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全部含義,
蘊藏在瑣碎的家庭生活中。
中國70%的離婚都離錯了
一個在婚姻登記處工作的朋友曾說,看多了中國夫妻的離婚,會對婚姻慢慢失去敬畏感。
因爲他感覺,去離婚的人,不少都太隨便了。
任性者居多,理性者居少。
情緒用事者過盛,審慎處事者鮮有。
如一對80後的夫妻,因爲丈夫鼾聲太大,要離婚。
一對90後的小夫妻,因爲老公擠牙膏總是從中間擠,而她是從底部往上擠,鬧矛盾,離婚。
一對70後的夫妻,因爲丈夫老是將微信“附近的人”打開,她覺得居心不良,離婚。
一對60後的夫妻,因爲在麻將桌上,丈夫幫對家出主意,導致對家和了個杠上開花,氣炸,離婚。
離婚離婚離婚……大家拎出這兩個字時,你能明顯地感到,那並非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一股怨氣、半腔怒火。
而怨氣與怒火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五髒六腑內流竄著不被看見、也未曾被安撫的渴望。
渴望什麽?
渴望溫柔的聯結,渴望平等的相處,渴望對方在某些方面的改變,或者說,盡他所能地改變。
01
但中國式夫妻呢?
卻總是在這方面交出負分答卷。
大家習慣了專注于“我要什麽”,而非思考于“ta要什麽”。
我要紅花,你給綠葉;我要綠葉,你給輕風……我得不到滿足。所以我委屈,所以你不好,所以要離婚。
但他要什麽呢?
我們不知道,也不關心。
這是幼稚的。
因爲一份成熟的、健康的關系,都涉及三要素:什麽?多少?怎樣?
“ta想要什麽”,我大致知道;
“ta付出多少”,我也能給予相等的回報;
“ta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大致也是我能接受的方式。
這三點做到了,關系差不到哪兒去。做不到這一點,關系就會問題重重。
而問題出現,兩人又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會直接將婚姻推到絕境。
02
我的表妹于2017年6月離婚。
離婚當天,她在朋友圈說:一次摳鼻屎引發的離婚。
因爲丈夫有潔癖。
結婚以後,她必須做到讓家裏一塵不染,床單必須一周一換,在外面穿的衣服一進門就必須扔進洗衣機。
丈夫更嚴苛的要求還有:一天得洗10次手,早晚各洗一次澡,洗澡時必須同時清洗鼻孔、耳朵等孔孔洞洞。
一年後,不知是出于潛意識的反抗,還是無意間的疏忽,有一回吃完晚飯,她伸出食指,捅進鼻孔,摳出一大坨東西。
丈夫當場就愣住了,然後甩門而出。
次日離婚。
還看過一個新聞,一對結婚不久的90後夫妻,因爲丈夫在被子裏放了一個大臭屁,然後騙妻子進去聞。
妻子一進去,他立即蒙緊被口,吭哧吭哧笑個不停。
妻子臭暈了。
一出來就和丈夫大打出手。
離婚。
這些離婚,在我們看來實在是可笑又可氣。
兩人如此不成熟,就像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在玩過家家,玩膩了,一個不爽,就去了民政局。
說實話,這不是追求自我,而是過于任性。
更不是追求自由,而是瞎胡鬧。
他們的關系沒有救嗎?
有救。
只要丈夫看見真實的妻子,妻子理解丈夫,通過非暴力溝通,商議出兩全辦法,關系就能繼續。
但90後的他們,都沒有去挽救婚姻,而是急著爲它安樂死。
03
錢鍾書說,婚姻是圍城。
城門裏,有無數人在進,也有無數人在出。
進進出出都是常態。
不少人早已將婚姻,當成一種體驗,而非一個結果。
這當然是好事。
只是,太多人的離婚,不是關系確實破裂,而是兩人無法解決問題,也不想解決問題。
騰訊女性網站曾做過一個專題,稱自2002年以來,中國的離婚率持續走高;
2005年,離婚夫妻達到178萬對。
2014年,離婚夫妻達到363.7萬對。
2016年,離婚夫妻達到415.8萬對。
離婚率截止目前,還在一直飚漲,且從未有緩和趨勢。
面對山呼海嘯的“離婚”聲,一些社會學、心理學專家紛紛開始發出警示:“小心,中國70%的婚都離錯了!”
哪裏離錯了?
錯的地方,無關財産、撫養權、債務,而是太多婚姻,只是微染寒疾,而非病入膏肓。
而這種錯離的婚,專家們認爲,已經達到了70%。
也就是說,10對離婚的夫妻,有7對本不該離。他們本該過得和諧幸福,而非天各一方,各行其路。
04
列夫·托爾斯泰則說:已婚的人從對方獲得的快樂,僅僅是婚姻的開頭,絕不是其全部意義。婚姻的全部含義,蘊藏在瑣碎的家庭生活中。
當你被小事弄得煩不勝煩,想要開車去民政局時,將這句話在內心默念三遍。
這樣可以讓你去除不必要的怨念。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