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我帶寶寶去母嬰店,店裡的營養師說寶寶缺鈣,說得很嚇人……」
這位媽媽說,一開始聽到對方說寶寶缺鈣如何如何,確實慌了神,可後來對方就開始推薦起店裡的產品了,覺得有點不對勁,就來問問小南「寶寶到底要不要補鈣」。
說起來,在這麼多營養元素裡,還真是「鈣」的風(誤)頭(會)最(也)健(多),有類似疑惑的媽媽,也遠遠不止這麼一位。
什麼是鈣?鈣有啥作用?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之一,位於碳、氫、氧、氮之後,為人體第五大元素。一般來說,一個健康的成人體內,會有1000-1300克的鈣,約佔體重的1.5%~2.0%。
這當中,99%的鈣以骨鹽的形式,存在於我們的骨骼和牙齒中,剩下的分布在細胞外液中。
這段要是沒耐心的話,略過即可,反正鈣這玩意我們也看不見。
除了是構成我們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在維持人體循環、呼吸、神經、內分泌、消化、血液、肌肉、骨骼、泌尿、免疫等各系統正常生理功能方面,鈣也是一把好手。
可以這麼說,沒有任何一個系統的功能跟鈣無關,鈣的代謝平衡,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健康和生命。
寶寶要不要補鈣?
先來看看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鈣攝入標準(如圖)
這300毫克左右的鈣,哪裡來?母乳、配方奶。
母乳的含鈣量很足,配方奶只要是正規合格的產品,也有充足的鈣,只要寶寶是正常足月出生,每天正常喂養,消化吸收功能也沒問題,一般6個月內都不用補鈣。
有些爸媽會說帶寶寶去體檢,結果顯示骨密度很低,「這是缺鈣嗎?」
首先,目前並沒有標準的兒童骨密度檢查辦法,所以不能以骨密度高低來判斷鈣。
那通過末端血來進行微量元素檢測呢?末梢血檢測並不能保證取血時不被組織液稀釋,它連血液水平都不能代表,還能代表鈣?
枕禿、盜汗這些是不是缺鈣?
這些啊,一般都是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是缺鈣的表現。
很多寶寶都會枕禿,尤其是兩三個月到1歲之間,寶寶每天躺在床上的時間很長,腦袋跟枕頭接觸處很容易發熱出汗,然後會頭皮發癢,可小傢伙又沒法用手抓,只能通過左右搖晃頭部的動作來撓癢,一摩二擦的,頭髮就遭罪了,枕禿就這麼來了。
盜汗的話,先想想寶寶睡前是不是活動過多?小傢伙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也不健全,是很容易出汗。
還有睡前吃了東西、穿蓋太多也是盜汗的常見原因。
而缺鈣,人家傲嬌著呢,寶寶除了因種種原因鈣的攝入量不足,還要有股骨鈣化不良、X型、O型腿等佝僂病症狀,以及缺乏維生素D。3個都齊活了,才有可能說寶寶是缺鈣。
記住哦,是3個都要同時滿足。
盲目補鈣危害大
如果寶寶確實缺鈣,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充,但這類寶寶是少數,大部分情況是:爸媽盲目給寶寶補鈣,鈣攝入太多。這樣做的危害非常大:
首先給腸胃功能和腎臟功能增加負擔,消化不良、便秘、厭食、血尿甚至結石都有可能;
還有可能會讓寶寶的骨骺線提前閉合,影響日後的身高;
如果血鈣濃度過高,會對寶寶的視力、心臟帶來影響,甚至血管硬化都會出現在小不點身上哦;
還有哦,人體的各種營養素的含量都要「遵守規則」,才能保持平衡狀態、相互促進吸收,如果鈣的含量過高,鐵、鋅、鎂這些的吸收就會被抑制住了,還讓不讓寶寶健康成長了?
寶寶真正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
其實,就算要補鈣,也是補充維生素D,所謂的佝僂病,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沒說是什麼「缺鈣性佝僂病」吧?
維生素D能協助鈣的吸收,否則吃進去再多的鈣,寶寶也吸收不了那麼多。
而且一旦寶寶體內的維生素D儲量告急,鈣、磷等代謝就跟著紊亂,骨骼就不能正常鈣化,很容易變軟、彎曲最後就畸形了。
所以寶寶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喂養或者是混合喂養,出生後都要補充維生素D。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則每天要補充800-1000IU,3個月後再降到每天400IU。
那麼這些維生素D從哪裡補充?食物中的含量太少,主要還是靠維生素D製劑(沒有的話維生素AD滴劑也可以替代,只要配比科學,維生素D不少於400IU就可以)。
對了,如果天氣好,爸媽再讓寶寶曬曬太陽補充一些維生素D吧。
像冬天可以在上午6-10時、下午16-17時讓寶寶曬半小時左右,但陽光強烈的時候不要直曬,最好再給寶寶帶上帽子。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