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女明星的英文水平一直參差不齊。
因為語言環境不同,港台女明星在此文就暫且不提。
一、墊底水平
女明星中,英文水平最被人詬病的要屬當紅小花趙麗穎。
迪奧風波鬧得沸沸揚揚,那支不用聽聲音,光看口型都能看出鄉鎮口音的被當成笑料在網上傳了個遍,尤其是有劉嘉玲和AB做參照,愈發顯得小花趙格格不入。
最後品牌為了形象,手忙腳亂撤下了這支。
2017年迪奧選擇趙麗穎做中國地區形象大使,其實是件蠻耐人尋味的事。
Christian Dior Pre-Fall 17的秀場,模特穿著寫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的體恤出現在T台上,這句slogan足以窺見迪奧七十餘年來第一位女性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上任後意在傳遞的品牌形象——Power Women。
Christian Dior Couture, 3 July 2017, Paris
「The Power Row」
這是一張來自迪奧2017年秋冬秀場現場的圖片,它被外媒取名為「Power Row」。
帶黑帽子的大表姐Jennifer Lawrence從2012年起成為迪奧代言人,她一直宣揚的「性別平等」和Maria Grazia Chiuri想要傳達的「女性主義」相輔相成。
其餘在座的分別是Laetitia Casta, Kirsten Dunst, Felicity Jones, 和Elizabeth Olsen,她們都以「power women」的形象受人喜愛。
客觀來講,AB在這樣一個「Power Row」中是有點尷尬的。
同樣被質疑了是否符合迪奧品牌形象的小花趙,無論是否是為了拿下迪奧代言做鋪墊,在塑造power woman的路上一直非常用力。近幾年她的通稿關鍵詞一直是「小鎮女孩」、「勤奮」、「跑了多年龍套」。
小鎮女孩一路向上打拚終成大明星,不忘父老鄉親,重歸故里為家鄉捐建修路的故事是動人的。
但小鎮女孩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裡走得更高更遠,哪怕就單從代言來說——趙麗穎的品牌代言目前看來整體較為本土化,要想代言更多國際大牌,避免視頻被撤的尷尬,小鎮女孩終究還是需要城市化,國際化的。
那麼,學好英文,只是一個開始。
二、初級水平
自從劉濤在熱播電視劇《歡樂頌》里塑造了高知女海歸安迪的形象後,似乎就沉迷於精英女性的人設里不可自拔。
說實話, 安迪這個形象,明眼人都看得出漏洞百出。
一方面是編劇問題,在有亞裔玻璃天花板的美國職場,一個亞洲女性在號稱東部「Boy’s Club」的華爾街做到高層需要的手段和情商可想而知。
明顯,安迪的人物設定不具備這個能力。
另一方面是演員本身,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在華爾街工作的投行女精英安迪,開口說英文竟然是小學生水平,實在不能怪觀眾分分鐘出戲。
但劉濤本人的公眾形象其實一直是很勵志的,嫁入豪門宣布退出演藝圈,後因丈夫陷入債務危機,回娛樂圈拍戲為夫還債。據說,復出4年接了28部戲賺了38億,短短几年就還清了丈夫的債務。
她是男人眼中的賢妻,女人眼中的獨立女性。
從某種程度來說,劉濤丈夫王珂的困境成就了後來的劉濤。2017年,劉濤被媒體報道——身家幾十億,坐擁3億豪宅和一架私人飛機。
劉濤不是擔不起精英女性這個頭銜,只是劉濤和安迪劉之間,差了一口好英文。
三、後來居上者
說李冰冰之前,先說說另一個冰冰。
范冰冰是中國女星里為數不多能在前頭加上「國際」二字的,有沒有作品先不說,反正從「金鎖」到「范爺」,她,或者她團隊的公關能力有目共睹。
用句時髦的行話,懂運營。
可即使走過那麼多次紅毯,范爺的「范兒」越來越足,英文卻未見長進。在坎城,她接受國際媒體採訪時,每次必須通過翻譯才能聽懂問題。
有一年,在和韓國演員張東健一起為電影《登陸之日》做宣傳時,到了媒體拍照環節,外媒用英文請她蹲下拍一張,她一臉茫然。
有說中文的記者在這時大喊了一句「她聽不懂的!」搞得范爺十分窘迫。
不過好在范爺有自嘲精神,在一次國際品牌晚宴上,說了幾句死記硬背的蹩腳英文後,她馬上大方的補充了一句:
這是我會說的所有英文了,下面我要開始說中文了。
提到范爺其實是為了提范爺的老對手李冰冰,多年來,兩人明爭暗鬥的娛樂新聞常常見諸報端。
范冰冰好不容易拿到了《鋼鐵俠3》和《X戰警》,李冰冰卻先一步拍了《生化危機5 》和《變形金剛4》,總之,二人不合的「雙冰之爭」傳聞在娛樂圈內曠日已久,但要說英文,范爺還真得認輸。
李冰冰很重視英文學習,錄製《嚮往的生活》時,李冰冰主動向在加拿大長大的劉憲華要求用英文交流來練習對話。
有媒體開玩笑,李冰冰學英語的故事可以給考托福雅思的同學寫一篇勵志帖——37歲開始學英文,現在已經上過美國脫口秀《The View》。
儘管在《The View》里,她的用詞欠妥,也有多處語法錯誤,但並不妨礙交流,這對一個英語初學者來說已經算是極大的突破。
李冰冰曾在採訪里說:
