學校。“我母親認爲我除了腳不能走,能力不比別的孩子差,所以堅持要我像正常人一樣上學。她相信,只有教育可以改變我的一生,讓我自立自強”。在媽媽、姐姐輪流背送下,他以極優異的成績,在萊佛士書院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進國立新加坡大學生命科學系,之後在牛津大學修衛生政策,最後更以全額獎學金完成美國哈佛大學腦神經學博士學位。一路的名校!
超出常人的波折之二:患上小兒麻痹症之外,還中招了血癌
對一般人來說,罹患小兒麻痹症,終生要在輪椅上度過已經是一件非常悲慘的事,但對于陳建民醫生來說,這還不是結束——2009年他在法國巴黎用輪椅跑馬拉松時,全程42.2公裏都流鼻血,差點暈倒在香榭麗舍大道和凱旋門。他回國後檢查,赫然發現患上第四期血癌,白血球比常人多160倍。醫生說,若不化療,他只剩一年壽命。 過後他積極抗癌,在六個月化療後,靠著二姐捐獻的骨髓,2009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H)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在與癌症鬥爭的過程中,他因爲化療而脫發、上吐下瀉、口腔潰瘍,換骨髓後,也出現脫皮、手抖等副作用,從一個健壯的運動員變成了病貓。
超出常人的成就之三、四:跑完馬拉松,娶得美人歸
談到陳建民醫生與輪椅馬拉松結緣的經曆,也頗爲傳奇。17歲那年,他在報上讀到一則新聞,一名因公受傷而殘疾的前警員瓦西德發起推動新加坡第一個輪椅體育會(wheelchair sports),這讓陳建民好不興奮,他從家裏跑到花拉公園,一瘸一拐的走上跑道去見瓦西德。 瓦西德看著面前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朝一輛空輪椅坐了個手勢,對陳建民說:“坐上去,試試看。”因家貧,陳建民一直買不起輪椅,這是他長這麽大首次有機會坐上輪椅。他吸一口氣慢慢推動輪子,在跑道上轉了一圈又一圈,一種新的節奏在他耳邊響起:“那是我人生另一個轉折點,第一次,我體驗到什麽叫速度,能夠奔跑原來是這麽美妙的事情。”之後,陳建民沒再回頭。在瓦西德指導下,他定期接受各種刻苦訓練,當上殘疾運動員。1980年,他是第一個在輪椅上完成42.2公裏馬拉松的運動員。他說: “我花了4小時才到終點,朋友都說我瘋了。”
接下來,是一連串挑戰,包括亞洲太平洋運動會、英聯邦運動會甚至殘奧會,他一次又一次得獎。 “我要不停的洗鏈自己,證明人的潛能,永不放棄是我堅持不懈的信念。以前我一天只能做50下伏地挺身,現在我能做450下,將來我可能作600下,一切其實掌握在你有沒有這種意志力。”(新加坡眼按:一般人能做50下都不錯了。。。他是鋼鐵俠麽?)
他當時的女友——銀行職員兼老人院義工黃秀金一直在他身邊悉心照料。他倆多年的愛情長跑也在2010年10月1日修成了正果——他們在那天注冊結婚,而那一天也正是他換骨髓一周年紀念日。
1987年開始,陳建民充分利用他的運動才能,爲慈善獻力。他的第一項慈善活動,是在母校萊佛士書院的跑道上進行16小時馬拉松競賽。那次以後,陳建民接到許多類似的邀請,至今,他已爲多個慈善機構募得逾2000萬元善款,海內外受惠的單位組織不勝枚舉,包括大學捐贈基金、南洋理工大學學生會學生基金、新加坡國立大學、工藝教育學院助學金、波士頓兒童醫院、 國際慈善組織Global Flying Hospitals、美國加州 Free Wheelchair Mission以及澳洲悉尼的聖喬治醫院(St George Hospital)等等。2007年12月19日,陳建民醫生以26天17小時43分52秒,完成了在美國、日本、非洲、英國、紐西蘭、智利,以及南極的七大洲七項馬拉松,改寫日裔加拿大公民Richard Takata同年3月創下的30天記錄,並刷新世界紀錄,其中過程之艱辛,超乎外人想象,特別在南極的時候,地勢險峻、冰天雪地,跑起來不容易,更何況是坐在輪椅。即便是在罹患癌症後被化療折騰的十分虛弱的情況下,他仍然在2009年8月間,率領40名學生完成了80公裏的馬拉松路程,爲六家醫院及全國癌症中心的貧困病患籌得了10萬新元善款。本著頑強不屈的精神,陳醫生一個月後再參加《海峽時報》學校零用錢基金,牽引一群孩子在跑道上跑足12小時,目標是籌集7萬元義款。
2015年,爲慶祝建國50周年和骨髓移植後“重生”六年,陳建民醫生于8月28日繞著淡馬錫初級學院的400米跑道,連騎50小時的輪椅手踏車,中間除了上廁所和喝飲料補充水分,他不睡也不飲食,目標是籌集到5萬新元幫助三家慈善機構的弱勢孩童。
失去行動能力,除了得面對生活上的有形障礙之外,生命中更是忽然多出了許多外界強加在殘疾者身上的種種無形界限,但這反而愈發促使陳醫生下定決心突破命運枷鎖。 “我與生俱來有股強烈的意願,要向自己和別人證明,只要信念堅定不移,天底下沒有辦不到的事。一心一意、全情投入地去做,再顛簸的路都走得過來,再艱巨的挑戰一樣可以克服。 ”他的雙親是小販,並沒有優渥的家庭條件去讓他自由追逐成爲科學家以及醫生的夢想,一切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陳醫生爲社會、爲人類所做出的努力,獲得了國家最高榮譽表揚,讓他分別榮獲 2001年總統社會服務獎與 2007年國慶公共服務星章。在海外,陳醫生的人道貢獻更是早已廣受肯定,國際社會授予他的獎項包括: 1997年世界傑出青年獎、 1998年共和聯邦青年獎、 2000年亞細安青年獎、 2003年《讀者文摘》亞洲啓發獎 (Inspiring Asian Award)。作爲南洋理工大學理學院畢業的傑出校友,他于 2009年獲得了南洋卓越校友獎。目前,陳建民在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擔任一名住院醫生,同時他也是一名國際勵志講師。
看完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麽借口不努力?
作者:@兔貓_開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