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去年新生兒人數連續5年下滑創8年新低。(聯合晚報檔案照)
作者
侯佩瑜
移民與關卡局屬下的生死注冊局剛公布了2018年的全年報告,當中包含生育與死亡數據。裏頭一堆不漂亮的成績:
1、去年我國只有3萬9039名新生兒,這比前年(2017年)的3萬9615人少了576人,即少了1.5%。這也是自2014年來連續第五年新生兒人數下滑,並且是8年來的新低點。
2、我國的整體生育率也跌至1.14,遠低于2.1的人口替代水平。近年來維持在1.2的整體生育率,繼2017年降至1.16後繼續下跌。
3、我國華族和馬來族新手媽媽的中位數年齡,去年也進一步拉高。華族爲31.4歲,馬來族則爲27.8歲,各上升0.1,顯示有更遲生育迹象。殊不知,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生殖能力也隨著下降。
4、就死亡數據來說,去年爲2萬1282人,比起前年的2萬零905人上升1.8%。死亡人數自1998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當時死亡人數爲1萬5657人而已。
人口自然增長過去五年持續下滑。(移民與關卡局/侯佩瑜制圖)
簡單來說,就是“國人不愛生、人口又老齡化,人口替代沒著落”,而這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接受媒體采訪的教授一致認爲,若生育率繼續下降,真的不是辦法,這下政府可能要出下策了,考慮放寬移民政策。
光是提個建議,八字都沒一撇,紅螞蟻已經可以想象到民衆的一遍謾罵聲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恩賜告訴《新明日報》,對于未來經濟前景不穩定的擔憂或讓國人缺乏安全感,加上一直存在的遲婚和生活費問題,使得生育率進一步下滑。
“若要維持我國經濟與應付老化問題,除了讓靠科技和雇用年長者,人口替代仍有其需要。若不能靠自然方式,那或得在移民政策上謹慎放寬,但必須確保新移民是來補足而非與同能力的國人競爭。”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回複《海峽時報》詢問時也認爲,若生育率繼續下降或得出此下策,但應視爲最後途徑。
此外,議員黃國光今早也通過面簿詢問公衆對生育率下滑的看法,並表示會在國會提問,至今有129則留言提出意見,26人轉發。反應一般般,看來國人對于生育真的不太感興趣啊。
在留言中,很多父母把生育率下滑的原因歸咎于育兒假太短,他們建議延長育兒假,並根據育有的孩子人數來調整育兒假的長短。目前無論你有多少個孩子,在職父母每年各有六天的育兒假。
這位媽媽說,她有三個孩子,6天的育兒期怎麽夠?一次手足口症或是病毒感染,育兒假就用光光了。像她是比較幸運的,即使育兒假用完了,還有媽媽的幫助,可以照顧留在家養病的孩子。但那些沒有長輩幫忙的父母呢?或者是單親家庭呢?這些父母只能拿無薪假期照顧孩子嗎?
這位媽媽也同意說,如果沒有長輩幫忙,媽媽放完四個月産假後,孩子就要送去托嬰中心。而孩子因爲太小,免疫力低,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托嬰中心很容易生病,那父母得請假留在家裏照顧,六天的育兒假絕對不夠。
其實,也是三個女兒的爸爸黃國光議員也感同身受,早就在國會上建議延長育兒假,並根據育有的孩子人數來調整育兒假的長短,不過答案是令人失望的“No”。
但黃國光議員說,他還是會爲大家繼續爭取。
想必這是一場持久戰。
除了育兒假,國人也認爲學前教育費用太貴。即使有補貼,本地私人幼兒園的費用也太高,較便宜的政府幼兒園的學額等候名單又很長,養大一個孩子的費用讓他們吃不消。
紅螞蟻要列出雙薪父母的苦楚和已婚夫妻不想生的原因,將會是一匹布那麽長。隨手一抓就包括:育兒假不夠;産假太短;上有老下有小,費用大吃不消;人工受孕費用太貴;小孩會耽誤個人職場升遷;爲接送孩子以致上下班時間被綁死。
不僅僅是因爲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或空間不夠大(楊莉明部長名言:“做愛只需很小的空間”),導致他們太累或沒有心情行房,這並不是夫妻面臨的最大的“生育障礙”。
要提高生育率,除了國人在床上努力外,看來政府也不能“隔床觀火”,需要對症下藥,在政策上給予年輕夫妻更多幫助,例如增加育兒假、延長産假、增加政府托兒所學額,避免走到放寬移民政策那一步。
【更多好讀】
*
新加坡托兒所出狠招:家長遲接孩子5分鍾罰50元
*
懷孕生子由國家設立機構照顧?人連禽獸都不如
*
新加坡孩子中文學不好,是家長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