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氣虹報道)新加坡國家體操女隊總教練陶曉敏指出,東南亞各國體操競技水平正在上升,東運會比賽規則也有所改變,我國健兒要爲國爭光,在兼顧學業和運動訓練方面,嚴格自我要求、自律精神和毅力相當可貴。
原籍中國杭州市的陶曉敏,1995年從浙江省體操隊退役後受培養當教練,到北京體育大學上高級教練課程兩年,過後在日本執教了十多年,並發掘和訓練了兩屆全日本體操錦標賽女子全能冠軍鶴見虹子。日本女隊曾連續三屆奧運會沒取得參賽資格,在陶曉敏等教練團隊培養了一批選手後,入選北京奧運會,最終獲得女團第五名。鶴見虹子在2009年世界體操錦標賽高低杠比賽中獲銀牌,2010年協助日本在廣州亞運會獲女團銀牌,自己也獲得亞運會女子高低杠銅牌。
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後,陶曉敏前來我國執教,開始負責培訓少年運動員。她前天受訪時說:“他們很聰明,學業壓力大,每天很辛苦,下課後來到這裏(訓練館)已三四點鍾,再練五個小時,到晚上八九點;有些晚一點到體操房的孩子還練到10點多,回去還要做作業,要到淩晨12點多甚至一點多才睡覺,隔天一大早又要上學。所以,他們已很難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體能訓練。跟其他國家相比,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有這樣的團隊士氣,他們這樣的毅力很堅強。”
陶曉敏還說:“其實她們(我國女隊)的動作難度和能力已超過了前兩屆的東南亞選手,但因爲體操規則的改變,扣分制度不一樣。所以,有時看分數差別不大,其實整體水平已強很多,這批選手比前面幾批選手來得更強。另外,東南亞整體水平在提高,像越南體操隊長期在中國訓練,可以不上學,馬來西亞選手也有國家在管,培養體制跟新加坡不一樣。”
表面上看,體操各個單項都是運動員單獨表演,但培養團隊意識仍然重要。陶曉敏解釋說,目前進入國家女子體操隊有20多位運動員,年齡從9歲到18歲,處在不同的年齡段,有的要考中學,有的已准備上大學,要協調大家的時間一起訓練很不容易。
“她們分散在不同的學校,不能集中在一個時間點訓練,有的三點來,有的四點。所以,爲了培養團隊精神,只好提早一個月把她們集中起來進行團體訓練,學業暫時停下來。一個人進行比賽時,還沒那麽緊張,團體賽就不同了。五名選手參加團體賽,光一個人做好沒用,還需要另外四個人也做好。如果前面一位出現失誤沒做好,就要求下一位必須做好,這個壓力是很大的,所以需要培養她們的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