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30-40萬年前,福建這地方就有人了,我們且洋氣的稱他們為福建先民。
整箇舊石器時代,福建先民的行蹤更多的是在沿海一帶的低山丘陵,閩南,閩東都有;也有出現在閩中大谷地,永安、清流、武夷山、三明萬壽岩等地。
新石器那會,他們活動範圍更廣了。先民們靠一雙大腳,沿江河探險,一直走到福建的腹地。閩江、建溪、富屯溪、沙溪、木蘭溪、晉江、九龍江、汀江及其支流兩岸,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村落,他們居住在岩棚、半地穴式、干欄式建築里,有的捕魚,有的打獵,採集,也有的已經可以種糧食種菜,開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 。
考古家推測,在那個時候,福建人就已經與鄰居廣東北、江西南地區的人有了間歇性的相遇,他們在廣袤原始山林中意外碰面的時候,不管是咿咿呀呀眉目傳情,或者舉起棒子就互毆,那才真的都是猿分啊。
咿呀的眉目傳情,或是舉起棒子就互毆,都是猿分。
大概距今三千年前後,福建逐步形成了《周禮》中稱作”七閩”的多部族群落。
戰國中期,楚打敗了越,來自浙江的越王勾踐的後代就向南方逃跑,其中一支到了閩中,和當地的福建本地人在一起,嘿咻嘿咻,發展成了閩越族。這個事情明確記載在了《史記·東越傳》里。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踐出兵伐吳,占領吳國大片土地
秦一統中國後,在福建設了閩中郡,閩中郡當時的首領叫無諸。秦統一沒多少年後就亂了,無諸帶著福建子弟兵跟著劉邦打戰。劉邦當了皇帝,無諸被封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建都福州。
漢武帝派兵征戰
閩越國存在了92年,人口增多,脾氣也見長。對外和鄰居挑釁,回家和兄弟宮斗的事情也開始來了。漢武帝看這樣不行啊。公元前110年冬,派四路大軍進入福建,又把閩越國滅了。這還不要緊,接著漢武帝又下了道命令,覺得自己山高皇帝遠,我管不著是不是?全部搬家!去江淮。
一聲令下,福建人去樓空,只有零散潛逃的流民和山中的山民,江湖零落,荒涼了好多年,一直等到漢末。
漢末,福建被東吳占著。東吳天天要打戰,男人不夠用,就常常在福建拉壯丁,這讓福建人又很不爽,尤其山區的原住民好幾次扯旗叛亂。為此,孫策、孫權兄弟都先後派過大軍來福建征討,並逐步加強了對福建的管理和開發。這期間,福建新設了建安郡,管轄十個縣,八個在閩北,只有候官(福州)、東安(南安)在沿海。
漢末東吳占割據福建
總的來說,那時候的福建還是邊窮地區。吳國常把流放官員、貴族都丟到福建。比如東吳的第二代皇帝孫亮被廢黜後,就被貶為候官(福州)侯,不過他在來的半路上自殺了。不然,他可能就是福州歷史上迎來的第一個流亡皇帝。
然後就到了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先是皇后搞宮廷政變,然後司馬家兄弟”八王之亂”,內戰搞了16年。北邊的匈奴一看,乘火打劫唄,於是西晉沒了,命大跑出來的,到了南京成了”東晉”。
東晉”八王之亂”
就這一次,中原一路跑到江南的不少人。可是,江南也不是鶯歌燕舞。東晉100多年,以及後面宋齊梁陳四個短命王朝100多年,也都是血光之災連綿不絕。很多從北邊跑到江南的人,包括江南很多本地人,只好又跑呀跑,跑到了更偏僻,也相對安定點的福建。
但猜想這期間移民來福建的絕對人口並不會多。想想看,那時候福建官方人口全省才五六萬人,這人煙稀少、山高路遠的窮鄉僻壤,實在不得已來福建的,都該有亡命天涯的絕望感吧。
史書《八閩通志》上說,”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講的就是這段歷史,只不過當時移民來的,未必是達官貴人,但這既無從考證,也不太重要了。總而言之,魏晉南北朝那陣子,中國歷史上迎來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而福建人的譜系,從此後也就更加豐富多彩。
時間跑到了589年,隋朝軍隊滅了統治福建的陳朝,於是福建人在200多年後,再次在一個全國統一的政權中,與中原主流文化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
值得八卦的是,隋朝在征服福建的過程中,建了一支海上部隊。這部隊後來沒事就常常在台灣海峽溜達,然後就發現了當時被叫做流求的台灣。
