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父母,我必須考上一流的大學。”
“如果不是爲了父母,我早不讀書了。”
“媽媽快把我逼瘋了,她整天唠叨,什麽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點大學,什麽你怎麽學習成績總不見起色,什麽這次考試又因爲馬虎丟分了吧……我現在對學習厭倦透頂,一上課腦子裏就響著她的唠叨,根本學不下去。”
“爸爸是個工程師,他從不打我罵我,但我特別怕他。
只要我的成績不進步,他一看我就拉下臉來,整天整天不理我。光考高分不行,我必須有進步他才高興,才會誇我獎勵我。明年就要中考了,我擔心極了,要是考砸了怎麽辦?天啊,我一想到爸爸的反應,就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
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遭遇困難。但爲什麽父母們給孩子制造了這麽大的壓力?
新加坡教育局出了一個“直升機式父母”的小冊子,讓我們看到亞裔文化裏,父母總是過度付出,而這些付出常常反而成爲孩子成長和親子關系的障礙……
很多父母都有一種困惑,愛得少的孩子缺少安全感,愛得多了又容易變成溺愛。
有這麽幾個關鍵點,值得我們思考:
1. 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感受挫折
害怕孩子受傷害,是父母最大的焦慮。但父母的敏感卻會讓孩子變得無比脆弱。
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生活裏,你一定經常看到,孩子哇哇大哭的時候,父母第一時間沖上去,安撫他們,用各種各樣新鮮的玩意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以致于孩子從來沒有完整地體驗過一次疼痛、難過、恐懼的感覺。
可是,沒有體驗,就不會成長。
孩子遠比我們想象得堅強,他們有自己的方法處理傷痛、維持秩序。
而父母的工作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提示和幫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2.設立界限,溫柔卻堅定地說不
亨利克勞德在《爲孩子立界限》一書中說,父母一旦産生對孩子的依賴,孩子不僅得不到適當的管教,還學會了“把愛收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這種功課。
他們在用情感威脅父母,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溫柔卻堅定地說不。
父母對子女的愛,並不是越多越好。
合理地設置界限,才是愛孩子最好的方式。
當他知道自己的行爲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他們才會管理自己的行爲。
3. 讓孩子爲你付出
父母的思維方式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糊塗的父母會一味地爲孩子父母,聰明的父母卻懂得,孩子越付出,親子關系越好。
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孩子也是。
但他們自我實現的方式比成人簡單很多,很多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洗一只碗,倒一次垃圾,甚至只是伸手去按電梯鍵,他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讓出一個身位。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脆弱,而父母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讓他們像闖關一樣幫你來解決問題,當他們幫你做事的時候,才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覺。
在中國式家庭裏,父母不是付出得不夠,而恰恰是付出得太多了。
如何不成爲“直升機式家長”呢?新加坡教育局給出了一些建議:
心理學上有一個南風效應,來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行人一熱就脫掉了大衣,結果,南風獲得了勝利。
父母就如同這陣北風,無論外力多強,也比不上孩子內心的自發力量。一個人願意成長、獨立,不是因爲有人告訴他成長多重要,而是成長過程裏他找到了內心的滿足感。
父母的工作,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提示和幫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留學有意騰
長按下方二維碼
聯系意騰教育顧問
與家長與你一起解決更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