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典型北京中産,剛賣掉北京一居室,湊夠500萬,將要上車學區房時,受到限購政策接二連三精准打擊,最後遂憤而決定移民美國。這封《絕望信》刷屏中産朋友圈,其心路曆程在大量中産家庭中引起軒然大波。
看起來很真,卻又那麽假。先來看看這篇文章的原文(部分節選):
手握500萬 我卻無家可歸(部分節選)
三周前,我400萬快速出手了五年前在朝陽區購得的一居室。打算置換海澱一套75平的學區房,大約900多萬。賣掉的那套房子網簽時,特意跟買家溝通,預留半年給我們作爲過渡期,所以看上的這套海澱學區房,不是很著急的在跟業主來回砍價。
但“北京3.17認房又認貸”限購政策突然出台,這只無形之手將我們微不足道的一家三口夢想狠狠拍在地上——我們全家很可能即將面臨無家可歸的局面!
緊急聯系帶我們看房的中介,他給我們支了一個辦法——假離婚,由于之前那套房子是我婚前購買,寫的是我自己名字,假離婚後嘟嘟媽自動獲得首套房資格,只需35%首付即可。我跟嘟嘟媽對假離婚這事都沒仔細推敲3月20日周一一早就趕到民政局辦了離婚手續。
當天就讓中介緊急帶著去聯系海澱的房主,最終到了簽合同,交訂金環節,女房主突然提起來,房産證是他老公的名字,而老公不在家,一個星期後回。但中介說,必須等房産證本人簽署同意售賣書,買家才能收訂金。
3月24日一早,北京連夜出台變態的限購政策“離婚1年內無首套房貸優惠”,我不想罵誰,但我會保留罵他的權利,作爲一個小剛需,買個房子爲何就這麽天理不容了!
我第一次感覺到,手握500萬,卻在北京面臨無家可歸的局面!!!我強制理性給依然在輩哀中的嘟嘟媽分析我們這微不足道一家三口處境及未來該怎麽辦。
等我分析完這些,嘟嘟媽瞪了我足足有5分鍾,竟然冒出來,她這輩子可能最大的一個決定——移民去美國,可見她對這個城市的絕望。隨後,嘟嘟媽聯系移民機構,按照流程,開始准備相關移民材料報名。我知道這事已木已成舟。
我在這座城市努力奮鬥了將近10年,贏得了我自認爲該得東西,也贏得了別人看來中産的光環(莫大諷刺)。我們能帶著嘟嘟去聽一場票價1000的交響樂,也能帶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些于我都不是問題。
最終說服我自己移民美國,還有個不得不提的原因, 真正的中産化教育是講鴻鹄,可現在的很多教育是講門戶。春節假期同事聚會,大家飯桌上都是探討自己的孩子如何聰明,今天又學了什麽,明天又要去報什麽,連最近我刷朋友圈時,看到剛剛放寒假的孩子,卻被父母即刻拉去各種補習班。
霧霾是促使我下定離開的最後一顆稻草,去年冬天,記得北京新一輪霧霾濃度最強的一天,我卻不得已帶著4歲女兒嘟嘟開往她最不願意去的兒研所。“霧霾寶寶”——每次去兒童醫院,醫生已經將由霧霾引發的咳嗽發燒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們統一用這個詞代替,“霧霾+寶寶”兩個詞語的簡單組合出的新名詞,讓我們這些成年人無顔面對。
去年其實就有了“逃”這個想法,逃去哪裏便成爲我跟嘟嘟媽在春節前經常討論的話題。只不過年後換房的計劃將“逃”付之腦後了。在北京打拼10年的我,堅守北京OR南下逃離?或許如果沒有嘟嘟,對我們來講,兩條路線都可以,但有了嘟嘟,這兩條線竟然無從選擇。
移民?朋友圈幾個移民美國的朋友總愛曬出在美國的藍天,我去年一度開始收集一切關于移民美國的信息,或許這條路:舒適的空氣+一流的教育,對嘟嘟來講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中産的恐慌在泛濫,最後一班通往美國的列車可以預想格外擁堵。
但很多人對移民充滿“歧視”,我想起高曉松曾采訪張志忠的女兒,其中談到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的至少一半人生,都是充當著建立中美互通的橋梁,而並不是由外界所謾罵的只是圖掙錢而已。因爲在美國的中産觀裏,賺錢是最低級的需求,而時代的使命感並不會因爲坐標的變化而位移,這與中國儒家士大夫的中産觀何其相似。
再見了,這座讓我無家可歸的城市!
