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
請查看閱讀原文
爲了更加直觀的展現國內大學的國際學術影響力並爲其學術發展策略提供依據,5月16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網、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聯合發布的《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它以學術論文及相關數據爲抓手,從國際成果規模、高被引論文、創新人才數量、優勢學科等各種不同維度展現了中國高校的“坐標”,爲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參考借鑒和數據指標。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委會理事長李志民,《2017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課題組負責人李江,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委會副秘書長吳報華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中國教育報、澎湃新聞、騰訊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參會。發布會由中國教育在線副總編輯王世新主持。
在致辭環節,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委會理事長李志民對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了歡迎,並對人才發展專委會成立及發展情況進行闡述,表達專委會對于此次《報告》發布的高度重視。據介紹,人才發展專委會致力于學習、研究、宣傳黨和國家有關人才評價方面的理論、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人才發展規律;在人才管理、評價、引進等各個方面開展研究。組織人才引進方面的工作交流和研討活動,拓寬海外引才渠道,加大從海外引才的數量、質量, 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來華(回國) 發展;溝通信息,促進高層次人才資源共享,爲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及相關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做好宣傳和學術評價服務; 爲政府決策部門和人才發展專委會會員單位在人才領域提供咨詢意見,承擔有關人才發展的課題研究,定期開展人才大數據分析及出版學術報告,而這個《報告》就是其中的精華。
課題組負責人李江教授對《報告》進行了解讀,據他介紹,該報告是以國際學術論文及其相關數據作爲衡量一所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的主要評價內容和指標,報告內容由“中國大學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中國學科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和“中國高校ESI1%各學科排名變化情況”三部分構成,每一部分都有豐富的榜單予以支撐。此次《報告》的發布除了作爲國家有關部門、各高校、社會組織參考的同時,也能夠激勵高校從高水平成果、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三個維度考慮發展方向和策略。
中國教育在線副總編輯王世新對《報告》作了補充說明,他提到,“雙一流“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有自己的規律,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穩打穩紮的過程,同時也要把握趨勢和方向。《報告》以國際學術論文這個硬通貨作爲參照物,用足夠長的時間將高校國際影響力發展趨勢體現和勾勒出來,其中不少數據值得研究,也需要引起相應的注意。雖然我們現在學科發展非常快,但是,多集中在化學、工程學、生物學等學科,空間科學、臨床醫學相對薄弱,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委會副秘書長吳報華提到,《報告》統計的各高校高被引論文主導科學家,也正呼應當前各高校間的人才爭奪戰。正如數據顯示,蘇州大學的主導科學家數量排在全國第14位,高被引論文數量全國第16位,對于非省會城市的211院校來說,表現相當出色,遠超多數入選世界一流高校建設名單的高校,由此可見,優秀核心人才對學術發展的重大影響。蘇州大學十多年來引進了一大批海外優秀博士,目前很多已經成長爲各自領域的核心人才。而國內高校間的互挖人才,不但不利于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也會對高校自身發展有所影響,高價“搶”到的人才,真的是高校真正缺少的嗎?這也是值得高校思考的事情。
中國高校學科表現呈快速上升態勢,化學醫學生物等學科高度集中值得深思
從報告選用的各項指標上看,中國高校表現都出現了快速上升的態勢。在ESI的22個學科分類中,中國高校入選數量最多的學科是化學(達120所),其次是工程學(117所)。超過100所高校入選的學科僅有這兩個。超過50所高校入選的學科有材料科學(95所)、臨床醫學(79所)和生物學與生物化學(50所)。在綜合交叉學科領域,入選的高校也僅有2所(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
國內高校國際論文發文量浙大65387篇居首,國科大、上交大緊隨其後
國際論文規模,即該學科領域內各高校的國際論文發文量與被引次數。從國內各高校國際論文發文量來看,浙江大學以65387篇發文量位居內地高校第1位,近幾年發展迅猛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以63283篇發文量緊隨其後位居第2位,上海交通大學62180篇位居第3位,發文量進入前十名的高校還包括清華大學57054篇、北京大學56983篇、複旦大學43155篇、中山大學37803篇、四川大學37240篇、南京大學37173篇、華中科技大學36465篇。
十年來高被引論文數清北分列一、二名,總發文數量居首的浙大排名降至第三
根據ESI數據庫的界定,高被引論文指近十年來被引頻次排在前1%的論文。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數是成果層面的指標。《報告》顯示,在這209所高校中,清華大學以1091篇ESI高被引論文數位居高校第1位,北京大學以1061篇ESI高被引論文數位居高校第2位,而總發文量第1的浙江大學在ESI高被引論文數中位列高校第3位,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進入前十。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于2012年,因此2012年之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論文數量未計入其中。
高被引論文主導科學家數清華522位高居第一,華南理工240位強勢進駐前八
創新人才,即主導科學家數量。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的科學家數是人才層面的指標。並非學校有論文入選ESI數據庫就一定起主導作用,因此,《報告》統計了200余所高校ESI論文發布的主導科學家數量,其中,清華大學以552位主導科學家高居高校榜首,浙江大學與北京大學分別以474位和460位主導科學家位列高校2、3位,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進入高校前十。值得注意的是,華南理工大學以240位主導科學家位列第8,表現強勢!
進入ESI前1%北大21個學科位居榜首,浙大與中山大學同有18個學科分列二、三位
截至2017年2月28日,中國大陸共有209所高校至少有一個學科入選ESI前1%高被引學科。學科領域則將學科劃分爲農業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與商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材料科學、數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綜合交叉學科、神經系統學與行爲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物理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社會科學總論學科。
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的學科數是學科層面的指標,《報告》統計顯示,北京大學有21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數量,位居高校第1位,浙江大學與中山大學同有18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數量,占據高校2、3位,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進入高校前十。
中國高校社科領域國際顯示度較低,經管學科僅有兩高校進入ESI學科前1%
參與國際對話並掌握話語權,已成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目標。相比而言,中國高校的社會科學國際學術影響力相對較弱,入選社會科學家總論的高校有22所,而入選經濟學與商學的高校僅有2所(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在社會科學科學化的趨勢中,經濟學與管理學是當前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社會科學學科,但也僅有兩所高校進入ESI學科前1%。
全球50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項目中國只占1/50左右,應加快空間科學研究的戰略布局
在空間科學領域,尚沒有中國高校入選。據統計,全球總共有50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項目,中國只占100項左右,中國的空間科學研究嚴重依賴他國衛星數據的公開(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2016年語)。從學科布局戰略上來看,中國大陸高校應該加快空間科學研究的國際化進程,盡早在空間科學領域掌握話語權。
鼓勵高校加速國際化的同時,也要注意將民族的發揚光大成爲世界的
參與國際對話是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鼓勵高校參與國際對話並掌握話語權,是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然而,我們需要注意到,中國大陸209所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高校大多以理工農醫見長,許多優秀的民族、政法、藝術、傳媒等領域見長的高校並未出現在其中,或者即便出現,排名比較靠後,這並不表明這些學校不重要,而是因爲這些學校大多以服務地方文化與社會發展爲首要任務。這些具備民族特色的研究內容也應當受到重視。
《2017中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評價報告》
請查看閱讀原文
來源|學術橋
往期精選
就業資訊 | 滴滴出行 2018 春季校園招聘全面啓動啦!
學聯新聞 | 中國十七所高校情況說明會在新加坡成功舉辦!
留學獅城 | 走進這些新加坡周邊國家,感受不一樣的東南亞風光
感謝您對學聯長期以來的支持和關心
長按圖片即可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