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小圈
QQ: 2077525879
微信: xinjiapoquan001
新加坡的名諱很多,比如新嘉坡,還有星加坡、星島,以及衆所周知的是獅城。
別忘了新加坡還有一個名諱——榴蓮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個堪稱世界上最大的榴蓮——濱海藝術中心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是由4590片玻璃所組成的屋頂遮陽罩,依據新加坡日照環境的模擬計算設置。由于貝殼表面布滿鋁制遮陽板,昵稱爲“大榴蓮”,象征東南亞熱帶風情,然而其內部空間設計卻是純歐洲風格,包括音樂廳、劇院、戶外劇場、購物坊及陽台等,並定期邀請世界各地藝術家在此演出,讓東方與西方的藝術文化在此撞擊出最美的火花。
每每入夜時分,濱海藝術中心就像仿佛靜臥在濱海灣的兩只大貝殼,散發出奇異的光芒。燈光亮起,照亮了整個藝術中心,金碧輝煌,金燦燦的閃花了眼。因爲燈光巧妙的運用,夜晚的藝術中心就像兩個“大榴蓮”,讓人垂涎欲滴。它采用了泛光照明的方式,讓建築物在線條輪廓構造、材質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大的表現作用。
但是,如此有標志意義的建築,在全球根本就排上不上號!
今天,小圈兒就帶你領略全球最顛覆眼球的建築,新加坡確有建築上榜,大榴蓮卻壓根連邊都沒碰到,快看看新加坡究竟哪家建築得此殊榮!
你一定也會感歎,有一種建築,叫做任性!
1、神奇的“香港停車樓”
停車場的場景經常出現在小說或電影中的打鬥情節裏,這樣開放明亮的停車樓相信今後只會是各種浪漫邂逅的最佳場地吧。
2、比利時透明教堂
比利時的“透明教堂”高約10米,利用大量鋼板堆疊而成,牆面斑駁通透,若是從外側觀賞,這座教堂看起來就像是浮動在空氣中的像素方塊,神秘而不真實,讓人嗔目結舌!
3、台灣綠色建築
中國台灣有一座扭曲盤旋的綠色建築 Agora Tower,既像兩只交叉在一起雙手,又神似DNA的螺旋結構。花園上種有可食用的以及裝飾性的植物,這裏40戶居住在豪華居所中的人們可以享用到他們大量自己種植的果蔬。
每個房間內部都有一面垂直綠化牆,住在家裏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這種感覺實在太美妙了。
4、淮南鋼琴小提琴大廈
中國安徽省中部城市淮南的一個實驗性建築,由合肥工業大學的建築系學生設計。當地人稱呼爲其爲“中國最浪漫的大廈”。
5、意大利米蘭的垂直森林
意大利米蘭建了兩座摩天”樹塔”,大樓外牆90%的面積被綠色植物包圍,層層種下共730棵喬木、5000株灌木和1.1萬株草本植物,遠觀樓群如同一片茂密森林,因此被稱爲“垂直森林”。
這裏家家戶戶都能擁有一個兩層樓高、外挑六米、面積可達室內建築面積70%的空中私家森林花園。被植物包圍的大樓,還會因爲季節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顔色,令人賞心悅目。
6、印度孟買奇特建築
7、科威特眼鏡蛇塔
科威特曾經提出要建一座奇特的塔,該塔設計圖一出,就有網友認爲這座眼鏡蛇塔會秒殺迪拜塔。蛇形般的大樓真的不忍直視啊,可至今該座建築仍未建起,據說難度極大……
8、沙特鑽石大廈
位于沙特阿拉伯吉達的這座高432米的鑽石大廈,猶如三條蛇裹住一把利劍,震撼…
9、印度孟買瓦塔拉塔
瓦塔拉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之一,位于印度孟買,它的外體如蛇形,簡直堪稱妖孽建築!
10、韓國國家生態園
韓國忠清南道舒川郡,是韓國重要的候鳥遷徙地,每年都有許多珍稀鳥類來到這裏棲息,還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韓國國家生態公園以全球氣候變暖後瀕臨滅絕的生態自然環境爲研究對象,通過展覽和教育項目來培養公衆的環保意識,加強韓國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11、智利聖地亞哥葡萄酒博物館
外形異常奇特,就像電影中外星人的居所。
12、中國蘇州東方之門
“這就是條褲子!”因爲在2012年東方之門的兩條長腿由一個宏偉的裆部飛躍古城蘇州的上空被連接。74層樓高聳入雲,這棟大廈已被 確認是世界上最大的門戶建築,毫無疑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褲型建築。
13、卡塔爾 多哈塔
多哈塔像是炎熱沙漠氣候中的卡塔爾最大城市中一個遮光屏。該塔坐落在市中心的濱海路上,俯瞰著海灣水域 ——透過包裹著摩天大樓的圓頂帽無縫圓角可以看到無垠的藍色。
14、加拿大 瑪麗蓮塔
這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雙子公寓樓,彎曲的形狀仿佛橡皮泥被捏出來的樣子。
15、波蘭 彎曲的房子
這座房子建于2004年,樓身呈扭曲的褶皺形,像一棟喝醉酒後醉態可掬的卡通房子。就像在房子前放了一面哈哈鏡一樣。房子的用色是誇張而鮮明,奪目的蔚藍、跳躍的鮮綠、暖暖的淺黃……五顔六色的玻璃及各種裝飾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6、迪拜新月塔
“你愛我嗎?愛我就把月亮摘下來給我。”迪拜這次真的是幫了男人不少忙,如果你想曾許過摘月亮的願望,那麽就來這圓少女們的一個夢吧。
17、美國芝加哥 阿卡塔
18、中國的乒乓樓
19、新加坡生態園
九九歸一,十九也歸一,最後說說,新加坡唯一上榜的生態園
新加坡河川生態園是亞洲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河川爲主題的野生動物園,以擁有大熊貓凱凱和嘉嘉而著稱。生態園內擁有5000個海洋、陸地生物,種類達300多種。
推薦閱讀
新加坡圈房産專欄作者: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