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慣了新加坡的車水馬龍
熙熙攘攘的牛車水
門庭若市的聖淘沙
人山人海的濱海灣公園
你可曾想象過
從前的新加坡會是什麽樣子的呢?
現在讓我們跟著這些老照片
一起去看看從前的新加坡吧
早期文明
新加坡曆史可以追溯到3世紀
當時島上已經有土著居住
最早的文獻記載出自3世紀
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
(圖片拍攝于1887年)
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
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的諧音
“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
意爲“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
(圖片拍攝于1887年)
1320年
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
這裏也許就是現在的吉寶海港
(圖片拍攝于1887年)
1330年左右
一個叫汪大淵的中國人來到這裏
把這個地方取名爲“龍頭”
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
(圖片拍攝于1887年)
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或海城)的說法
最早出現于1365年的《爪哇史頌》
(圖片拍攝于1887年)
新加坡島開始受到重視是在14世紀
來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裏米蘇拉
在島上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
1613年葡萄牙人焚毀了河口的據點
之後的兩個世紀內沒有關于新加坡的任何史料
(圖片拍攝于1887年)
英屬時期(1819-1942)
1818年底
總督萊福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
建立了一個新的貿易港
1819年1月29日
萊福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之後
發現新加坡具備發展爲港口的優越條件
開始管轄這片地區
1824年
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得到確認
簽訂了2個新條約
並于1826年成爲了海峽殖民地
1832年
新加坡成爲海峽殖民政府的所在地
1867年4月1日
新加坡正式成爲英國的直轄殖民地
由位于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
到了20世紀初
新加坡從寸草不生的荒地搖身一變
成爲了全球第7大港口
日據時期(1942-1945)
新加坡扼守著
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
馬六甲海峽的南口
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它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1941年12月
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
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
珍珠港事件隔天
日軍在馬來西亞北部登陸
戰爭開始兩個月後
日軍就占領了整個馬來半島和星洲
1942年2月15日
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
此後日本將新加坡改名爲昭南島
同年2月18日至25日
爲報複星華義勇軍
和之前支持中國抗日的華人
日軍開展了以“大檢證”爲名的肅清行動
抓走2萬多名18至50歲的華裔男性
其中大多數被帶到偏遠地區集體槍殺
剩余少數被送到泰國做苦工
經曆了3年多的苦難
隨著日本的投降
新加坡華人無不歡天喜地
戰後在新加坡多處發現了被屠殺者的遺骸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成立了善後委員會
負責探查、發掘和安葬工作
1967年2月15日
新加坡和平紀念碑落成揭幕
每年的這一天都會在這裏舉行悼念儀式
紀念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平民
邁向自治(1945-1963)
1945年9月
英軍回到新加坡
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
海峽殖民地解散
1946年4月1日
新加坡重新成爲英國直屬殖民地
1959年5月新加坡舉行第一次大選
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
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
李光耀擔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1963年9月
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
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新馬合並(1963-1965)
新馬合並後
雙方在治國方針
經濟和政治等方面都産生了矛盾
1964年9月
新加坡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
死傷慘重
1965年8月9日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
成爲一個有主權、民主、獨立的國家
同年12月22日
新加坡成爲共和國
尤索夫.賓.伊薩克
成爲了新加坡首任總統
建國後經曆過戰爭傷痛的新加坡人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集體危機感
這成爲了日後經濟奇迹的原動力
人們靠著勤奮的打拼
學會了在逆境中求生存
建國至今
新加坡在建國後積極尋求國際承認
于是在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
同年10月加入英聯邦
1967年加入東盟
新加坡爲了求存求活
開展了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和經濟
與1961年設立了經濟發展局
重視制造業
努力吸引外資
迅速使新加坡在十年內成爲了
全球主要電子産品出口國
1990年11月28日
吳作棟接替李光耀
成爲新加坡的第二任總理
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2004年8月12日-
1993年8月28日
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選總統
1999年9月1日
納丹出任第二任民選總統
陳慶炎
2011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
現任總統哈莉瑪·雅各布
如今的新加坡
美麗、自由、民主、安全
經濟快速發展
獲得了“亞洲四小龍”的稱號
這一切都離不開前輩們的努力
在新加坡曆史長河中存在過的人們
都值得我們尊重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