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椰子發了一篇:
“
引起了相當熱烈的討論,有媽媽聯系我們曝光新加坡虐待事件的,有讀者反對文中媽媽觀點的,也有支持和打call的。
有一位讀者將自己爲了孩子選擇新加坡的感想寫成了很長的文字發給椰子。
因爲擔心誤讀,所以只修改了這位媽媽原稿的部分文字表述,基本原封不動地呈現給大家。
本文所有插畫均出自Pascal Campion
我是孩子三歲的時候從中國來新加坡的。在和國內朋友分享新加坡育兒環境好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奮起反駁,指責我這是崇洋媚外。
這種時候我都保持沉默,心裏想:
“如果給你機會來新加坡,你真的會爲了愛國而死守在中國嗎?”
分享幾件深刻觸動了我,讓我最終選擇新加坡的決定性事件吧。
第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發生在我的孩子13個月大。
2012年,我帶兒子來新加坡探望我的老公。
我從上海大學站推著嬰兒車坐七號線去浦東機場乘坐飛機。當時送我上飛機的,還有我60多歲的公公和婆婆。
上車的時候我們站在愛心專座前,那邊已經坐了一對四十歲不到的情侶。
孩子在哭,我的公公拉著扶手,因爲車輛的搖擺而有些踉踉跄跄。
三站後,那對情侶中的男人突然指責我的公公非禮他的女友,問我公公爲什麽身體總要往他女友的身上蹭。
當時我很憤怒,反駁他爲何不把愛心座位給一個老人,卻要因爲老人站不穩而反過來指責我們。
那人居然說:“你想要舒服就去買車啊!還擠什麽地鐵!”
最後他還叫了地鐵保安上車,要把我們扭送到警察局,我趕飛機耽誤不得,所以當時只好謊稱我是新加坡永久居民要去大使館理論,保安才悻悻離開。
在新加坡也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有人願意讓座,有一次我從聖淘沙回家,因爲孩子太累,讓我抱了整整六站,我一手抓著把手,一手抱著孩子,面前的中年人也假裝沒看見無動于衷。
但大部分時候只要孩子上車,主動起身讓座的比例,實在是比中國高太多。
讓座,不過是文明素質的一個小小的窗口,但是從中卻能感受到群體的內心狀態。
我一直很看重這一點,所以我上車的時候先上後下、走樓梯的時候一定靠邊留出緊急通道、看到老人、孕婦、抱小孩的乘客一定會起身讓座。我也要求我的孩子這樣做。
因此,當我意識到我教會給孩子的這一切,可能會讓他未來“爭搶不到資源”、讓他“吃虧”;當我意識到“乖”,成爲了在社會上“可能混不下去”的代名詞。
我能做的就只有選擇留在新加坡這個更適合我教育理念的國家。
第二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我的孩子三歲的時候,當時帶孩子回老家看爹媽,在肯德基小遊樂場玩的時候,兒子被一個稍大的孩子從滑滑梯上推了下來。
那個孩子的奶奶完全無動于衷,還洋洋得意地教導自己的孫子,“你看這個娃娃多會哭啊,我們可不要學他。”
當時我很氣憤,但幾個月後,當我將孩子送到新加坡的幼兒園時候,卻發現:我的孩子其實也沒比那個“熊孩子”好多少。
班上的幾個從中國來的孩子,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攻擊性,他們更喜歡用大嗓門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渴求,對喜歡的玩具表現了更強的“獨占性”。
這是整體教育環境所造成的,因爲孩子太懂得如何適應環境,在一個習慣性“爭搶”的群體中,他們也會變得具有攻擊性。
在中國,“分享”仍然是美德。但是“強勢”卻成爲了父母,特別是祖父母一輩暗自偷樂的品性。
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這個時期的孩子的確是“自私的”,因爲他們意識到了“我”這個概念,因此産生了“占有欲”。
但是在新加坡,這樣的“自私性”在同齡的兒童中卻顯得比中國孩子淡薄許多。
他們也會爲心愛的玩具相互動手,有時候也會因爲一個遊戲某人不守規則而哭鬧不止。
但是帶孩子的大人會主動教育孩子“分享”,並以“自私”而感到羞恥。
但這種“羞恥心”,在國內帶孩子的人身上,特別是年長帶孩子的人身上,感受到的比例較低。
或許會有朋友看到這裏說:“爭搶有什麽不好,早點適應競爭壓力大的社會生活啊!”
