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3日),國際文憑高中課程考試(IB會考)成績公布!新加坡有35名學生獲得滿分,占全球滿分考生人數一半以上。
不僅如此,新加坡學生幾乎全方位“吊打”了全球IB會考考生。感受以下這組數字:新加坡考生平均分37.99(滿分45分),全球考生平均分僅爲28.52。新加坡三分之一考生成績40分以上,全球這一比例是7.3%。新加坡考生及格率高達96.66%,全球及格率僅爲70.03%……..如果你對數字沒有實感,不妨參照往年大學錄取線。英國劍橋大學熱門的計算機專業,其IB錄取線爲40-42分。美國的常青藤大學錄取分數線在37-38分以上。
也就是說,新加坡一半IB會考考生將有機會進入世界頂尖名校!在參加IB會考的27所國際學校中,新加坡“土生國際學校”表現尤其突出。這些本地學校,除了有政府體系課程外,還開設了IB體系課程。其中:英華學校(自主)平均成績41分,77%的學生考分在40分以上;聖若瑟書院平均成績爲40分, 59%考生取得40分以上成績;華中國際學校40分以上學生占25%,及格率99%;新加坡藝術學院平均分是38.5,每兩名考生中,就有一人考獲39分以上。 雙語教育優勢、“怕輸”在教育上的一貫比拼、發達的補習業……..“新加坡特色”似乎成爲優異成績的制勝法寶,不少明星慕名將娃送到新加坡國際學校來讀課程……參加世界名媛舞會的李連傑大女兒,便曾就讀本地Overseas Family School,19歲考入哈佛大學。張柏芝的兩個兒子也就讀于新加坡的國際學校。
那麽問題來了,
越來越火的IB到底是個啥?新加坡的學校分爲政府學校和國際學校兩大類。衆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學校,擁有超複雜的升學體系……..
和其相並列的是大部分國際學校所采用的IB升學體系。IB課程是由國際文憑組織開發的系列課程。總共有三個課程項目,分別是大學預科項目、中學項目和小學項目。大學預科項目適合于16—19歲的學生,學制2年;中學項目適合于11—16歲的學生,學制5年;小學項目適合于3—12歲的學生,學制5年。和新加坡政府學校“高考”A-Level一樣,IB大學預科項目成績同樣能夠申請世界多數國家的大學。IB課程大學預科爲期兩年,除了需要完成6門課程的學習之外,學生還需要完成150小時社會實踐和4000字綜合性拓展論文,才能獲取學曆。IB文憑和成績在國際認可度很高,被超過140個國家承認,其中包括英美澳加等留學熱門國家。
和其他課程體系不同,一名國際學校校長曾談及其對IB課程的看法。他認爲“IB課程的特點之一在于代表了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國際學校獲得授權的條件是學校辦學宗旨一定要符合探究式教育,終身學習和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辦學理念。”
和其他的課程辦學標准相比,IB課程體系更關注于怎樣學?學什麽?而不是怎樣考?考什麽?在升入大學預科階段之前,課程很多是用綜合性評估代替傳統意義的考試的。
同時,在大學預科階段,學生可以在六組不同方向的課程中選擇一科修讀,各科課程難度至少有兩個層級。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基礎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選課。
怎麽選新加坡的國際學校?
