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奇葩說》第四季第二期,辯題是“如果奮鬥的城市空氣糟糕,我該不該離開?”剛開始聽到這個辯題時,我覺得連健康的空氣都呼吸不了,那個城市到底有什麽值得留戀的?聽了一會辯論後,才明白這道辯題背後的意義:做選擇。只要是選擇,一定有失有得;不然,那便不是選擇。
我很喜歡看戲劇演出,不論是熒幕前的、還是舞台上的。在戲劇呈現出的衆多人生當中,你總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有可能是一個人物的性格,有可能是一個人物的選擇,也有可能是一個熟悉場景。因此,我每次都抱著極其認真的態度去觀演,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觸或啓發。
還記得去年看賴聲川的《紅色天空》時,對其中一個場景印象很深刻:一個大學生采訪老人院的老人,老人在回答她“人生是什麽”時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只急急忙忙趕路的小老鼠,不知道它的前方是什麽。它一路急急忙忙地趕著,遇到路上的小動物就不停地問:“前方是什麽?”然而沒有任何動物知道前方是什麽。小老鼠依舊急急忙忙向前趕,走著走著一頭撞到了老槐樹,樹上有一只黑色的烏鴉冷冷看著小老鼠。小老鼠便問烏鴉:“烏鴉烏鴉,你站得高,看得遠,你看得到我的路還有多遠嗎?路的盡頭是什麽?”烏鴉說:“你的路已經走到頭了,你的前方什麽也沒有。”小老鼠一聽便哭了起來,它說:“早知道我前面的路這樣短,我就不這樣急急忙忙地趕路了。我這一路上光顧著趕路,路上的風景什麽也沒有看見。”
當時聽到這個故事時,我就走神了。我們是否也是那只小老鼠,沿著一條衆人固有的軌道前行,念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這些都好像是沿途的站牌,大家都在拼命趕路,並且相互催促著一站趕往下一站,漸漸地我們以爲沒有按照大家的平均速度抵達站點時,後果就很嚴重,我們好像已經不去計較站與站之間的距離,更不會去想它們的順序能不能調換。我們卻並不是那只小老鼠,因爲我們的前方仍有漫漫長路;我們也不相信自己是那只不明不白就走到盡頭的小老鼠,因爲一切選擇好像都有目的,沿途風景至少走馬觀花過。于是我們小心翼翼地做選擇,希望每一個選擇都正確無疑。可是,相信我們都有過幾個時刻,會問自己是否選對了想要走的路?思緒會飄飛到做選擇的那個瞬間,想象那時的自己選擇的是PlanB,一路下來會是怎樣的情形?就我自己而言,選擇出國,我說我想要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其實我是選擇了一條逃跑路線。那時遇到很多挫折,會和好朋友聊未來聊到抱頭痛哭,會漸漸質疑自己的價值,于是我急匆匆地選擇了PlanA:出國。做選擇時,我沒有考慮太多,我以爲很多事情瞻前顧後太久,就沒有辦法開始了。于是出國後,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水土不服”,會躲在廁所流眼淚,後來升級到坐在巴士上流眼淚還可以不理會旁人的目光,那時候腦袋裏就跳出來一個問號:如果我選擇的是PlanB會是什麽樣的情形?
所幸,我那時的全副精力都放在克服“水土不服”上,並沒有時間和精力對我當年做的選擇後悔。現在我回顧過去,真心覺得,那些憂郁或困苦的經曆,最後終會變成一笑而過的回憶,而那些成長和歡聲笑語才是余音繞梁的回響。其實不論你選擇了PlanA還是Plan B,只有當你不滿當下時,你便會開始羨慕那個想象中的、做了另一個選擇的自己。任何選擇都會有令人不滿的時刻,而那之外便是你需要珍惜的,把注意力放在你擁有了什麽上,而不是失去了什麽,就布會再對逝去的耿耿于懷,不管那些過去是你不小心錯過的,還是自己親手斬斷的。希望我們不要那麽急匆匆地趕路,但願我們可以過得從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