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獅城abc』免費關注!
獅城abc(sclife999)——10萬人關注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獅城abc”立即訂閱,高端、有料、诙諧、獨特的好文一觸即閱。
來源: 咩咩文摘
巨嬰型人格的人,是全社會的禍害!
01
咩咩今天無意間看到一個新聞,震碎了我的三觀。
台灣女星狄莺,曾經紅極一時,人氣頗高。
狄莺
她後來嫁給演員孫鵬,兩人生下了一個兒子孫安佐。
從兒子出生,狄莺就以兒子爲榮,異常寵愛。
她曾經在節目中講自己的育兒經,讓一衆人大跌眼鏡。
她的兒子孫安佐在家就像一個小皇帝,捧在掌心怕飛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沒有教育、責罵,甚至犯了錯總有人跟在後面“擦屁股”。
一般孩子一兩歲就斷奶了,不可思議的是,孫安佐一直到12歲才斷奶。
甚至狄莺一直和兒子同床睡了15年,還讓兒子摸著她的胸來睡,直到兒子和她一起睡會有生理反應,她才意識到,孩子長大了,該分房了。
狄莺在節目中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臉上帶著自豪和沾沾自喜。
在過分溺愛中長大的孫安佐養成了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最後他也自食惡果。
長大的孫安佐去到美國留學,但無人管教的他,更加放肆和叛逆。
有一次他對朋友說,自己准備襲擊學校,讓朋友別去上學,以免誤傷,朋友聽到後報警。
警察在孫安佐家裏將他逮捕,還發現了一堆武器、1600發子彈、防彈衣。
狄莺夫婦想花錢救下兒子,但徒勞無功,孫安佐最終還是入獄,成了活生生被父母的溺愛送進監獄的案例。
哪怕是親情,沒有界限感的愛,也是“變態”。
韓國有一檔爲觀衆和明星嘉賓解決苦惱的脫口秀節目,一名高二女生在節目中大吐苦水,稱父親對自己過度的肢體接觸,嚇的她不敢回家。
她說只要她回到家,和父親四目相對,就會被親,父親還用舌頭舔她的臉。
甚至父親還會在她洗澡的時候直接開門進來。
女兒不想讓父親進浴室幫忙洗澡,父親卻還責罵女孩不懂事,說:孩子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啊…
不出意料,這位父親的強盜邏輯,被一貫犀利的網友評論說是“變態”。
去年11月,演員黃磊也因爲一條給女兒洗澡的微博惹起了爭議。
于是,就有人覺得,孩子大了,爸爸就不應該給女兒洗澡了。
算起來,黃磊的二女兒已經滿5周歲了,確實也不小了。
而且有媽媽,有姐姐,的確不應該再讓爸爸幫忙洗澡了。
這樣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我們周圍。
比如,在女更衣室、女澡堂,卻總是不斷有小男孩闖入,這讓很多女孩子的父母感到頭疼。
很多人會說,何必這麽認真,小孩子懂什麽,都是大人想的太龌龊。
其實不然,從心理學來說,孩子1歲左右就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和爸爸媽媽的身體産生好奇。
3歲是孩子性別意識的分水嶺,因爲這時候孩子已經可以簡單區分男孩和女孩,也開始有了羞恥心。
所以,3歲之前,親子共浴是很好的性教育方式。
但3歲以後,異性親子共浴,無論是在家還是在澡堂,都要盡量避免。
家長可以利用這個關鍵的時期,對孩子進行最初的性教育,幫助他們區分性別,以及強調保護自己的身體和隱私。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曾經說過:
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爲變態的掩飾。
02
曾經,朱雨辰媽媽在節目《我家那小子》中的“賢妻良母”言論,讓人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朱媽媽那密不透風的控制和令人窒息的“瘋狂”的愛。
“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
“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的”;
“我完全沒有自我……,我在家裏的位置就是我頂兩個菲傭”。
……
朱雨辰的媽媽已經72歲了,她爲了不讓兒子做飯,就背著東西跟著兒子跑劇組,兒子在哪兒拍戲,她就跟到哪兒;
因爲不想看到兒子被打,她不許朱雨辰接古裝戲和武打戲;
怕兒子上火,她幾十年如一日的給兒子榨果汁,每天淩晨4點起床給兒子熬梨湯;
甚至朱雨辰的每一段感情她都知道,還都會幹擾。
被媽媽控制了39年的朱雨辰,曾經跟她大吵“你這樣會把我搞死!”
他一直想逃離媽媽的掌控,從上海跑到北京上學,畢業後,又選擇留在北京。
但,媽媽總會使用苦肉計:回家時,他發現媽媽總是在哭“我怎麽這麽沒出息,兒子就這麽離開我”。
這種密不透風的愛,就像是孩子的枷鎖。
我把自己都給了你,你怎麽能不聽我的?你這輩子該怎麽活應該由我來決定。
但父母的控制欲太強,子女們都過得不太好。
朱雨辰對待愛情消極妥協,性格隱忍不自信,朱雨辰的姐姐覺得自己做不到母親那樣,“我負不了這個責任”,陷入了恐婚的狀態。
一個健康的家庭,應該是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孩子有自己的生活。
父母自我沉溺地爲孩子付出一切,反而會成爲孩子沉重的負擔。
以愛之名的控制是對孩子生活能力、思想的病態絞殺。
這種來自父母畸形的愛,不會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成長,反而會壓抑、扭曲他的世界觀。
《少有人走的路》裏說,愛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愛者與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爲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但也應尊重孩子成長的選擇,無知的溺愛不是愛,是害。
在美國教育體系中,有一個著名的“二十碼法則”。
這個法則的字面含義,是要求家長與孩子保持至少“二十碼”的距離。
而這個法則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倡導父母不必時時處處圍著孩子轉,而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
03
每一對溺愛孩子的父母背後,都有一個社會巨嬰。
社會巨嬰的危害有多大?