一所國際學校要得到IB的授權,才能開設IB課程。目前,新加坡的各個IB國際學校因其所得到的IB課程授權的不同,有的開設了全部IB課程,有的只開設了部分IB課程。本地有27個國際學校開設了IB課程的大學預科項目。新加坡眼邀請教育界資深人士石明培對新加坡的國際學校進行分類,以方便大家選校。以下是特別指南: 迅速發展的新加坡國際學校群體,本身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在市場選擇下,形成了幾個方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筆者一向反對簡單地進行學校排名,所以這裏暫且將其按ABCD列示,並沒有排座次的意思。
排在A方陣的,是新加坡美國學校(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SAS))、加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CIS) )、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United World College of East Asia/ Singapore(UWCSE))等。這幾個學校都有幾十年的辦學曆史,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教學、管理水平高,管理人員和師資隊伍素質很強。盡管他們的收費也是新加坡國際學校中最貴的,但這幾間學校仍是很多家長特別是來自發達國家的家長們的首選,近年來,一直有等待學位的排長隊(即所謂“waitlist”)現象,美籍學生在入學時會有一些照顧。這也使得這幾間學校可以提高入學條件,嚴格篩選入學新生。這對于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又起到了促進作用。這幾間學校中,SAS有比較突出的美國文化特點,畢業生中的絕大部分,會選擇美國大學升學。這間學校依從IB國際學校的規範,但從辦學理念、教學管理手段和方法,直到環境布置,都帶有強烈的“美國範兒”。學生構成也以英語爲母語的居多,相比其他學校,該校的美、英籍學生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這種情況,往往會使初來的非美、英籍學生和家長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特別是母語非英語的高年級轉入的學生,會感到相當大的語言困難。這也是學校入學考試對英語有較高要求的一個重要原因。至于不懂英文的家長,可能還會有一些與校方交流方面的困難。筆者的一個朋友,9歲的兒子在這學校上學,老爸看不懂學校微博發的各種信息、通知,也無法用英文回複,開始靠秘書翻譯,後來靠兒子勉強代勞。每次家長會,必須帶個翻譯,否則雞同鴨講,莫衷一是。至于文化理解方面的差異,只能慢慢克服了。相比較,CIS和UWCSE會好一點,這兩個學校沒有特別突出的國別文化特征,但由于學校傳統加上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構成的影響,其英美文化特色還是十分突出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學校近些年分別斥巨資在西部的湖畔(Lakeside) 和東部的淡濱尼(Tampines)新建了校舍,使辦學的硬件條件達到新加坡國際學校的最高水平。按照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只有經過綜合評估(不是簡單地招投標),取得較高評價的國際學校,才有機會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建立自己的校園。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兩所學校的辦學實力。對于中國家長和學生,這幾所學校存在著一個難以接受的短板,就是中文教學的不足,作爲IB國際學校,提倡保留母語作爲學習的語言之一,但由于學生構成等原因,這幾所學校的中文處于小語種外語的教學地位,難以滿足華裔學生和家長對中文教學水平的要求。爲了彌補中文教學的不足,家長們往往不得不采用課外補習的方法解決。
排在B方陣的,應該是新加坡澳大利亞國際學校(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 AISS),新加坡德國歐洲國際學校(German European School Singapore, GESS),外僑學校(英文名爲Overseas Family School,簡稱OFS,該校的中文名稱一直沒有找到)。AISS和OPS的在校生人數都在3500以上,GESS也在1500以上的規模。這幾所學校也有較長的辦學曆史,近幾年發展的比較快。也許在校生人數在七、八百人的新加坡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ingapore,ISS)和Chatsworth International School以及Tanglin Trust School等也可以歸進這一方陣。雖然這些學校有時也有等待學位的情況,但總的說,入學門檻相對較低,中間年級插班相對容易一些。除AISS外,這幾間學校大都是利用政府閑置的的校舍辦學,硬件條件相對差一些,但辦學成本也相對節省。所以其收費也相對低一些。由于他們都是IB國際學校,其辦學理念,課程規範,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等均受到國際文憑組織的指導和監督,因而不會因爲辦學條件稍差而有所欠缺。由于入學門檻條件相對較低,母語非英語的各國學生多,生源構成和師資構成多元化成爲這些學校的共同特點。由于這一特點,更需要使用英語作爲共同的交流平台,所以,這種多元化情況,並不意味著其英語作爲主要的工作語言和第一教學語言的地位會降低。所以,這幾間學校的英語環境還是比較好的。由于華裔、韓裔、德裔等學生構成了比較大的族群,相對地各種母語教學的地位反而得到肯定,各民族文化也更得到重視。在這個意義上,這些學校倒更有國際學校的味道。當然,事情也有另一方面,就是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原因,同一族裔的學生容易紮堆、抱團,與別的族裔容易産生隔膜。少數英語語言能力差的學生,也容易得到來自母語的“幫助”而影響英語水平的提高。
