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獅城abc』免費關注!
獅城abc(sclife999)——10萬人關注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獅城abc”立即訂閱,高端、有料、诙諧、獨特的好文一觸即閱。
山東省第四屆壽星榜單不久前發布,壽星們的飲食、習慣、養生方法等不盡相同,但是,通過對百歲壽星進行梳理後,你知道他們唯一的共性是什麽嗎?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美國研究人員也曾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巧的是,中外兩國研究者都發現:壽星們只有一個共性!
1420名百歲壽星唯一共性
不是飲食,不是鍛煉,而是……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壽星們的唯一共性是樂觀!是樂觀!是樂觀!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也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其中89.17%都是樂天派,心態好是他們的唯一共性。
美國研究人員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並揭開他們的長壽秘密:性格開朗,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一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
我們來看看一些真實案例——
▲115歲的張存合老人
山東省第四屆壽星榜單中,鄄城縣的張存合老人以115歲高齡名列第二名。很多人都好奇,張存合到底有什麽長壽的法寶呢?
問起張存合老人的長壽秘訣,他的女兒張愛芝說,“他有個好心態,總是寬容待人。”
張存合老人一生樂觀向上、平易近人,雖已是百歲高齡,但頭腦靈活、思維清晰,臉上老年斑都很少看到,就像70多歲的老人。
101歲的陳同壽也說,自己從不生氣,讀書人沒有什麽看不開。陳同壽的樂觀都是從書裏學來的,“我什麽書都讀,經常讓晚輩推薦書單”。
在陳同壽看來,樂觀的老人連睡覺都香甜,想得少就不會失眠,“我每天睡前洗澡,看書把身心放松一下,然後心無旁骛地進入夢鄉”。
沒心沒肺的人最容易長壽
據中國老年學會調查,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基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改善占8%、氣候條件占7%,其余60%則取決于老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秘訣就是心態。
“沒心沒肺”,在許多人看來不是個太好的詞:大大咧咧,能吃能睡;心直口快,凡事不往心裏去。可你知道嗎?在專家眼裏,這種“沒心沒肺”、活得比較粗線條的人,往往更長壽。
“對現代人來說,惱是想出來的,氣是比出來的,急是造出來的,病是吃出來的。一位94歲的老人,鶴發童顔,步履矯健,看上去就像60歲出頭。問他長壽秘訣,吃什麽補品,做什麽運動,他笑了笑說:“我只有兩句話,叫做‘有說有笑,沒心沒肺’。”
“沒心沒肺”指的是心胸開闊,小事糊塗。“有說有笑”指的是樂觀開朗,有事不憋在心裏。西方有一句諺語,叫“不煩惱,不生氣,不用血壓計”。可見,小心眼、愛生氣是長壽的一大心理障礙。所以說,做人要糊塗一點,潇灑一點,心胸寬一點。
“沒心沒肺,有說有笑”的人,他們很滿足于現狀,知足常樂,生活張弛有度,沒有大的情緒波動,所以這類人進入“壽星”行列的幾率最高。
爲何你成不了“樂天派”?
相對而言,爲何你就成不了“樂天派”?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肖莉說,待遇及社會地位變化,有些人會産生不公心理。
在北京電力醫院腫瘤科主任劉京平看來,很多老人最怕得病,稍有頭疼腦熱就擔心得了大病,聽說老鄰居去世就心有戚戚。一提到高膽固醇就“封殺”雞蛋,一說到高血糖就拒絕所有甜食水果。
但是,很多百歲老人卻從不忌口,看淡生死。樂觀的心態最有助于抗病抗癌。江蘇揚州100歲的孫瑞英在50歲時就被查出宮頸癌晚期,95歲還做了次大手術,她完全沒把病放心上,每天仍舊吃早茶,逛花鳥市場,去菜場和老朋友們聊天。
樂觀可以後天習得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喻小念認爲,樂觀是可以後天習得的長壽品質。“多跟樂觀愛笑的人在一起,積極的情緒能夠傳染。”另外,運動能讓人變得活潑開朗,增加社交可能性。爲提醒自己堅持,可在門口放一雙運動鞋。
而對于因病消極的情況,肖莉建議家人可以這樣助其樂觀起來:
1、爲其提供患有相同病而治愈的案例,帶他跟病友交流康複心得;
2、定期帶他做體檢,避免其關于病情的胡思亂想;
3、讓他多傾訴身體的變化和感受;
4、請病人幫自己做一些他能做到的事情。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
這副“心療”處方,請收好!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從一定程度上講,再好的藥品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擁有好心態。
我們平日裏各種不良情緒都會使身體發生變化。比如,生氣時會出現脈搏、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狀;憂傷時會使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食欲減退;恐懼、說謊會使中樞神經緊張,隨時導致血壓升高。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一起來看一下專家爲大家開的這一副“心療”處方,會很有收獲的!
