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學員投稿
申請經驗分享
Sophie學姐
本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財經類專業
GPA:82 雅思:6.5 GMAT:700
主要經曆
校級科研立項優秀項目
創業項目、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實習
錄取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營銷
關于爲什麽想留學
一般到了大二、大三,大家都會逐漸開始思考畢業之後選擇走哪條路。擺在大家面前的主要有四種:保研、考研、出國、工作。這四條路到底哪條好,只能結合個人的情況具體分析。因此首先我就結合自己的情況,講講我選擇留學的心路曆程。
由于我大一大二的成績不好,保研這條路基本已經向我關閉了。考慮到以後可能的就業方向,大部分金融相關的工作准入門檻是碩士,因此直接就業我也不予考慮。在出國和考研的選擇上我很是糾結了一陣:對于商科學生來說,國內讀研的最大的優勢是方便實習,並且很多崗位都是可以通過實習轉正的。但國內考研的風險和難度確實也擺在那裏。
在我看來,國內考研的一些難度可以說是“人爲”的,也就是說遊戲規則規定了每年只能錄取多少人,每年必須淘汰多少個人,不是說達到要求就能被錄取,而是有一個固定的名額限制。此外,如果在國內考研,也許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不想考本校,想考更好的院校,那麽風險就會更高了。
撇開這些不談,僅從個人內心的想法出發,我也更願意出去讀書,體驗一下不同的文化,增長一些閱曆。于是在大三上學期,我就正式確定了留學的想法。
前期准備
對于前期准備,我認爲最重要的是理清自己手中的牌,制定一個大概的留學規劃,能提高的地方盡量去提高,不能提高的短板嘗試用其他經曆去彌補,盡量把自己手中的牌打好。
和很多有規劃的同學相比,大三上開始准備其實時間也不早了。在正式開始行動之前,我先分析了一下自己現有的條件,當時我的條件其實是不太理想的:
前兩年的學業成績不好,大約只有80分、沒有任何科研經曆、沒有big name的實習。大四一開學便要開始申請,因此我只有大三這一年時間來做盡可能的彌補我的申請條件。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當時總的規劃是:
-
利用大三這兩個學期把學習成績提高2到4分;
-
參加學校的科研立項,爭取做出一個優秀項目;
-
利用大三的寒假去找一份含金量較高的實習;(選擇寒假的原因是學期中間我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業成績上,大三的課程比較多而且紮實,我擔心自己會應接不暇)
-
利用大三下學期再考一次雅思;
-
在大三暑假的兩個月裏學習GMAT並考出成績。
接下來我會詳細講一下具體每個步驟我是怎樣實施的。
科研競賽
大三上學期我和三位夥伴一起,參與了學校的科研立項項目,用了一學期的時間,最終獲得了校級優秀科研項目。作爲社科類的本科生,其實很難做出一個十分創新的課題。我們所做的就是選了一個小切口,以《盜墓筆記》這個IP爲切入點去研究網絡文學産業鏈。
在港中文經濟學的面試中,面試老師注意到到我簡曆中的這一段經曆,詳細問了我這個項目具體是研究什麽、在這個項目中我承擔了什麽角色、有沒有運用什麽數據分析的工具,並且與我對中國網絡文學IP進行了討論。
因此,我認爲有這樣一段經曆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經濟學這種更加學術化的專業,招生官的關注點可能更側重于你的學業成績和研究經曆,實習等課外活動的經曆的關注多會稍微弱一些。在做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我認爲重要的不是去獲得什麽獎項,而是認真參與到一個項目中,這樣之後寫文書、面試的時候可以有經曆可說。
實習
大三上學期我投入了較大精力找實習。找實習不難,但是找第一份實習難。找實習之前我詢問了一個學姐,她的一個觀點我認爲很對:“實習是攢出來的”,所謂“攢”就是說有了前一份實習的基礎,後一份實習才能找得更好。
因此,找第一份實習的難度就比較高。當時我選擇的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寒假實習項目,這個項目我認爲比較適合大三的同學。因爲這個項目是專門針對大三的學生的,每年招的實習生比較多(大概會有200到500人),且每一家四大都會有這個項目,所以投中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
大概在每年的十月份,也就是大三剛開學一個多月,各家就開始陸陸續續開放實習通道了。整個招聘流程非常正規,跟校招很像:先進行網申,通過網申以後進行筆試,筆試之後進行面試,最後錄取。四家事務所都有這個寒假實習生項目,因此每位同學都有四次機會,大家可以好好把握。