排在C方陣的,當屬新加坡主流教育體制內的“自主學校”開辦的“國際部”,如英華學校國際部ACS (International), Singapore),華中國際學校(Hwa Chong International School),聖若瑟書院{St. Joseph’s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等。它們的母體是新加坡政府主流基礎教育體系中的“自主學校”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規定,除非有正當理由並獲得教育部批准,新加坡公民在小學、初中階段必須進入新加坡政府基礎教育體系完成學業,“O”水准之後前才可以選擇進入國際學校學習。而新加坡教育部同時對國際學校接受新加坡公民的比例也有限制,而同時,給予這些“校中校”國際部以招收50%的本國學生的名額。所以,這一方陣各個學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新加坡籍學生比例很高,本土特色非常突出。近幾年來,新加坡國際學校中,IB-DP(國際大學預科文憑,相當于“A”水准考試)考試中,取得優秀成績(總成績40分以上)或單科達到滿分的學生,有很多出自這幾所學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地學生(母語爲英語)比例高,真正的國際學生特別是英語爲第二語言的學生比例低,學生比較適應英語教學是原因之一,同時,也與本地教育以幫助、培養學生應試能力見長的特點也有很大關系。排在D方陣的,是Hillside World Academy(HWA)(可以譯爲臨山國際學園 )、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Stamford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SAIS))、Nexus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新加坡紐克斯國際學校)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辦學曆史不到十年,屬于新加坡國際學校中的後起之秀。這幾間學校建校之初就面臨著國際學校間的激烈競爭,在夾縫中不斷向前跋涉。經過近幾年的努力,HWA和SAIS都分別取得了IB全學段(PYP、MYP、DP)的開辦資格,Nexus也有了PYP和DP的授權。這就意味著這些學校盡管在軟硬件條件方面還有一些差距,但在IB國際文憑的框架內已經達到了IB國際學校的辦學標准,取得了與其他幾十年的老校平起平坐的地位。這幾所學校收費在國際學校中屬于相對低一些的,班級也基本沒有滿額,插班入讀相對比較容易。由于這幾所學校屬于事業拓展期,其班級規模比較小,生師比總體上高于前述幾個方陣的學校,也就是說,教師分配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會高于滿員、甚至超員的那些學校,老師對學生的照顧可以更細致、更個性化一些,這其實對于小學或初中低年級的學生是有利的。同時,爲了打造品牌,占據市場份額,這些學校還在盡力突出自己的特色,以滿足國際學生與家長一些屬于小衆的需要,如HWA的中文教學特色等。在這些方陣之外,還有一些較爲特殊的國際學校,比如Swiss School in Singapore (SSiS)(新加坡瑞士學校),Global In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 (GIIS)(新加坡環球印度國際學校)等。人們望文生義,也許會把他們當成是某一國家的僑民學校,其實不然,他們的本國文化色彩只是相對突出一些,本國生源也只是相對集中一些,從體制上看,他們都是IB系統下的國際學校,第一教學語言和工作語言是英文,學校的國際化特色還是很明顯的。所以在A、B方陣的學校都滿員的情況下,這些學校過渡一下,也是一種選擇。目前,環球印度國際學校的學生中,韓國人竟成了一大族群,家長們看中的也是這一點。總之,百花齊放、各具特色、各領風騷,構成了是時下新加坡國際學校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風貌。它豐富了這個城市國家的教育資源,爲新加坡這個國際大都市塗抹上了一道斑斓的色彩。
衆多優質國際學校,給了新加坡IB課程考生非常多元的選擇。還有人調侃道,新加坡本地除了有好學校,還有名聲遠揚的發達補習業,雙管齊下,成績領跑也實屬情理之中。
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入理想的學校。
本文關于國際學校的介紹主要來自石明培《新加坡國際學校幾大方陣 (校長透露選校指南)》一文。石明培,新加坡PR,曾任北京聯合大學教務處長,北京彙佳職業學院常務副院長,新加坡中國國際學校校長等職。
如果希望進一步包括新加坡國際學校在內的新加坡留學教育信息,可以加微信xinjiapoyan11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