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近日對外發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榜上有名,與潘建偉一同入選的還有今年在引力波研究領域名噪一時的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天文學家Marica Branchesi等。
“量子之父”潘建偉
讓量子通信馳騁于天地之間的物理學家
在中國,有人稱他爲“量子之父”。 對于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
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爲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利用量子定律來安全傳輸信息)的領導者。潘建偉結束在歐洲的學習後,于2008年回到中國潛心開展科研工作,從此點燃了中國發展量子技術的熊熊之火。美國馬裏蘭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Christopher Monroe說:“每一次我看到他們的研究進展時,都會感到震撼。”
今年6月,潘建偉領銜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團隊實現了“千公裏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打破了此前國際上保持多年的“百公裏級”紀錄,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時隔一個多月,這支團隊又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裏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此次實驗是一次“曆史性事件”,潘建偉的前博士導師、目前任職于維也納大學的合作者Anton Zeilinger評論道。他還表示,潘建偉的團隊在量子互聯網方面已遙遙領先。量子互聯網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組成的網絡,可實現在全球共享量子信息。
至此,潘建偉團隊已提前完成預先設定的“墨子號”三大科學目標。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當時評價道,“墨子號”系列成果贏得了巨大國際聲譽,標志著我國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如今,《自然》雜志的文章提到,潘建偉團隊在量子互聯網方面已遙遙領先。量子互聯網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組成的網絡,可實現在全球共享量子信息,這將使牢不可破的全球信息加密成爲可能。就目前而言,潘建偉團隊計劃發射第二顆衛星,並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一項新的太空量子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雜志爲每一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FATHER OF QUANTUM)爲題報道了潘建偉,開頭這樣寫道:“在中國,有人稱他爲‘量子之父’。對于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爲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領導者。” 該雜志還援引美國馬裏蘭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Christopher Monroe的評價稱:潘建偉的過人之處在于能找到關鍵問題且敢于冒險,“擁有他是中國之幸(China is very lucky to have him)”
《自然》雜志新聞特寫代理主編Brendan Maher表示,《自然》雜志選出的十大科學人物,是過去一年裏對科學産生重大影響的十個人,從量子通信到基因組編輯,這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2017年的科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他們將繼續影響科學。
以下是其他入選的Nature2017年度人物的簡要介紹:
“基因修改者” David Liu
一位生物學家,開發了新型基因編輯工具,有朝一日會拯救很多生命。
25年前,David Liu還是一名本科生。當時他寫的一篇論文讓指導教師記憶猶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退休教授E. J. Corey說:“這是絕對完美的。”那篇文章不需要被編輯。
然後,David Liu本人卻癡迷于“編輯”。十多年來,他一直專注于研究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
David Liu現在是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哈佛與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研究所核心研究員與副主席。他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使用包括噬菌體輔助的連續進化技術(PACE)來進化蛋白質等。
今年10月,David Liu在 Broad研究所的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大膽嘗試調整 CRISPR 系統。他使用腺嘌呤堿基編輯器,催化DNA堿基的TadA酶,在無需切割DNA的情況下實現單基因替換(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堿基對轉化爲鳥嘌呤(G)和胞嘧啶(C)堿基對)。
“促進融合者”Marica Branchesi
一位天文學家,幫助科學家充分利用了具有曆史意義的引力波事件。
Marica Branchesi是意大利格蘭薩索科學研究所的助理教授,也是Virgo(歐洲處女座天文台)的成員之一,負責協調LIGO(美國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台)和Virgo合作的電磁跟蹤計劃,以低延遲發送引力波警報。她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引力波天體物理委員會主席和引力波國際委員會成員。她的科研興趣在于控制黑洞和中子星的發射、形成和演化的(天文)物理學。她的研究活動旨在開發多信使天文學,使用電磁和引力波觀測來探測天空中最具能量的瞬態現象。她致力于彌合彌合觀測天文學和引力波研究之間的鴻溝。
“奇迹般的見證” Emily Whitehead
一個小女孩與白血病的抗爭,激發了新一代癌症治療。
Emily Whitehead患有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並且已經複發了兩次。醫生在嘗試了所有可能的治療方案之後仍然無法找到有效治療方法。但她的父母並沒有放棄,決定讓Emily參與一項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的臨床試驗,她是世界上第一個接受CAR-T試驗療法的孩子。經過治療之後Emily體內的腫瘤細胞完全消失,她奇迹般地獲得了新生。如今,Emily已經完全康複了。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奇迹見證。
“機構破壞者” Scott Pruitt
一位以鐵腕高效破壞美國環境保護署和科學的政客。
今年4月,當許多美國人走上街頭進行科學大遊行時,很多人的怒火都沖Scott Pruitt而去。Scott Pruitt是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署長,也是一位公開的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此前是俄克拉荷馬州的總檢察長。他是傳統油氣産業的堅定支持者,此前興起過反對美國環境保護署所力推的《清潔電力法案》的訴訟,其鮮明的反環保立場給美國環境保護政策帶來的影響在于,美國將在未來的5-10年裏逐步偏離目前的既定綠色軌道。
10月,Scott Pruitt宣布,一切持有 EPA 補助資金的科學家都不允許參加該部門的獨立顧問委員會。這一規定導致EPA 旗下多個顧問委員會中超過一半的會員們被辭退了。
“勘誤偵探” Jennifer Byrne
以曝光論文錯誤爲使命,發明了論文錯誤檢測工具。
白天,Jennifer Byrne研究癌症基因。但到了晚上,她在基因研究論文中尋找錯誤。她目前已找出數十份論文中的基因序列錯誤。10月,她與一名計算機科學家聯合推出一款叫做Seek & Blastn的論文錯誤檢測工具。
“禁核追蹤者”Lassina Zerbo
自2013年起,Lassina Zerbo開始擔任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的執行秘書。他爲推動全面禁止核試驗相關工作做出了傑出貢獻。
“地震追趕者” VÍCTOR CRUZ-ATIENZA
VÍCTOR CRUZ-ATIENZA是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地震動力學和波傳播、構造地震分析和震源建模等。爲墨西哥環太平洋沿岸區域的地址特征分析做出了傑出貢獻。
“維護正義的英雄” Ann Olivarius
Ann Olivarius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夥人,專注于人權和公司法。她致力于消除學術機構中的性騷擾,讓女性獲得平等的發展和進步機會。
“芝麻開門” KHALED TOUKAN
KHALED TOUKAN是中東同步加速器光源實驗科學與應用中心(簡稱“SESAME”)的負責人,現任約旦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曾任約旦能源部部長。SESAME項目是由以色列、土耳其、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埃及、伊朗、約旦和巴基斯坦這些看似不可能合作的國家共同發起,是中東地區的第一個同類大型科研項目的主要國際研究中心。在KHALED TOUKAN的努力下,SESAME 合作夥伴之間緊張的政治關系得以緩和,確保了該項目可以在成員國提供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保持財務穩定。
轉自中國青年報、新智元
這些入選科學家的研究領域
有沒有你熟悉的呢
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吧!
往期精選
科技資訊 | 我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強度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
感謝您對學聯長期以來的支持和關心
長按圖片即可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