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本
說
當奢侈品變成平民消費時,富人們又要通過什麽方式來彰顯他們富人的地位?轉自:水木然(ID:smr8700 )
01
在任何一個時代,富人都需要給自己帶上一種標簽,從而維系在社會上的地位,既不能脫離這個圈層,也不能讓別人隨便闖進來這個圈層。
所以富人總要用一種窮人無法實現的放松來標榜自己身份,比如以前他們佩戴高貴的首飾,拎著各種奢侈品。曾經,女士的香奈兒、愛馬仕、Christian Louboutin紅底鞋,男士的奔馳、寶馬、奧迪,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是有錢人。
這就是所謂“炫耀性消費”,這是一百年前韋伯倫的理論,比如你要戴一塊特別貴的名表,顯然不是爲了看時間,而是爲了向人炫耀,彰顯經濟地位。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方式不再標榜自己的身份了。比如電商、海淘等購買渠道的豐富,使得原本一件難求的”奢侈品”成爲了不難獲得的“商品,擁有奢侈品,再也不是什麽可值得驕傲的事情。
那些開著上百萬跑車的人,不代表就有上百萬的身家,因爲他只要支付幾十萬就可以把車開回家。當獲得奢侈品的成本降低,渠道多樣,使得這些原本有錢人才能擁有的東西,不再具有特殊性,所以這種方式也無法再標榜自己。
放眼四望,現在幾乎沒什麽東西值得炫耀。包包、香水、大牌服裝、坐飛機、遊輪度假,這些東西大家基本都能負擔得起。
這就是爲什麽現在大街上開豪車的人越來越少,反而有錢人越來越熱衷于購買房産,這說明中國炫耀性消費的時代過去了,中國人已經不再需要用外在襯托證明自己有錢了,我們越來越喜歡實在的財富、踏實的日子。
02
然而,當奢侈品不能在區分階層的時候,一種更加與時俱進的方式就出現了……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在《資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文化資本是一種通過教育洗禮,曆練而成的個人優勢,與生活品味息息相關。建設文化資本就是美國精英階層們鞏固地位,封殺其他階層上升的新手段。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談資比名牌包還要貴的社會。
我們看看美國現在的階層是如何劃分的:
設想一個這樣的場景。在一個聚會上,你跟兩位年輕女士聊天。其中一位女士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是談吐不俗,居然引用了上周《經濟學人》雜志對英國大選的分析。第二位女士的包一看就是名牌,但她更關心電視劇《歡樂頌》裏的某個人物的命運。
在今天的美國,答案已經很明確 —— 第一位女士社會地位高,不僅僅是學識,還是財富量級。
這可不是因爲美國是個公平社會,有知識的人地位一定高。而是因爲今天的美國是個非常不平等的社會:知識很貴,是只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才配談知識!
從外在上看,訂閱一本雜志不是一筆大的開銷,但是能看懂這個雜志,至少表示你上過大學。
要知道如今的美國,好大學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超過六萬美元,相當于一年一輛奔馳車。如果孩子從小上私立學校,整個下來是一筆巨款。美國收入排名前1%、年收入超過30萬美元的家庭,平均在教育上的投入占總收入6%;而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花費比例只有1% —— 公立中小學免費,大學可能根本就不考慮了。
如今的美國人,把財富越來越多投入到各種“無形”的消費和投資 —— 更好的服務、更優質的教育、最好的醫療保險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在教育上花錢,就說明你肯定是富人。以前的美國可不是這樣的!從2003年到2013年,十年之間女士服裝的價格只上升了6%,而大學學費上升了80%。那麽現在上得起大學和上不起大學的就是兩類人,優質教育成了富人特權。
所以,在美國知識的確很值錢,但是這些都是用用財富買來的!
什麽教育背景的人,決定了你會關注什麽樣的社會問題。也因此,在和別人交流時,一張嘴你的階層地位就躍然紙上。
這就是文化資本,它已經是高端社交網絡的通行證。
比如你在一個本地的集會上,跟人聊天能聊到《紐約客》雜志的一篇文章,你就發出了一個信號。同類的人識別到這個信號,你就可能加入一個新的關系網 —— 這種關系網通往高端的工作機會、掌握關鍵資源的聯系人、和私立學校。而對比之下,拿個什麽包就沒有這樣的作用。
所以啊,現在你買輛好車,就是爲了享受好車,別的意義幾乎沒有。可是有價值的消費卻可以是通往更好的生活、給下一代創造上升空間的手段。
眼下的中國,教育的投入還不那麽高,知識也沒那麽貴。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個局面,遠離炫耀性消費。
可憐的是,中國依然有大量剛富裕起來的中産階層,拿著不錯的包,穿著光鮮,互相炫耀,卻不重視學習和教育,不知如何真正打開自己的上升管道。
當然,這裏的學習、知識和教育,不止是對下一代,更是針對自己,因爲只有它會終身激勵著你。
【請您給本文留言,我們會精選開放評論】
覺得小編說得有道理請點ZAN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7篇文章你看了嗎?
▶今天新加坡被這道番茄炒蛋刷屏,結果有的人看哭了,有的人卻氣炸了……
▶新加坡護照又升級,終于晉升全球第一名!(免簽國最全列表供收藏)
▶來新加坡久了,你都變這副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