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interest優選
NHK的一個訪談紀錄片,看哭了很多網友。
“感動,這才是真正的大神啊!”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
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
“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曆最低得主”…
當時只有43歲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間,從一個公司最底層的小職員,變成了有無數粉絲打call的“平民英雄”。
但他本人卻在領獎後,奇迹般地從公衆面前消失了近16年……
1.“我根本不配拿這個獎”
和其他拿諾貝爾獎的學術大牛不一樣,田中耕一的人生,平凡得像一條鹹魚。
大學念的是電氣工程,不僅跟化學沒有半毛錢關系,還因爲挂科留了一級。
好不容易混到大學畢業,想去索尼工作,第一輪就被刷了。
後來還是有人介紹,才去了島津制作所,在企業底層搞了近20年的儀器研發。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公司,田中耕一都沒有什麽存在感。
“害羞到幾乎沒什麽朋友,更沒談過戀愛,一直到35歲才通過相親結了婚。”
雖然他喜歡很動手做實驗,也從未想過要成爲什麽了不起的科學家。
要說田中耕一身上最大的特質,大概就是省吃儉用。
因爲從小在貧寒的家庭長大,就連隨手扔掉一團廢紙,都會被奶奶念叨說:
“太浪費了,明明可以留著擦鼻涕哇。”
所以他唯一一次在公司得到褒獎,也是因爲他的省吃儉用……
那是在1985年,26歲的田中,在一次工作中,不小心操作失誤,把甘油倒入钴試劑中。
因爲覺得钴試劑挺貴的,丟了怪可惜,從小就習慣勤儉節約的他,決定將錯就錯,把測試進行到底。
沒想到竟然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離了——這在之前,可是很多科學家想破了腦袋,都沒能搞定的。
這個意外成果,使田中耕一發表了他人生中的唯一一篇論文——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
他的老板也很高興,給了他約合人民幣700塊的獎勵。
對此,剛工作了兩年的田中還挺不好意思的:
“這次實驗,完全是由于我對化學的無知,把不該放一塊兒的東西混到了一塊兒……”
2.“晴天霹雳般的人生巨變”
田中根本沒意識到,這個偶然的發明有多麽了不起。
他也萬萬沒想到,自己所在的島津制作所,在申請專利後,利用“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暗戳戳地賺了將近1億人民幣。
而田中卻在公司底層一線工作了近20年,壓根兒沒升過職。
如果不是因爲一通看似莫名其妙的國際電話,田中的人生,或許還會繼續鹹魚下去。
那是在2001年10月9日,和平常一樣,在公司老老實實上著班的田中,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裏的人很奇怪地說著英文,田中只勉強聽懂了“恭喜”,心裏想著不是詐騙吧,就默默地挂了電話。
誰知道,分分鍾公司電話就響炸了。
公司同事都沖過來說:“天呐,你得了諾貝爾獎?!”
就這樣,沒有一點點防備,田中耕一的名字就上了頭條。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問:“這人誰啊?”
學術界大咖紛紛表示“額,這個人嘛,確實不熟”,當時的日本首相也說“這是晴天霹雳的消息”。
很快,得知這個爆炸消息的媒體和日本民衆都聞風而動。
都跑去了田中耕一所在的島津制作所,想看看這是何方神人。
在咔嚓咔嚓的閃光燈下,日本最年輕的諾獎得主,畏畏縮縮地現身了。
面對著數不清的攝像機和話筒,從未見過這種大陣仗的田中耕一,連雙手都不知如何安放。
田中耕一的家人,反應也很有趣。
養母看到他出鏡時驚呆了——哈?竟然不是跟他同名的人?
而他的妻子,甚至在他接受采訪時“頭暈暈地”打電話來確認:
“田中,這,是真的嗎?”
跟妻子解釋完後,局促不安的田中,不停地面對鏡頭鞠躬。
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聲音顫抖著的道歉:
“今天穿工作服見各位,實在抱歉,我應該換個西裝的。”
去領獎的時候,終于換上了西裝的田中耕一,似乎應該更自信一些。
但在領獎現場,在那樣的榮耀時刻,他依然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頭疼表情:
“Leave me alone,我只想一個人靜靜。”
他覺得自己配不上這麽多的鮮花,和這麽高的褒獎。
“一次失敗卻創造了震驚世界的重大發明,真是讓人難以啓齒。”
頒獎禮後,田中便像明星防狗仔一樣,突出重圍,消失在人海。
3.“真正的逆襲”
轉眼,17年過去了。
諾貝爾獎帶來的喧囂,似乎在田中耕一的低調回避中,慢慢沉寂了。
很少有人會去想,當年那個連頭都擡不起來的獲獎者,現在怎麽樣了?
NHK的最新訪談中,已經60歲的田中,居然很爽快地出鏡了。
大家很驚訝地發現——盡管他頭發都白了,卻看起來自信多了!
原來,一直擔心自己配不上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在獲獎後,也曾在焦慮和困惑中度過了一段時間。
雖然一夜之間漲粉無數,但還是有很多人都覺得田中不過是走了狗屎運而已。
他的上司和同事也很尴尬:難道以後要叫他先生了嗎?
別人眼中的幸運,于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種負擔,他不停地問自己:
“那麽多專業研究者,把一生的時間貢獻給學術,都沒能獲獎…
我一個非化學專業的小職員,憑什麽拿諾貝爾化學獎?”
日複一日的靈魂拷問,讓從來沒有勝負心的田中耕一,開始在一間寫著自己名字的辦公室裏,暗暗跟自己較勁。
他一直按部就班的人生,終于有個一個嶄新的目標——要成爲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的人。
像一個真正的學者一樣,他把全身心都撲在“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以更容易檢測疾病”的研究上。
在實驗室埋頭研究了15年之後,他成功了。
一年前,很牛X的國際科技期刊《NATURE》,發表了田中研究室的突破性成果:
“能提前30年,從幾滴血中檢測出阿茲海默症的征兆。”
雖然不知不覺,就熬白了頭。
但這一次,說起自己的研究成果,田中耕一的眼睛裏,有了光。
對著鏡頭拍照時,他的臉上,也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從獲諾獎到現在,田中耕一用了17年的時間,總算跟自己握手言和。
走路時,60歲的他,終于能挺直了腰板。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點好看,真的會變好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