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 近平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 主席朱立倫,提到國共兩黨和海 峽兩岸雙方面對新形勢要“堅定 信心、增進互信”,並提出“攜 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五點 主張,開宗明義強調堅持“九二 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 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這番話 不僅講給朱立倫領導下的國民黨 聽,尤其講給即將參加明年台灣 總統大選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聽,同時也說給她即將訪問的美 國聽。
習近平所指的“新形勢”, 就是台灣去年三、四月間爆發由 學生社運組織發起的“太陽花學 運”,強烈反對國民黨政府與中 國大陸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 易協議》,而國民黨在11月下 旬舉行的“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九合一”選舉)中 慘敗,反觀民進黨在這場被視爲 2016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 取得大勝。于是各方看好卷土重 來的蔡英文有望擊敗國民黨候選 人,率領民進黨二度上台執政。
朱立倫1月19日接替馬英九 出任國民黨主席時,在台灣社會 普遍“反中”、“疑中”的氛圍 下,他對兩岸密切往來對台灣民 衆心理層面的沖擊,以及兩岸經 濟交流對分配公平正義的負面影響,表達了疑慮,指出這是國民黨“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並呼籲大陸方面一同正視。3月4日,習近平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期間重申“九二共識”的政治底線,並指出它“基礎不牢,地動山搖”;3月9日,朱立倫在香港被記者問到時才強調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政策有延續性。這就是爲何習近平提到國共兩黨必須“堅定信心、增進互信”的原因。
“九二共識”爲何重要?
這裏有必要了解何謂“九二 共識”,其形成演變的過程以 及爭議所在。1992年10月,台 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 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 會”(海協會)在香港舉行會 談,雙方就“一個中國”的論題 分別提出多項表述方案,都不爲 對方接受。後來海基會提出的表 述方案爲:“在海峽兩岸共同努 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 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 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 同”(台灣方面後來把這段曆程 歸結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的說法)。海協會的口頭表述要 點則爲:“海峽兩岸都堅持‘一 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 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 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 治含義。”
曾擔任李登輝政府的陸委會 主委蘇起指出,大陸方面在1992至1995年對于台灣“一中各表” 的說法並未否認;但在1995年 6月台灣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康 奈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長在 我心”的演講,北京認爲李登 輝一再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 或“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 爲“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制造輿論。于是,大陸方面雖不 否認雙方在1992年存在共識,但 開始批評“一中各表”這個說法 是“刻意扭曲”。
現任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 公室副主任的李亞飛,1999年 9月在新加坡文華酒店舉行記者 會上答複筆者詢問時明確表示, 中國政府不接受台灣“一中各 表”的說法,並質疑台灣當局是 否還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李亞飛說:“說‘一個中國,各 自表述’是海協會和海基會達致 的一項共識,可能是台灣單方面 的說法;事實上,兩會從來沒有 達成過這樣八個字的共識。” 他指出,兩會真正達成的共識, 是在1992年界定兩岸兩會一切 商談屬于中國內部事務的原則, 以逐步實現國家統一;在事務性 談判中,可以不討論“一個中 國”的政治涵義。李亞飛這番表 態,還因爲一個月前李登輝才提 出“兩國論”,導致兩岸關系再 起波瀾。
