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高利貸者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被稱作大耳窿,或簡稱阿窿。
在新加坡的小區裏或巴刹裏常可見到警方張貼的廣而告之,告
戒人們不要借高利貸,防止受到大耳窿的侵害,要居民看到非
法活動時報警處理。
新加坡大耳窿的追債方式比馬來西亞的稍溫和些,大多也就是
潑漆、貼海報、鎖門而已,而且有一套程序:先采用較溫柔的
方式,然後是粗暴的方式,最後才以恐嚇方式追債。而馬來西
亞的大耳窿催債的手段就要殘忍多了,一上來就以暴力方式抓
人、虐打、拍裸照甚至囚禁等,堪稱“亞洲第一”。其實亞洲
的許多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等都有大耳窿的存在,只是馬來西
亞的大耳窿名聲最“響”而已。
大耳窿催債並不僅僅針對欠債人,欠債人居所的任何鄰居都可能
受到傷害。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魚池”,以敲山震虎這招來
增加欠債人的心理壓力。這一擡也蠻厲害的,一般人還是比較愛
惜名聲的顧及臉面的。
以前在國內時從未聽聞過大耳窿的行徑,來新加坡無聊時看新加
坡本土的電視劇時偶爾會看在有關大耳窿的情節。但萬萬沒料到
會在生活中遭遇到現實版的大耳窿。
那還是陰曆年前,快到了喝臘八粥的時間吧。開信箱發現一封只有
門牌號沒有收信人姓名的打字機打印出來信封,起初並沒在意,以
爲是一般的廣告信件而已。誰知打開一看,掉出來一張花花綠綠的
紙張,並非廣告冊,細一看原來是一張冥幣。
大思不得所解,再細看信封裏還有一小張打印的紙張,讀後才意識
到原來是大耳窿所爲。不禁又好氣又好笑。這大耳窿不是生意不好
就是太小氣,紙張只是A4紙的約六分之一,而冥幣的面值只有區區
5元。再想想我們樓有17層,每層4戶,所以大耳窿這麽做是爲了節
約成本。
我們這位13樓鄰居估計收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內容的信件了。估計
還有更厲害的恐嚇內容了吧?
稍後就看到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手拿著一些信件出小區去了,估計
是去報案了。如果是在組屋,大耳窿實施恐嚇應該比較容易,因爲
一般的政府組屋沒有圍牆,也沒有保安員。而象我們這種私人住宅
區保安設施比較好,小區裏有多處監控探頭,陌生人進出都會嚴加
盤問。所以大耳窿寄這些信件也只是起到威嚇欠債人的作用,一般
不會實施成功的。
原來春節年頭不僅是黃世仁的討債季,也是大耳窿的討債季哇。
任何社會都會有貧富差距,而借高利貸者也不僅限于低收入者。
高收入者也會遇到生意破産等突發事件。
據說阿窿的月息高達20%,而每周要收20%的債款,只要遲還就
要加倍奉還。也有說高利貸的利息是逐日起息,複利計算,這種
吸血鬼式的遊戲規則一般人都應付不來。高利貸就和毒品一樣,
一旦沾上就進入了無底洞,見不到天日了。
大耳窿的英文名字叫做Loansharks,非常形象,Loan不難懂,就是
貸款的意思,發音也與窿很相近,而sharks則是鲨魚,您想想
那鲨魚的嘴巴得多大呀?你進去了還能出得來嗎?此外。最初
loan shark是分開寫的,後來漸漸就簡化成了一個單詞,現在
兩種寫法通用。
據說大耳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香港,後來才傳入馬來西亞和
新加坡。而關于大耳窿這個名詞的來由,有多種說法,其中
最常見的有如下幾種說法:
一說早年的放高利貸的人,把銀元放在耳廓裏,表示自己有
錢可以借給別人。長此以往,耳廓被撐大了,故稱爲大耳窿。
另有一說是早年的放高利貸者有些是印度人,喜歡在耳朵上穿孔
戴環,大如銀元的耳環很重使得耳朵下垂顯得耳洞很大而得名。
早年大耳窿會在年前將豬頭挂在欠債人的家門外,俗稱“挂豬頭”。
現在雖然這種討債的方式已然絕迹了,但是作爲一種笑話仍是
存在的。比如說我收到了你的一張支票,我就會開玩笑的話,
如果這張支票是空頭支票,我就去你家“挂豬頭”。話說現實
中我們今年春節期間真還收到了惡房東歸還去年訛詐我們扣款
的空頭支票。大過年的她居然惡心我們,我們真應該上她家
“挂豬頭”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