1笑是營養素
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分鍾可以起到劃船10分鍾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産生欣快感。中老年人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2“話療”是特效藥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什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3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年。
所以,即使是離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總憋在家裏,要努力擴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並試著主動向素未謀面的鄰居問好。
4寬容是調節閥
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而學會寬容就等于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5淡泊是免疫劑
做到小事糊塗,大事清楚。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心會很累。遇事不妨潇灑、大度一點,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滿足感,有利于延年益壽。
本文內容綜合自《快樂老人報》、人民網健康、《生命時報》
延伸閱讀
在一般人的了解中,長壽必須是和鍛煉、戒煙戒酒有關,但實際上,美國心理學家經過二十年的研究發現,決定壽命長短最最最重要的因素卻無關煙酒運動,而是人際關系!
此外,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長壽秘訣也和運動、戒煙戒酒無關,他們有著兩把十分重要的金鑰匙!中老年朋友們都來了解了解吧!
美國公布決定人類壽命的因素:
人際關系排在第一位!
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裏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從研究對象多如牛毛的生活習慣中總結出一些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並發表新書《長壽工程》。該書列出了“長壽關鍵要素排行榜”。
然而讓人們吃驚的是,書中列出的決定人類壽命6大因素中,“人際關系”竟然排在第一名!
1、人際關系
研究表明,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想象。人際關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268名男性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系。
研究還發現,常與朋友小聚適度飲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長壽。
2、性格特征
研究發現,在性格方面,百歲老人至少有三大共同點:
其一,生活態度積極。
其二,責任心強。
其三,積極看待衰老。
3、職業生涯
據研究,人們臨死前最後悔的事就是過勞工作,既迫害健康又得到應有的回報。
4、生活細節
保證足夠睡眠和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與人爲善,多點寬容,保持年輕的心態。
5、戒除不良習慣
爲了提高生活質量和延年益壽,應該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6、與健康者爲伍
朋友的生活習慣會直接影響你的生活習慣。要想健康,就應該經常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交往。
諾貝爾獎得者的長壽金鑰匙:
樂觀、生活有目標
如果你想活到100歲,也許還可以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諾貝爾獎得主普遍長壽,平均壽命高達77.2歲,比僅獲得提名的科學家平均壽命高1.4歲。
據美國《讀者文摘》報道,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總結出幾把延緩人類衰老的“鑰匙”,幫你開啓長壽大門。
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賴克本、卡羅爾-格雷德、傑克-紹斯塔克
長壽的金鑰匙:樂觀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認爲,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誰能保持心態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
幾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強調,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一是要樂觀。研究者希拉裏·廷德爾博士指出:“樂觀是重要的保護傘,這種人有強大的社會網絡並能很好地處理壓力。”
“壓力激素”會傷身體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人類65%至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爲心身性疾病。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這三點一線形成了人體的應激反應中心。碰到危機時,它們分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體中的各種“資源”被重新調配,減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給,將重心放到心髒的供血和肌肉的運動中去。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
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松,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長壽的第二把鑰匙:
生活有目標
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二是要生活有目標。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有明確目標及計劃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無論是遠大目標,還是旅遊或讀書等近期目標,只要生活擁有目標,生存優勢就更大。
“目標”能激發活力
英國科學家在40至90歲的人群裏做了一個7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比有明確生活目標的,病死或自殺的人數,足足高了1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也多了一倍。
醫學上也早有發現,人退休後,因人生目標突然消失,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均會急劇下降。
如果你沒有目標,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標”,那麽隱藏在你潛意識裏的自毀機制就會悄然啓動,讓你的身體每況愈下。
如果有目標,就會有積極的心態,努力去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就會勤于用腦。
科學家發現,勤于思考的人的腦血管經常處于舒展狀態,從而保養了腦細胞,使大腦不過早衰老。要注意的是:“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否則會起副作用。目標不一定要大,學習唱歌、組織旅遊等都可以是目標。
轉自:財經要參、名醫話養生,綜合:人民網健康,第四養生
歡迎小夥伴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社會各界人士熱議的公衆號,您關注了嗎?
溫馨提醒:微信改版後,爲了方便大家更快速找到【獅城abc】,請動動小手置頂本公衆號或者設爲星標哦~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