北京當年批判“一中各表”, 是擔憂“中華民國”國號可能造 成“兩個中國”的困擾;這也是 爲何中國外交部1990年代一再對 國際社會宣示:“世界上只有一 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 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這三 句卻讓李登輝的“兩國論”和民 進黨振振有詞,指出如果接受所 謂“一中”原則就是接受“台灣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這不可能爲台灣社會所接受。于 是,2000年8月中國外交部將一 中立場調整爲“世界上只有一個 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 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 分割”的新三句。蘇起對此指 出“新三句”中提到“大陸和台 灣同屬一個中國”,是國民黨過 去的主張和立場。換言之,北京 當時希望陳水扁政府不要超越國 民黨政府的原有立場。
陳水扁曾願意接受“一個中 國、各自表述”的立場
陳水扁上台執政初期,爲了 穩定兩岸局勢和向北京展現善 意,在美國政府的要求和李登 輝的建議下,在就職演講中提到 只要中共不武力犯台,他保證任 內不宣布獨立,不更改國號,不 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 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 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此即所 謂的“四不一沒有”。陳還表 示,願意秉承民主對等的原則, 在“既有的基礎之上,以善意營 造合作的條件,共同來處理未 來‘一個中國’的問題。”美國 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蔔睿哲 (Richard Bush)認爲,陳水扁 在演說中強調兩岸人民共同的傳 統,自稱是中華民國總統,誓言 恪遵憲法,是在向北京暗示他接 受了一中原則。在中國無意對台 動武的條件下,他承諾不做北京擔心的事情(這又可視爲他不是分裂主義者)。在“民主對等”的前提下,“在既有的基礎之上”這個表述等于承認兩岸過去已有交流的紀錄,他表示有信心兩岸領導人可以處理“一個中國”的問題,也相信“未來‘一個中國’”是可以達成的目標。
但北京對陳水扁缺乏信任,認爲他以含糊態度面對“一中原則”,而提出要“聽其言,觀其行”,遲遲不讓海基會、海協會恢複重啓會談。急于在兩岸僵局中尋求突破的陳水扁,在2000年6月27日會見美國亞洲基金會會長富勒博士時,還曾表示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願意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隔天召開記者會,否認兩岸曾對此達成共識。陳水扁政府此後便否認有“九二共識”,只承認有“九二精神”。
不過,曾擔任陳水扁總統府 幕僚的台灣學者劉世忠2010年 在其《曆史的糾結:台美關系 的戰略合作與分歧》一書中透 露,2001年初陳水扁開始急了, 想要與北京直接對話,很希望參 加該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亞太經 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並 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舉 行“扁江會”。他甚至在其元旦談 話中提出“政治統合論”,呼籲 兩岸領導人“從兩岸經貿與文化 的統合開始著手,逐步建立兩岸 之間的信任,進而共同尋求兩岸 永久和平、政治統合的新架構”, 釋放善意。但大陸方面不但拒絕 陳水扁本人,連其指派的國民黨 籍前副總統李元簇也被拒絕參 加APEC,導致台灣第一次缺席 APEC會議。陳水扁後來因連任壓 力,加上黨外有李登輝領導“台 灣團結聯盟”(台聯黨)的競爭, 所以在2002年8月3日幕僚不知 情、美國未被告知的情況下發 表“一邊一國”論,宣稱“台灣 與大陸,一邊一國,要分清楚”, 並鼓吹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前途。
鑒于這樣的曆史背景,尤其 未來民進黨有可能再度執政的形 勢下,習近平強調堅持“九二共 識”的核心,就是認同大陸和台 灣同屬一個中國。他具體劃出 了影響兩岸關系的紅線—“否 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 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 國’、‘一中一台’,就會損害民 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 搖兩岸關系發展的基石,就不可 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我 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爲 同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 基礎。”
蔡英文認識到的“最後一裏路
在北京眼裏,蔡英文的從政 經曆可用“敵對勢力”四字來歸 類。1998年,蔡英文獲國家安 全會議秘書長殷宗文推薦給李登 輝,領導一個小組研究“中華民 國”主權如何與中共的“一個中 國”脫鈎的問題。該小組在1999 年5月初步完成研究報告呈送李登 輝時指出,確定兩岸關系至少應 爲“特殊的國與國關系”,建議 分成修憲、修法與廢除《國統綱 領》的階段來逐步落實,形成李 登輝後來的“兩國論”。2000年 第一次政黨輪替,李登輝向陳水 扁推薦蔡英文出任陸委會主委, 她主導了陳水扁執政八年的兩岸 政策。2008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 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舉 行第二次“陳江會”時,當時黨 齡資淺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率群 衆前去包圍抗議,造成200多名 警員和民衆受傷,而被國民黨稱 爲“暴力小英”。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縣市長及2010年直轄市長選舉中,民進黨的總得票率是48.21%,略高于國民黨的45.76%。然而,2012年總統選舉,國民黨的馬英九和吳敦義以51.60%過半票數當選,民進黨蔡英文與蘇嘉全得票率則下滑至45.63%。馬英九繼續執政主要得益于兩岸經貿關系日益緊密;大陸對台灣中南部漁農産品大量采購,幫國民黨在民進黨執政的地方縣市贏回不少選票。這是蔡英文在選後承認輸在“最後一裏路”的原因所在。