607年,隋煬帝派軍進攻台灣,”破之,獻俘萬七千口,頒賜百官”,大部分應該都就近被安置在了福建,後來考證說大部分安置在了福州福清一帶。當時整個福建朝廷掌握的戶數不過12420戶,一下子從台灣移民來了17000多人,這是福建人血緣演變歷史上的大事。
607年,隋煬帝派軍進攻台灣
從唐朝建立的618年到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福建人口達到一個高峰。開元年間,福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州官方統計共有10萬餘戶,比隋代增加了幾倍。
安史之亂後,北方藩鎮割據,戰亂紛飛,北方人又開始往福建跑。尤其唐末黃巢之亂後,一直到五代,各路軍閥在中原大地殺的屁滾尿流,北方老小再次往南方一波波的搬家。
安史之亂後,北方藩鎮割據,北人南遷往福建
規模最大的一次,應該就是光州刺史王緒帶了自己的部隊和光州、壽州兩地百姓數萬人來到福建。這是什麼概念,這次移民人口大約占了福建當時人口的五分之一。
這支部隊在來福建的路上,發生過一次兵變,王審知幾個兄弟在兵變後成了首領。後來是他們帶著這幾萬人統一了福建。
王審知很聰明,深知人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他熱情洋溢地招徠外省人來福建定居。安民告示一出,移民來福建的人更加絡繹不絕。根據統計,到了宋統一福建(978年)時候,福建的人口比唐元和(806—820年)時期增加了五倍還多,這種人口 爆炸式增長的盛況,是福建歷史上的頭一次。
王審知在位時,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這個期間,北方都有哪些地方的人移民到福建呢?王審之統一福建的大部隊,大部分是光州與壽州的,這算是個大頭。而其中,王審知老家固始縣的人,很可能又占了其中的大頭。他們差不多就是生活淮南,在今天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交界處。
另外,也有其他地方的移民。近一點的江南一帶,淮河以北的中州一帶,遠的洛陽、長安,四川,山西,山東,在唐末五代期間,都有移民到福建的記載,當然最多的應該還是就近的江淮。
唐末五代期間,就有移民到福建的記載
王審知死後,他兒子在926年建了閩國,閩國國小屁事多,天天宮斗,在945年就被南唐給滅了。吳越國也在這時候乘機來搶福建,占領了福州。加上割據泉州和漳州的福建本地土豪 留從效,福建被一分為三,一直到宋。
另外,從唐代開始,福建的福州、泉州逐漸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地。海外貿易,北至遼寧的渤海國、契丹國,南到廣州、東南亞各國,水手、商人、女人註定的那些交集,不可避免也會有人口上的交流,在加上當時福建的佛教很盛,也推動了與印度、朝鮮、日本的各方面來往。當然,那時候這還都是福建人口演變上的非主流罷了。
從唐代開始福建福州、泉州便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重地
終於講到福建歷史上最值得傲嬌的部分了。宋代那會,全世界經濟文化最牛逼的就是中國。而福建,又是宋朝,尤其是南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區域。世界看中國,中國看福建,福建風光,一時無兩。
這光榮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因素還是人,按照現代的說法,叫人口紅利。
宋朝汴京一片繁榮
隋代福建僅有12400多戶,平均算下來,當時福建每10平方公里一戶人家,這哪裡談得上什麼經濟發展。唐五代北方移民大量進入福建,到宋統一中國的時候,福建已經有了46萬多戶人家。到北宋末年,已經有了100多萬戶。
南北宋之際,金兵南下,中原再次陷入戰亂,中原士子舉族南遷,又是一波移民浪潮,南宋初年,福建人口又比北宋多了30多萬戶。
南北宋朝之際,金兵南下,中原戰亂
一直到南宋中期,外地移民仍然源源不斷地進入福建,福建人口達到了歷史最高點——300多萬人,福建成了當時國內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好景不長,蒙古人來了。南宋被元軍追著邊打邊跑,一群大臣護著趙家兩個宗王陸續進入福建,其中益王還在福州即了帝位,迎來了第一個流亡皇帝。
蒙古軍隊南下
在攻入福建的元軍中,蒙古人並不多,漢人部隊還是數量最多的頭牌,其次是色目人(中國元代時對來自中西亞的各民族的統稱)組成的合必軍。