這話沒錯,但我不想讓我的孩子過這樣的人生。
因爲中國有太多競爭卻爭不過的結局。
過快的房價漲幅讓這一代人不再以“優秀與否”成爲財富積累的標准,准則變成了“是否能審時度勢抓准時機”。
這種投機性在我來看是中國的仇富心態很重要的推手。
而我希望我的孩子,就算沒有什麽運氣,也可以安安分分的過自己踏實的生活;不要因爲時不我待而憤恨,不要因爲爭搶失敗而苦惱。
我認爲平和,才是讓一個人得到內心幸福的基石。
每個國家都會有競爭,每個學校也都會有學校霸淩事件,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
但在新加坡的環境中,我教育出一個內心平和的孩子更加容易。
第三件事情
第三件事情說來很簡單,還是關于我的這個“熊孩子”本身的。
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他很愛哭,在食閣吃飯的時候因爲沒有吃到鹹鴨蛋哭、爲了不給零錢買扭蛋哭、爲了不給喝冰水哭。
哭得嗓門還忒大,忒頻繁,哭成了我們小區食閣的著名哭星。
我是個態度強硬的母親,采取的方式就是無論如何也不滿足他的無理取鬧。
但是身邊的人卻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在我兒子哭鬧的時候,常常有人過來主動哄他開心,還有人主動送他玩具,甚至在他哭得如此擾民的時候稱贊他是個“乖孩子”、“好孩子”。
我爲兒子的這種行徑感到很丟臉,但更爲這個國家對孩子由衷的喜愛而感覺詫異。
他們對于孩子發自內心充滿愛意的比例相對要高。
或許是因爲這是一個注重家庭的華人爲主的國家,更是一個缺少孩子的國家,在他們的眼裏,孩子很可愛,哭鬧的時候要柔聲細語地安慰才是最體面的教育之道。
新加坡的確也有熊孩子,但至少在六歲以下的孩子中,特別乖巧的孩子比例明顯比中國要高。
談談基礎設施
再說說關于新加坡孩子的設施。我看有人在椰子的文章中總反駁“你來沒去過上海不了解現在的上海”,那就來說說我在上海的情況。
我在上海的外環有一套房子,保利集團的,小區內有一個小沙盤,一個從來不裝水的小水池,一個巴掌大的滑滑梯。
利用率不算高,我看大部分的奶奶們帶孩子的時候,都更喜歡遛狗一樣的帶著孩子繞著小區的綠化帶走。
但在新加坡,我的小區樓下不到300米的位置,建了三個遊樂場,其中一個是蕩秋千區域,可一次容納15個孩子蕩秋千,共四種不同的秋千類型;另一個是攀爬區域,大約兩層樓高的大型攀爬設施;最後一個是滑滑梯區域,有旋轉的球、一個組合滑滑梯、兩個跷跷板、還有2個原地腳踏車。
這三個算是比較大的遊樂場所,其實300米半徑的位置還有另外三個普通的組合滑滑梯的玩耍區域。
我不排除上海好的新小區有很多孩子玩的地方。但在新加坡我住的不過是普通地區的普通組屋,樓下卻有如此好的遊玩設施,這讓我覺得很驚訝也很高興。
因爲作爲一名普通的民衆,我也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基礎設施帶來的福利。
稍微談談攜程幼兒園的虐童事件
對于攜程幼兒園的事件,的確不是只有中國才有虐童,新加坡有、日本有、美國一樣有。
有人的地方,就有形形色色的惡性事件。但中國對于孩子的全民喜愛、容忍、優先程度,在我來看不及新加坡。
攜程幼兒園的事件,不僅僅是監管不力、法制不到位,還有整個教育體系對孩子的管教理念。
在中國,響鼓還需重錘敲的教育理念非常普及,因此也形成了沒有經受過專業培訓的老師,認爲打罵責罰學生是“理所當然”。
一旦教育群體中有人想出了一些“變態的法子”:餵芥末、擰胳膊……便沒有人産生異議地效仿,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管教方式,其實這已經形成了對孩子的虐待。
有很多人看到這篇文章,一定會說我崇洋媚外。
但是中國不足的地方的確存在。
我選擇了新加坡,是因爲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和我的育兒理念更加接近。
如果有更好的國家,我也會毫不猶豫選擇去那裏培養我的孩子。
在椰子的文下,我看到太多爲中國洗地的聲音,但中國的確有其不足之處。
中國的確在進步,這幾年在快速發展和改進。但基礎建設、資源完善需要時間,而我的孩子性格塑造的時間就那麽短短的十年。
在中國的優秀的資源還沒有充裕的時候,只有一部分人可以享受到所謂的良好教育、好的公立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優秀的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
但我只是個普通的母親,我能做的就是帶著孩子效仿“孟母三遷”,只是跨度大了些,從一個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
我不會在醜聞出現的時候還爲中國遮掩辯白,因爲雖然我熱愛我的國家,但我更愛我的孩子。
看完了這篇文章
這位媽媽在文首的問題,你是怎麽回答的呢?
歡迎在下方給我們留言喲~
推 薦 閱 讀
100萬+:李顯龍總理突然訪華,新加坡給中國發了條微信……
新加坡居然這麽大 | 新加坡23個區攻略 | 新加坡第一家庭決裂
點咖啡必備技能 | 租房別踩這些雷 | 裝甲車被扣之後。。。
新加坡生活到底有多貴 | 揭秘芽籠紅燈區 | 移民難不難
新加坡就醫指南 | 周末去哪兒 | 詳扒各大公司工資水平
超級魔性的Singlish | CPF深度解析 | 又雙叒叕偶遇明星
新加坡教育體系全解析 | 組屋or公寓 | 買房之前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