2012年4月23日,蔡英文的核心幕僚姚人多公開指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困境,在于提不出能與“九二共識”等量齊觀的“替代物”,既無法說服台灣人民相信民進黨執政後有能力面對中國崛起,也無力阻止中國因素繼續影響台灣選舉。姚人多更直言,台獨、建國已經失去主流市場,“說服大多數人民相信可以獨立的時代”過去了, 讓泛綠陣營一片嘩然。2013年7 月,“小英文教基金會”邀請中 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中 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赴台演講。2014年1月15至19日,該基金會執行長(曾任扁政府時期的財政部長)林全率領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前行政院主計長許璋瑤、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及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蔡其昌等赴中國大陸進行“回訪”,還與國務院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展開座談。蔡英文此舉意在測試島內民意反應,並在兩岸議題上壓制黨內競爭對手蘇貞昌。
4月15日,蔡英文正式被民進黨提名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她表示民進黨處理兩岸關系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未來無論哪一黨執政,兩岸關系都必須以人民的意志爲依歸。因此下一任總統必須要肩負“超越既有國共關系框架、建立常態化兩岸關系”的使命。另據路透社報道,蔡英文表示要將兩岸互動“引導到一個具有堅實民意基礎的民主軌道上”,未來會堅定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爲兩岸持續交流協商,建立周全的規範。從以上來看,蔡英文認同兩岸必須持續交流協商,只是當前兩岸關系仍然是在國共關系框架裏的非正常狀態,需要加強民意監督,以延續她質疑馬英九政府“親中賣台”的立場。
事實上,蔡英文4月9日在 黨內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宣 示要“維持兩岸現狀”時,沒提 到“主權獨立”的字眼。會前, 前黨主席許信良接受大陸媒采訪 時提到“‘台獨’非民進黨創黨 初衷”、“‘台獨’在民進黨內非 主流”等言論,刻意化解民進黨 是“台獨黨”的印象。這番說法 聽在深綠群衆耳裏非常刺耳,于 是4月8日民進黨中常委遊錫 反 擊許的說法。另一位前黨主席、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謝長廷,則 認爲“台灣現狀是‘獨立’,維 持現在這樣也沒有錯”,希望繼 續爭取“台獨”支持者的認同, 但這個說法並沒有改變台灣目前 任何狀態。許信良和謝長廷的發 言,似乎在爲民進黨解套,爲蔡 英文的兩岸論述鋪路。
蔡英文的模糊表態,國民黨 當然不會輕易放過。4月29日, 在1993年“汪辜會談”22周年、 2005年“胡連會”十周年的紀念 日,總統馬英九在視導陸委會時 把矛頭對准蔡英文,說她已被民 進黨提名參選總統,有責任明確 回答兩個問題:第一,“維持兩 岸現狀”的“現狀”是什麽?是 不是目前在《中華民國憲法》架 構下,“不統、不獨、不武”的現 狀,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之下的兩岸和平發展?第二,她 要如何維持這個“現狀”?就連 獨派團體也對蔡英文的“維持兩 岸現狀”主張,表達關切。據同一天的《自由時報》報道,台灣國家聯盟發表聲明稱:“蔡主席以維持現狀定調兩岸政策,而無明確的論述,若再不明確表示清楚,恐將影響台灣選局的團結向心。”
5月7日,繼朱立倫抨擊蔡英文沒有兩岸政策後,馬英九再度質問蔡英文主張的“現狀”是七年前民進黨執政時的“一邊一國”,還是民進黨一直批評他“親中賣台”的現狀?馬指“九二共識”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他質問蔡英文:“你接受中華民國有這麽困難嗎?如果這麽困難的話,爲何要參選呢?既然要參選總統,就不能回避、閃躲、打高空、空洞。”國民黨步步緊逼,正是要暴露民進黨在兩岸關系論述的弱點,同時爭取在“九合一”流失的中間選票回流。
對于馬、朱兩人的質疑,蔡 英文在5月8日予以反擊。她說不知道爲何朱立倫從中國大陸返 台後,“九二共識”突然被熱議 起來。“是不是朱主席自認爲在 中國講了一些不太恰當的話,所 以回來急著修正?若要修正就快 修正,不要轉移焦點。如果不是 的話,那就是選舉炒作,這樣 對台灣利益傷害是很大的。”至 于馬英九質疑她不接受“九二共 識”就不可能達成“維持兩岸現 狀”的目標,蔡英文稱自己主張 的“維持兩岸現狀”就是維持台 海和平,希望兩岸在和平穩定中 求一個未來發展的機會,這是共同利益與責任,而超過70%的台灣民衆也同意支持,她不明白國民黨爲何逼她只能接受“九二共識”。
結語
2016年台灣正、副總統選舉將與立法委員選舉同時舉行,于明年1月16日投票。已落選過一次的蔡英文,此役只許成功不許 失敗,不只要掌握自己的戰場, 還要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 用,兼顧民進黨的立委選情。台 灣總統選戰一般是在六個月前開 打,加上國民黨還未確定其總統 候選人,蔡英文沒必要太早亮出 自己在兩岸政策的底牌,而會步 步爲營,視選情形勢演變而逐步 調整。只是要先照顧深綠支持者 的感受,以鞏固傳統票倉,還是 大步向前提出不同以往的兩岸視 野和格局,以便跟國民黨爭奪中 間選民,是她在選舉策略運用上的兩難。現階段,她只能對國民黨的抨擊見招拆招,且戰且走,且走且戰。無論如何,在5月29日啓程訪美後,她會同相關的美國官員、議員、學界就其兩岸論述進行溝通,以證明自己不會重蹈陳水扁“麻煩制造者”的覆轍,同時提出讓華盛頓放心的兩岸政 策。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