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臘八,
北方一妹子說:臘八節喝臘八粥。
南方一妹子問:是八寶粥嗎?
詢問整個朋友圈,
才知道什麽叫“亂成一鍋粥”!
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
這花樣也忒多了!
▼ 全國各地臘八粥
五谷雜糧超八樣!
甜 北京 天津 山西 浙江 …… 喝一碗粥,唇齒留香 北京
臘八粥在北京,傳統味兒十足,用料以米、豆、棗三者爲主,但只有煮法考究,才能成就香甜不膩的一碗好粥。
雍和宮每年都會發放臘八粥,領粥的隊伍達數百米,喝上一碗粥,爲來年祈福。
這大廚級別考究的做法,費去我九牛二虎之力,請閱。
即便是一碗粥,也可以做到細致入微 ??
先取豆湯和棗湯,取湯之法是將赤豆煮爛,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湯內。
棗煮爛去皮、核,保持棗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棗、豆的皮渣,用淘米籮在清水中濾一二次,加入原湯,煮粥時用這種湯做底。
加清水下米,再加上適當的果肉煮熟。
山西
臘八當天喝臘八粥,還是以山西人喜食的小米爲主,附加各種谷物雜糧,如豇豆、小豆、綠豆、小棗,粘黃米、大米、江米等,濃香而純粹。
晉東南地區,有臘月初五就開始煮食甜飯的習俗,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稠。
山西臘八粥有一種特別的做法
先把各種佐料煮熟後撈出(PS:不要把煮過的水倒掉)
然後把洗好的糯小米放入其中煮熟?
最後把熟的材料都攪拌均勻
鹹 甘肅 安徽 河北 陝西 …… 蔬菜幹果,鹹乃王道
甘肅
甘肅人傳統臘八粥也煮得講究,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竈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沿襲傳統習俗,端出來確是濃濃年味。
除了家人吃,他們還會分送給鄰裏,一派和諧融洽的光景。
甘肅臘八粥 – 五谷加蔬菜
一般用五谷和蔬菜,如蘭州、白銀城市地區,他們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幹、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香氣滿滿。
安徽
安徽徽州的臘八粥,會放當地的幹豆角,長長的一根,寓意長壽。也正是因爲加入了幹菜,鹽也就成了主味。
熬制這鍋臘八粥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等到食材交融爲一體,就吃出了滿滿的徽州味道。
徽州臘八粥,還是幹菜味道好
泡好的紅豆、稻米下鍋先煮
之後加入紅棗,文火熬制兩個小時
兩個小時後加入山芋,南瓜,芋頭
最後半個小時加入幹菜和豆角
合 江蘇 山東 四川 陝北 …… 七寶五味,總有一種味道適合你
江蘇
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但煮法一樣。
江蘇臘八粥,變化在一念之間
一般要加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鹹粥,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四川
四川地大人多,一碗濃郁稠粥也喝出了水平。不僅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也樣樣精通。單成都的臘八粥就有18個品種,26種味道。
成都文殊院曾持續三天發放總計50000份臘八粥。
四川臘八粥用料豐富,其中除民間常用的八寶谷物外,還有枸杞、金橘、蜜餞、紅棗、紅蘿蔔、白蘿蔔、蓮子、紅糖等16種食材。
吃鹹味的不在少數,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剛開始可能較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慢慢選擇也多了起來。
四川臘八粥,高手在民間
將大米洗淨備用。
在炒鍋倒入適量色拉油,6成熱將鹽、花椒、生姜、蒜下鍋爆出香味。
下入豆腐幹、臘肉、花生米、蒜苗、紅蘿蔔、香菇、粉條等備用食材翻炒。
將炒好的食材和大米倒入高壓鍋,加入適量水,蓋好鍋蓋。高壓鍋大火5分鍾後小火再壓5分鍾。5
關火,待高壓鍋放氣後,按口味加入鹽、味精,就可以吃咯。很美味的。
PS:這只是食譜之一哦。
變 甯夏 河南 青海 …… 不走尋常路
甯夏
甯夏做臘八粥,不得不提一道當地特色‘麥穗子’,是麥面或者荞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制作而成。
麥穗子加在用黃豆,扁豆,紅豆,蠶豆,黑米,大米,土豆煮成的粥上。出鍋之前再加入蔥花油,口味特別。
甯夏臘八粥,麥穗子也好吃
提前一夜把紅豆泡上。
先把紅豆煮上,過半小時下大米和制作好的麥穗子。
等到米和面全熟了以後粥裏加點醋加點蔥花就可以吃了。
PS:麥穗子要和大米一起煮,比較容易熟。
青海
在青海,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你絕不會想到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直到初八清晨開鍋一刻,異香撲鼻。
肉和麥交融成乳糜狀,加上有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料佐調,定是奇香無比,只是要吃上這樣一碗,要在初七的夜晚用文火慢熬一宿,才有早起的人兒有現飯吃。
青海麥仁飯,乳糜的噴香
頭天夜裏用麥仁與牛(羊、豬)肉同煮。加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茴香等大料。
文火煮熬一夜,直至肉、麥、香料煮成乳膠狀。
我們爲讀者提供各類資訊外,也爲大家提供各類新加坡留學等資訊,及如何在新加坡中英文業余學習(課程可申請政府津貼),中英文教學會計ACCA課程,精品雅思班,提升學曆等
我們還專設馬來西亞碧桂園–森林城市一日遊和澳洲留學業務
歡迎電話:84258441,添加微信:jasonjuven
童老師
掃二維碼關注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