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小圈
QQ: 2077525879
微信: xinjiapoquan001
大家都說活在新加坡,就要隨時做著抗壓的准備,一不小心就會被生活,工作等壓力壓的喘不過氣。有時候在想SHE的那首《不想長大》還是蠻有道理,如果能回到小時候做個小孩,依偎在父母的懷裏無憂無慮該多好啊。
然而….生活在坡坡的小學生們表示不服,他們有話要說。好了,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看看新加坡的小學生是怎麽度過一天的。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別人家的孩子又得獎了,你也加油”
面對大多數父母的期望與心態,隨之而來的便是除了基本學校的課業,再是各種興趣班,科學班,補習課,腦力訓練…
在國內,有很多家長們爲了送孩子去好一點的小學,搶名額也算是搶的頭破血流,所以很多家長選擇了把孩子送來新加坡讀小學,覺得新加坡經濟好,肯定與它的“先進科學”的教育機制有關,報想著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壓力小又能學業有成的美夢壞境下成才。
那事實真是如此嗎?
最近有一對新加坡家長在網絡上Po出了自己的兩個孩子讀小學一天的日常,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都不禁開始討論國內教育機制和新加坡教育機制的不同。
和國內小學有所不同的是,新加坡的中小學大多下午1點半就放學了,一周會有一到二次參加學校的cca興趣活動課。也許這也是中國爸媽們送孩子來這邊讀書的一個原因吧,認爲學習壓力沒有那麽大,不是死讀書。
這兩位小朋友都是挺典型的新加坡小學生,在南洋小學就讀3年級和2年級。爸爸是一位律師,媽媽是一位全職太太。
6:40 起床准備出門,從家到學校25分鍾的車程。
7:20 到校准備好後開始上課
09:30 學生會休息半小時,學生們都會到食堂吃些課間餐。
13:30 放學,並去食堂吃午飯。
15:00 課後進修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最後兩位家長也說到,盡量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選擇,不要過度的去逼孩子們學這學那,這樣做反倒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們能在學習中發現自我潛力,而不是厭倦學習。
讓我們在看看新加坡小學的考試機制
在新加坡,小學1年級到四年級是基礎教育階段,所有課程爲必修課,有4門主課,包括英語、數學、科學和母語(包括華文、馬來文以及淡米爾文),其他課程還包括音樂、美術、公民教育(在一些特選學校,這門課程用母語教授)、健康教育、社會以及體育。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科學。
1991年至2003年,在小學四年級末有分流考試,將學生分爲三個源流:EM1、EM2和EM3。
在EM1和EM2源流的學生修讀4門主課:英語、數學、母語和科學,其中EM1源流學生還可以選修高級母語(Higher Mother Tongue),這是在普通的母語課程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課程。
EM3源流學生修讀英語、基本母語和數學。大多數學生進入EM2源流,大約10%成績優異的學生能夠進入EM1源流,還有一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進入EM3源流。
對于新加坡這種小學分流制度,有很多人批評過早對學生分類,可能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但是新加坡政府稱,這麽做是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開教育,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
後來于2002年,新加坡作家兼演員梁智強透過制作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由三名EM3學生的遭遇控訴其教育制度的流弊,於當地社會帶來重大反響,促使政府對其教育制度作出反思。故此自2004年起,小學教育逐漸推行改革。於2004年,政府已將EM1和EM2源流合並。自2008年,EM1、EM2和EM3源流的分流制度已廢除。現今的制度是以學生的母語、數學和科學程度,個別選修擇適合自己的源流課程。
小學六年級末所有小學生必須參加小學離校考試(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PSLE),考試包括4門主課,根據考試成績學生將可以進入不同的學校,選修不同的課程。
而這個只是小學,接下來的中學,JC的情況可想而知了。
所以說,壓力是沒有國界的,想要靠學習出人頭地,沒有捷徑,努力是唯一不變真理。
新加坡圈房産專欄作者: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