當然,在某個公衆號的評論區裏也有人覺得通篇矯情,裝的太厲害了,更有甚者說,這像是移民機構的軟文……
在學區房面前我選擇移民美國
無獨有偶,去年有一篇《虐心走紅的“移民爸爸”,被刷爆的中産階級朋友圈》,大意是因爲北京學區房太貴的問題而選擇移民,同樣是所謂的“刷爆中産朋友圈”。以下是部分節選:
對,去美國念!決定全家移民,有兩個重要催化劑。
第一,最近1年我卻發現,移民似乎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如今投資移民絕對是中産階級的上乘之選。
第二,我和孩子媽看了許久的學區房,房東竟趁火打劫、臨時漲價。房子在西城一個老街、周圍電線杆和電線密集到足可以棲息一整排信天翁,臨近30年的房齡讓整棟樓看起來就像鄰居90歲的爺爺一樣蒼老,64平500萬的房價……總之,花大幾百萬還要背貸款換這樣一套小學區房,真是操蛋到不行。
說來也巧,當我們終于決定爲了不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買下這套破房子時,房東竟然臨時漲價30萬,原因是有另外一個買家也十分中意這套房,房東放話加價30萬,誰出就賣給誰。
所以,索性去他媽的!這30萬,加沒了我買房子的想法,也加定了我全家移民美國的決心。那一刻,所有埋藏20年的美國夢,就像禮花一樣在我心中盛開,所有對如今生活的不滿也一並讓這禮花打散。長期以來我們對移民的看法總是不由帶著距離感,將其理解爲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所以甯肯將大幾百萬的房子當做奮鬥目標,也不會想著也許哪天可以換個地方更好地去生活。
事實上並非如此,如今300萬人民幣,不算少,也不算多,能在北京付學區房的首付,也絕對可以讓你帶著老婆孩子全家移民。怎麽選?思考的事就留給您了~
只不過那個時候是300萬人民幣,現在是500萬人民幣。其實根據近年來的中産階層分析,10個有3個已經移民,4個在路上,剩下3個是貧賤不能移。而到底什麽是中産?
中産階級,根據維基的定義,是一種社會階層,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現代社會對社會的發展和穩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于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
此詞常用于專業人士、學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老板,中學、小學、幼兒園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根據公開信息,2016年中國中産《福布斯》的標准:
1. 生活在城裏。
2. 25到45歲間。
3. 有大學學曆。
4. 專業人士和企業家。
5. 年入1萬—6萬美元。
相信可以用300萬、500萬在北京買房子的中産階級,結合北京的物價水准,其實收入水平是遠遠超過這個水准的。但是如果你說這個水准不作數,那前文所述的兩個人也應該算是一般中産階級裏的高收入者。大概是爲了引起共鳴,才把自己形容成一個典型的中産。
而這兩個案例中,主人公其實都是能買得起房,而不願意將就,或者爲了小孩的教育問題,最終選擇了移民。當然,第一個還提到了霧霾。
但是奇特的是,兩篇文章的相似之處非常之多,整體思路是差不多的:第一部分都是先說一下北京房價如何坑人,學區房如何坑人,第二部分講一下自己移民決定是多麽艱難的作出,第三部分誇一下美國教育、空氣以及各種大環境。
還有第一篇文章裏大篇幅的誇某個移民機構,直接讓部分受衆認定爲軟文了(節選中刪除了這部分)。第二篇裏的描述也是誇張:“那一刻,所有埋藏20年的美國夢,就像禮花一樣在我心中盛開,所有對如今生活的不滿也一並讓這禮花打散”。
樓市調控是導致不少中産買房夢破裂,比如昨天推送裏因爲成都限購崩潰大哭的女士,但是那種哭喊是動人的,前文所列出的這兩篇文章,在誇美國的部分倒是不遺余力,實在是讓人難以苟同。
撇開動機不談,移民是大部分中産階級的現狀,是需要反思。但是每個中産階級移民的時候,都要來發一篇這樣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嗎?這樣又能反思出什麽?除了傳遞出“北京多坑, 美國多好”以外,還有什麽有用的信息?
對此,你怎麽看?
歡迎給小編留言!
覺得不錯請點ZAN!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5篇文章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