從申請角度來看,這份實習帶給我的收獲是很大的。首先是在簡曆上豐富了自己的經曆;其次,實習期間我的表現不錯,最後獲得了一封公司領導的推薦信;再次,和文書老師討論後,也將這段經曆寫進了文書裏。
雖然從工作內容來看,審計的工作內容和經濟學的申請沒有太大關系,所以在文書創作中我們將重點放在了我在這份實習中的思考:我在工作中思考了較多人工智能日後在審計方面的應用,人工智能將怎樣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如何協助會計事務所更加合理分配資源等。效率和資源的分配是經濟學的範疇,所以這部分內容其實跟我申請的專業還是非常相關的。
語言
考慮到自己的學業成績不夠好,我在語言備考上的壓力可能會大一些,考出一個夠用的語言成績是我大三暑假的主要任務。雅思我大二就考過了,大三暑假就主要用來突破GMAT。
對于GMAT的學習,我比較建議用一個相對整塊的時間來系統化地學習備考,比如寒暑假的時間,因爲這門考試需要建立一種完整的思維模式。相較而言,雅思可以使用碎片化的學習模式,可以在學期中間去考,不見得需要使用寒暑假的時間。
對于GMAT,就我個人的學習體驗來說,我比較建議大家報個網課。一開始我是自學的,刷OG、改錯、總結,考了一次以後結果並不好。
之後我也有分析過原因:GMAT涵蓋四個板塊:Verbal,Quantitative,Integrated Reasoning,Analytical Writing,其中只有Verbal和Quantitative會計入最後的總分。對于中國學生來說,Quantitative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做完OG和考前過一遍機經差不多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Verbal,Verbal又分爲三塊:語法、邏輯、閱讀。我認爲語法和邏輯的難度是比較高的,因爲語法的知識是分版塊的,最開始我自學的時候學的就比較零散,知識無法歸類。
第一次考砸之後,我就把報了考滿分平台的GMAT課程(其他的平台也可以,現在GMAT網課做的都挺成熟的)。我報了語法和邏輯兩門,聽語法老師系統的講了一遍之後我覺得幫助很大,知識能夠歸類了,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邏輯則是思維上比較難,一方面大部分中國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邏輯訓練,另一方面中西方固有思維的邏輯差異也是很大的。所以爲了GMAT考試,需要形成一套適合這個考試的思維習慣。
我覺得聽老師分析邏輯鏈是很有用的,自己平時訓練的時候也要注意模仿分析邏輯鏈,這樣堅持大概20天左右,就能習慣GMAT邏輯的思考方式。考試的時候能知道這道題是想考什麽方向,該按照什麽路徑去想。
第一次考試失敗之後,通過報網課這種比較系統的學習,我再用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考出來了一個可以用的GMAT分數。
語言對于出國來說,其重要性僅次于學業成績。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重視,如果能在更早的時候就確定畢業之後要出國,我認爲可以大二就先考出一個夠用的雅思/托福分數(如果要刷高之後再刷),這樣大三留給GMAT/GRE的時間會更充足。
選校定位
選校定位上,我給大家建議三種獲取信息的渠道:
一是可以向已經申請過的學長學姐詢問,最好是了解一下跟自己的背景差不多的學長學姐的申請條件。
其次,我認爲跟中介機構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機構會有更多的案例和信息,這樣能做出更穩妥的判斷。指南者的案例庫就是十分豐富的,當時我與老師溝通時,她跟我介紹了與我背景很相似的前輩,還把前輩的微信介紹給我讓我和他溝通。
最後,在通過上述兩種方式了解了一定信息後,也可以在相關論壇去看看案例。
通過這三個步驟大致確定了目標院校後,一定要自己去學校的官網看看這個項目的信息,重點看Requirement(要求)和Brochure(學校關于這個項目的簡介)。這樣會有助于自己掌握一手資料,有個比較清晰的申請框架。申請過程中我認爲參考別人的經曆是可以的,但也不能過于盲目,畢竟最熟悉自己情況的人永遠是自己。
關于我的選校過程,我主要說兩點內容:一是專業的選擇。考慮到以後的就業面,我一開始是打算經濟、金融兩個專業組合申請的。但由于金融專業是商科專業裏競爭最激烈的,我的背景放到茫茫申請大軍優勢並不大。而經濟和金融的就業方向卻是比較趨同的,並且經濟學的競爭壓力相對小一些,最終我將申請重點放在了經濟學上。