合必軍是當時元軍南下的總指揮宰相伯顏從老家帶來的,他的老家是伊拉克、伊朗、烏茲別克幾個中亞國家構成的旭烈兀王朝,主要是波斯人。這支部隊在1282年被駐紮在了泉州,留在了福建,這使得泉州的波斯人大增,成為一脈。元末戰亂,福建境內軍閥林立,就是這些波斯人,也扯旗自己搞了武裝隊伍——亦思巴奚,控制了泉州十幾年。
宋元期間,城鎮經濟繁榮,人口交流頻繁
除了波斯人,宋元期間,由於海上貿易的發展,在福建沿海,主要是泉州,定居下來的外國人不少,元代有記錄的與福建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就有90幾個,而且勢力漸盛。南宋時候,泉州已經出現了藩坊,”諸藩有黑白兩種,皆居泉州,號藩人巷,每歲以大舶浮海……”
傳言最誇張的時候,泉州城內可以聽到的世界各地語言有100多種,阿拉伯人、高麗人、亞美尼亞人、義大利人、波斯人、印度人人、占城人……,很難想像當時泉州市長的富人朋友圈是要怎麼交流的,馬可波羅眼裡的”東方第一大港”真不是浪得虛名。
宋元之際,一個叫阿拉伯人的蒲壽庚甚至當了”安撫沿海都制置使”,一手把持福建海外貿易,番人更盛,在泉州反客為主了好幾十年。到今天,可查證的,福建泉州就散居著五萬多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後裔。
宋泉州市舶司遺址
除了泉州,福州也有不少信奉伊斯蘭教的色目人後裔。邵武也有,據說邵武回族的祖先都是軍人,他們在明朝被調至邵武平亂,然後就定居下來了。
從宋元開始,福建就逐漸成為人口過剩區域,向外流動大於輸入,這一點到了明代更為突出。
宋元開始福建成成為人口過剩地區
明朝初年的時候,福建人口有384萬,而當時全國人口不過4900萬左右,差不多占到了十三分之一。2000年的人口統計,福建人口3100萬,約占全國13億人口的四十二分之一。可見,明朝那時候,福建是全國的人口大省,福建山多地少,人口只好向外遷移。
而福建人史上都移民去了世界那些地方?我們將在另外一篇《福建人都去哪了》中談談,先按下不表,繼續說這次的主題。
福建人口向外輸出大於輸入的現象的形成,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福建人”的主體已經基本形成,這個時間點差不多在宋。當然,”福建人”這從來就是一個相對的定義。宋元之後直至今日,人口的交流演變從來沒有停止。
宋元之後,人口的交流演變變得頻繁。
戰爭、叛亂、匪患、宦仕、部隊駐防、流民、貿易、宗教……,當然也有私奔的愛情,繼續不斷改變著某個地方人的構成。
福建人在明以後的基因組成變化,還有些值得單獨提提的,比如清八旗軍進駐福建,留下滿族後裔;太平天國部隊四次進入福建;清末五口通商;民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
1949年8月17日,解放軍開進福州城
然後就是解放戰爭,進入福建的解放軍三野十兵團十萬大軍,其中大部分是山東人。以及1948年,不同批次隨軍接管福建政權的南下幹部,他們主要來自老解放區的山東、河南、山西、河北等,還有一批也是隨軍來福建的知識青年為主的南下服務團,他們主要來自上海。
上個世紀50年代,上海市動員大批職工支援福建建設,涉及搪瓷、保溫瓶、皮革、日用五金、木材、食品、造紙7個行業,總人數達700多人,此後很多人便在福州定居下來,在把馬路建起小區”上海新村”,也是福州第一個新村。
解放後,1958年,福建山東兩省達成協議,由山東動員壯漢到福建當伐木工,一下動員有2萬多人,後來為了穩定軍心,乾脆把他們的家屬也動員來了,有4萬多人,他們來了後,主要分配到了南平,三明,龍岩三地,南平最多。除了山東,動員來福建當伐木工人的,還有上海、廣東、安徽、江蘇等地,也都各有數千人不等。
1957年,福建決定要在三明建重工業基地,國家一聲令下,又從西安、寶雞、瀋陽、鞍山、上海抽調技術人員支援,不到一年,就調集到三明4萬多人。
1958年三鋼建設工地
1959年,上海又搬了三十幾家輕工業企業到福建,連人帶設備紮根了下來,這次他們主要被安排在三明和福州。
1964年,福建”小三線”建設,又給上面遞了報告,希望上海再支援點工廠來福建,這次又搬來了11個工廠,又從上海搬來了四千多人。
三線建設,自1964年開始,是中國經濟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
在最近的,就是接收”三峽移民”,2000—2002,實際搬來福建的有五六千人。
福建人民熱烈歡迎三峽移民
再後來?那已經是眼皮底下的事了,當今世界,人口流動之頻繁,數量之龐大,以從所未有的速度重組著每塊土地上的人群構成基因。隨你風從哪裡來,在福建,我們就都是胡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