去年,上海街頭,一個上了年紀的阿姨走著走著,一個男子從後面沖過來,把她抱起來,狂甩狂打。
老阿姨掙紮,但是男子毫不理會,最後老阿姨踉跄,摔倒在地。
看到這一幕,周圍的保安連連上前,試圖阻止男子瘋狂的舉動。
但沒想到,男子更過分了,他先是脫下自己的衣服,摔在老阿姨臉上,又拽著阿姨的領口,進行毫無人性地拖拽、毆打。
讓人不寒而栗的是,這個老阿姨,正是發瘋男子的親媽,親媽啊!
是什麽仇什麽怨,能讓兒子對瘦弱無力的母親大打出手?
原來,事發當天,男子向母親索要2萬塊錢還銀行貸款,但母親說自己沒錢。
男子便讓她去向親戚借,母親不同意,他就直接動了手,對自己的母親又是摔又是打。
這一幕看得人又心酸又毛骨悚然。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有些“巨嬰”,把啃老當作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地拒絕長大。
他們雖然生理年齡已經是成人,但心理年齡仍似嬰兒般。
這些人,極度自私,只知道一味向父母、社會索取。
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像沒斷奶的嬰兒一樣撒潑、哭鬧。
去年盛夏,一個阿婆頂著烈日在街頭幫自己的兒子找工作。
而自己的兒子,一個手腳健全的成年男人,卻整天就知道在家吃飯、睡覺、打遊戲、啃老。
這一啃就是二十多年,還要靠自己母親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度日。
赴日留學歸國的25歲青年,對著前來接機的母親就捅,連刺9刀,母親性命垂危。
而原因竟然僅僅是因爲他覺得母親給的生活費不夠。
這些長不大的巨嬰,絕對的以自我爲中心,沒有規則意識,甚至是沒有道德約束,認爲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
2017年6月,武漢一位名牌大學女博士因爲自己遲到,錯過了登機時間。
她不改簽不退票,就非要坐這趟飛機。
溝通無果後,囂張跋扈的女博士沖進櫃台,對著值機員的臉狠狠扇了幾巴掌。
還一邊嚷嚷著:“我就遲到五分鍾怎麽了?”
2018年1月,高鐵上,一群背著行囊的兵哥哥剛上車,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沒買到票的乘客開始抱怨:“當兵的怎麽不給別人讓個座?”
于是,明明買了坐票的兵哥哥們,排著隊背著重重的行囊站在高鐵車廂裏,而巨嬰們美滋滋的坐在位置上。
有些巨嬰就是垃圾人的化身,他們滿身牢騷、抱怨、憤怒、嫉妒,自己的錯誤都怪到別人身上,把自己身上的垃圾情緒,完全隨機,沒有緣由的傾倒給別人,真是誰碰誰倒黴。
還記得去年重慶公交車墜江吧。
不就是因爲劉某自己錯過了站,要求臨時下車被拒,就開始撒潑、動手,最後讓整整一車人,爲她的垃圾情緒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可見,巨嬰的傷害力有多大!
這個奇葩的群體,以爲誰都是他父母,都得慣著他。
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付出,過分的溺愛,可能讓在驕縱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依賴,他們並不會感激,反而會覺得理所當然。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一切都讓給孩子,爲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中國式巨嬰,父母尚可容忍,而社會卻沒有那麽仁慈。
該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了,別讓自己辛苦付出養大的成年人活成了畸形嬰兒的樣子。
04
高曉松曾經在《奇葩說》中提到:“我好爲中國的父母悲哀,仿佛他們都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獨立的人格,他們不配有自己的親密關系,就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
的確,太多中國的父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變成了“失我老人”。
之前有個新聞,河南一位六旬老人,一直把女兒視若珍寶。
女兒長大後,離開家,一直在外地工作。
前一陣,女兒談了外地的男朋友,老人擔心女兒將來遠嫁,不能留在自己身邊。
有天,他忽然就情緒失控,反鎖了家裏的門,把家裏能扔的東西都從窗戶扔了下去。
然後自己坐在七樓的陽台窗戶上,激動哭泣。
盡管他雙目失明的八旬老母一直勸說,鄰居親友、消防員也極力安撫,但他還是跳下了7樓,當場身亡。
可悲可歎。
父母是愛孩子的,但這份愛不是把孩子和父母綁在一起一輩子。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爲了相聚,唯獨父母的愛是爲了別離。
父母要允許長大的孩子從你的世界慢慢飛走,但孩子也要記得回報父母這份牽挂的愛。
親子關系不是永恒的占用,爲人父母,是一場關于愛和分離的修行,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感到童年的貧瘠,也不會讓孩子感到成年的窒息。
該呵護的時候,就給孩子最濃烈的愛,該退出的時候,就勇敢體面的放手。
我爲我活著,你爲你活著,但我們都獨立、健康、完整,然後才有快樂可言。
歡迎小夥伴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社會各界人士熱議的公衆號,您關注了嗎?
溫馨提醒:微信改版後,爲了方便大家更快速找到【獅城abc】,請動動小手置頂本公衆號或者設爲星標哦~麽麽
往後余生
祝您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