其次是地域的選擇。我是英國、香港兩個地區聯申的。走過了一次申請之後,結合我自己和我身邊朋友的申請經曆,我認爲學業成績不夠突出但其他經曆比較豐富的同學,可以多考慮一下香港地區。
相比于理工科專業,國外大學對于商科學生的GPA要求是比較高的,其中英國尤其看重GPA。英國G5類院校熱門商科專業的普遍要求是985類大學85分以上,211大學更是接近90分;此外,G5以外的牛校比如華威、愛丁堡也都是略低但是接近于這個標准。
相對來看,港三校錄取的考察因素會更加全面一些,不會過于看重某一個單項的指標。因爲港三校的大部分商科專業都是先審核材料,材料過關再發面試,因此如果能獲得面試機會,就可以通過好好准備面試來彌補一下硬件條件的不足。而英國G5以外的大學幾乎都是不設面試的,僅僅通過遞交的材料來決定是否錄取。
文書溝通
關于文書創作,我認爲比較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自己多參與一些,可以去學校官網查看項目的要求及側重點;二是充分和文書老師溝通,不要怕麻煩。
在選擇中介之時,相信大家最看重的就是文書的水平。當時我也在同時比較好幾家中介,最後選擇指南者也是因爲文書老師的實力比較打動我。我的文書老師是美國普渡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對經濟學方向十分了解。我認爲文書老師英語寫作水平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十分了解你申請的領域。
比方說,我申請的一個專業是行爲經濟學,其實我本科並沒有學過,只是看過相關的書籍讓我對此比較感興趣而已。我的文書老師就針對這個專業給我做了一些知識上的補充,然後對我的背景材料進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寫了這個專業的文書。
在寫文書之前,我寫了一篇很長的提綱給我的文書老師,包括我大學三年的各種經曆、心路曆程和我搜集的關于各個項目的信息、對各個項目的看法。我認爲文書老師對申請人的了解非常重要,他除了要了解你的背景、還要了解你的申請思路,這樣才能合力創作出不錯的文書。
另外,關于自己的經曆該怎麽寫、要怎麽做一些美化、有什麽問題都可以充分和老師溝通,他爲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也彌補了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
面試准備
我一共拿了兩個錄取,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的市場營銷學是直接錄取,香港中文大學的經濟學是進行了面試。港三校在面試這一塊是比較重視的,一般都是通過現場面試,少部分是通過Skype。
我是在2017年10月中旬申請的經濟學,11月初收到面試邀請,11月中旬去深圳面試。收到面試邀請之後,我的申請老師馬上發給我了指南者港中文經濟學面試的題庫和面經。
剛看到面經的時候,我是有小小的吃驚下的:筆試、全英文面試,涉及了微積分、線性代數、宏微觀經濟學等許多層面。不得不說,面試的准備是一個大工程,一定要充分准備。
面試過程中,我前面也有說過教授對于我科研經曆中的“網絡文學IP”和我實習中對人工智能的思考很感興趣,這可能說明教授更偏好于關注社會現象並能對之進行深入思考的學生。大約一刻鍾的面試進行得十分愉快,走出面試廳的時候,我就隱約覺得自己應該會被錄取了。
最後的建議
以上就是我的整個申請曆程,從2016年9月開始准備,到2017年12月拿到理想院校理想專業的offer,中間無數次覺得困難、覺得焦慮。
大三上學期擔心找不到實習,一遍遍地網申、刷筆試題庫;大三暑假一整個假期沒有回家,酷熱的天氣每天泡在圖書館;第一次考GMAT,看到屏幕上彈出來的分數不相信只有那麽低,晚上9點鍾結束考試,在回學校的出租車上哭了一路……
申請這條路,也許大部分人不會一帆風順,也許前行之路困難重重,也請一定不要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既然決定了,就去做吧。
不要過多糾結于自己欠缺的,我沒有語言、沒有實習、或者我GPA不高還能出去留學嗎?現狀已成定局,多想無益。重要的是如何判斷,如何取舍,如何彌補,如何把自己手上現有的牌打好。
另外,申請之路不要一個人走,多和身邊的朋友、前輩、老師溝通。可以說,我申請中的每一步都有學長學姐的指引,從找實習、考GMAT到最後選校、申請,都獲得了前輩很大的幫助。
和小夥伴們一起准備申請,也是一段很珍貴的經曆。想起在申請中建的各種群“單詞打卡群”、“雞麥750分手群”、“失學兄弟互幫互助群”都感到特別溫暖,每次覺得太難了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看到小夥伴們,就覺得這不是我一個的戰鬥。
最後煲一下雞湯吧,只要用心,都會有學上的,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