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名爲《成都小區裏的階級鬥爭》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成都攀成鋼片區的萬科·金潤華府一極具優越感的業主,爲爭奪成師附小望江校區優質教育資源,寫文聯合片區內望江錦園、望江水岸同樣具有一定優越感的業主,抵制“年收入50萬以下,無金錢也無權利”的低素質樓盤業主孩子與自己孩子同校。
原文:
讀後感,觀其大意,無非就是關于爭奪學區房的又一“叫囂”,說是叫囂,是因爲文章內容通篇采用的盡是居高臨下的視角,高人一等的語氣,要不是作者在文章裏自稱是受過高等教育並有高收入的菁英一員,我還真是以爲文章出自一位受辱過度而去拉幫打架的流氓呢。
撇開那篇自我感覺良好到爆棚的文章,僅從當前學區房的爭奪越發激烈的普遍情況來看,我們應該看到我國教育資源的嚴重分布不均的現狀,這才是問題關鍵之所在。
學區房的爭奪,源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好的師資只彙集在幾個優質學校,而每個學校爲了教學質量的保證,也就只能規定入讀人數。這就好比天庭裏開蟠桃大會,每年的蟠桃就是這麽多,可是每個大仙都想得到一個,這顯然不可能,最後就只能憑著職位的高低來安排,你職位越高,自然就有機會得到蟠桃,反之,就只能聞聞蟠桃香。
根據普遍情況來看,進入學區房就意味著擁有了比一般人更優質的教育,甚至也擁有了更確定的所謂的美好前途,這也是吸引所有家長奮不顧身去獲得學區房的動力所在。可是,教育是什麽?陶行知說過“千學萬學學會做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孩子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擁有一個自由平等的思想,學校的作用就是保護孩子不過早被社會所汙染,做他們肆意遨遊知識殿堂的“金鍾罩”。
由于我國的特殊情況,優質教育資源只集中在少數所謂的菁英身上,並且“人外有人”,菁英當中又分“更菁英群體”,就像《成都小區裏的階級鬥爭》的作者自诩的那樣。試問,孩子從小就在家長的言傳身教和社會環境當中接受著這種弱肉強食,強者被更強者食的叢林法則,上再好的學區房,我想也早已經跟教育之根本目的相違背了。
是的,我們都期望未來過得更美好,這也是全人類的共同心願,而教育就是推動美好生活的最有力投資。但我們同時也不要忘記,人類所有美好東西的發明,都是源于那些向往自由,不安分守己的人所帶來的。
如果家長爲了爭奪學區房而使得孩子被灌輸了一種“我有錢我就是大爺”的錯誤觀念,那往往是得不償失。
最後,關于《成都小區裏的階級鬥爭》一文,雖說自說自黑,令人啼笑皆非。
但也充分了反映了中國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中産階級目前的焦慮,而這個階級的內部鬥爭,已經到了一個極其殘酷的階段。
中國教育資源分配真的不能繼續掉入市場化的陷阱了,人們翹首以盼的那份公平何時才能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