我英文的進步完全是因為拍戲,做訪問,被逼出來的。我是一個強壓高壓之下必有進步的人,人沒有壓力是不行的,但那種壓力下我也快崩潰了。但是你必須經過幾次這樣的崩潰,才能有很大的進步。
好的演員,從很多方面體現出專業精神,沒有人的成功信手拈來。
四、用心打磨者
1973年出生的李冰冰算是吃了年齡虧,英語入學晚了些,不過好在後來居上,儘管英文水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已足以碾壓圈內一眾女星。
女明星的英文水平未必都與年齡有著必然邏輯,1971年出生的女演員俞飛鴻開口講英文,大概會讓許多80後,甚至90後女演員自慚形穢。
俞飛鴻在2016年的熱播電視劇《東方戰場》里飾演宋美齡,她在劇中的英文對白髮音稱不上完美,但足夠讓人驚艷。
相比之下,現代劇《歡樂頌》里的海歸安迪,反倒不像是這個年代的知識分子。
俞飛鴻為了學好英語,下足了功夫。當年去美國拍《喜福會》讓她意識到英語是一項必備技能,隨後,她就去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語言。
為了在最快的時間裡實現突破性進展,她還自己另花錢聘了一位家庭教師幫她提高口語。
那段時間,她會把每天的英文電視節目錄下來當成學習素材。
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裡,是看得見的。
五、被媒體誇大的英文水平
媒體似乎很熱衷於發「流利」、「發音純正」的新聞稿。
首先,「能說」和「流利」是兩碼事,「流利」和「發音純正」又是兩碼事。
綜藝節目《花兒與少年》里,江疏影和機場工作人員的一段英文對話被大誇特夸。
但實事求是的說,那個口語真的就僅是停留在「能說」和「流利」之間,離「發音純正」還隔了好幾個俞飛鴻。
江疏影喜歡在公開場合提到自己在英國留學的經歷,但作為留學生,她的英文水平原本就應該承受大眾更高的期待。
六、佼佼者
女明星里倪妮、韓雪、湯唯、劉亦菲的英文都講得很不錯,不過不排除她們中有人有長期生活在海外的經歷。
如果一定要分個高下,非英語科班出身,又幾乎沒有海外經歷的女明星中,張靜初的英文水平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張靜初從10多年前就開始苦練英文,她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從中戲導演系大專班畢業之後她並不滿意自己的學歷,大概在2001年左右,她就開始學習英文,目的並不是為了演戲,而是為了考研。
為此,她除了在外語學院上課,還專門新東方去學習。儘管考研並沒有成功,但卻練得一口好英語。
以她2012年接受BBC採訪為例,一聽就是語音語法詞彙都掌握得很紮實,敘事能力非常強,發音接近native speaker。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視頻
張靜初2012年接受BBC採訪視頻
要求演員講好英文真的是一個苛刻的要求嗎?
李冰冰在拍《雪花秘扇》時,投資人鄧文迪對於她英文不好這件事是這麼說的:
你是演員,你什麼都得會。
一個專業的,有敬業精神的演員在塑造角色前會做大量的功課,不僅是揣摩人物性格,熟悉他的生存環境,甚至要學會他所說的語言,演員要了解的是關於這個角色的一切。
為了更好的詮釋人物和作品,在涉及英文台詞時,好的演員也理應避免讓人出戲的尬講。
演員背負著觀眾的期待,拿著高價的片酬,精進工作中可能會用到的一門語言,是工作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演員中很多人從小就四處拍戲,坐在學校里上課的時間都零零散散。
即使後來進入影視學院,專業課程和排練也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特殊的職業性也導致演員很少有整段空餘時間來提高英文。
但即便如此,他們中不乏李冰冰、俞飛鴻這樣擠時間,自己創造學習環境也要花功夫提高英文的學習者。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黃曉明,當年因為「鬧太套」鬧下大笑話,於是他下決心苦練,他的進步在2013年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便可見端倪,到了最近的綜藝節目《中餐廳》,明顯感覺出他的英文有了質的提升。
公眾形象對於任何一個公眾人物來說都至關重要,一部分可以靠團隊打造,但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對自我形象的要求,對這份職業的態度所有人是看得見的。
當然,一定有人會說,中國演員為什麼一定要說英文,講好中文不就行了。
那英文說的蹩腳就是愛國?是弘揚民族精神了嗎?
英文是全世界廣泛應用的一門語言,一個國家的公眾人物們練習外語,是為了更正面的個人形象,是為了更優秀的作品,也是為了更好完成文化輸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