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唐駁虎
中美貿易戰終於開打了。這是一個轟轟烈烈的大時代。
大時代里,各種以訛傳訛、胡說八道的也不少,所以,筆者還是有責任說點什麼,正本清源。
川普乾了什麼不需要我重複了,直接跳到6個半小時後的中國回擊吧。
北京時間早上七點整,中國商務部公布了第一份回擊清單,擬對約30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
【中國怎麼只反擊30億美元?】
第一部分共計120個類目,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
第二部分共計8個類目,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不少人看完新聞非常不滿,甚至激動而憤怒地開罵,怎麼對美反擊額度只有區區不到30億美元?
看書學習要認真,更要仔細看好看懂,不然就只能是不及格學生。
這個反擊,很明確地寫著,是「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也就是回擊美國15天前公布、今天生效的鋼鋁關稅的,不包括今天川普新宣布的措施。
也就是說,這僅僅是中國的第一輪迴拳。不要搞錯了!
當然,也有認真的讀者,找到了有媒體統計的海關數據:
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鋁及鋁製品103萬噸,合37億美元。鋼30萬噸,3.7億美元;鋼鐵製品440萬噸,102億美元(占到中國對美總出口的2.4%)。
於是自然又覺得不甘心了,美國的關稅涉及中國出口140多億美元,中國政府怎麼就光反擊30億?還是力度不夠啊!
其實不是這樣的。
媒體所查詢的海關數據,指的是這一類別下所有的出口類目。而美國商務部提出的所謂鋼鋁232調查報告,及其加征關稅措施,遠非涵蓋類別全部。
(筆者敢說,所有的媒體,包括財經專業媒體都壓根沒看過這些報告)
按國際海關稅則代號,美國提出的鋼鐵,主要包括72大類的鋼鐵,也包括73大類的鋼鐵製品,涉及的鋁產品則是76大類鋁產品下的部分(不是全部)。
鋁的232報告提供了中國的相關類目下,2017年1-10月對美出口額14.68億美元,預估全年對美出口額17.6億美元左右。
鋼的232報告提供了中國的相關噸數78.4萬噸,不過沒有給出對應金額。
筆者時間精力所限,就不一一查這上百個分類稅號了,按30萬噸鋼48萬噸鋼鐵製品結合比例估算,大約是9億美元左右。
按川普確定的方案,美國要對中國9億美元的出口鋼加征25%的關稅,18億美元的鋁加征10%的關稅,大概是4億美元——瞅瞅這傢伙的造勢和咋呼能力。
那麼,中國反過來,給美國20億美元的豬肉廢鋁加25%關稅,10億美元的果品葡萄酒加15%的關稅,合下來就是6.5億,實際上是加了50%返還的,至少也是對等的。
來而不往非禮也!
不過,作為負責任的大國,自然也應有理、有據、有節。中國針對鋼鋁部分的反擊,自然符合這一原則。
【川普的600億美元,要幹什麼?】
鋼鋁關稅這一回合,懂行的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個熱身而已。對中美雙方都無關痛癢,幾乎都可以忽略。
但接下來的事件,足以讓全世界都屏住呼吸——這是中美兩個世界大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貿易大戰,史上從來沒有過。
所有的媒體都這樣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2日中午在白宮簽署針對中國的總統備忘錄,宣布基於「301調查」結果,將對約6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
川普要對中國出口動手,這不是新聞。但,他具體想對中國的那些產品類目出手?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
實際上,川普還沒有正式出手。
川普只是以「總統備忘錄」的形式,對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下達指示,要他負責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15天內公布針對的商品清單,隨後公示30天。
也就是說,正式清單可能得到4月7日才公布。
但其實,就在川普簽備忘錄前不久,萊特希澤22日周四在參議院作證時,就已經列出了對中國徵收關稅可能覆蓋的十大高科技產業。
而這每一個產業,都是從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國製造2025》里直接搬出來的:
1、新一代信息技術;
2、高檔數控工具機和工業機器人;
3、航空航天設備;
4、海洋工程裝備;
5、高技術船舶;
6、新能源裝備;
7、高鐵裝備;
8、農機裝備;
9、新材料;
10、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
萊特希澤對參議員們說,它們是中國在《中國製造2025》中計劃主要發展的產業,中國要運用科技、投入幾千億元,達到國際領先,如果讓中國如願以償,就對美國不利。
萊特希澤還說,中國表示,以上每個產業都要在兩三年時間內實現自主研製和應用,到2025年基本上達到國際領先地位。
美國的目標已經非常清楚了,瞄準的就是中國的強國戰略。
對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還表示,已經預料到「(中方)會有一些極端的報復,但我認為那不會是世界末日。」
【原來這不是貿易戰,就是想耗一耗敵人?】
啊?!
造勢喊了那麼久。原來這就不是貿易戰,跟什麼減少1000億中美貿易逆差、解決美國藍領工人就業都沒啥關係,就是為了挫一挫中國的高科技發展銳氣?
就是一個傲嬌的買家,不惜付出被懲罰的代價,就是想拖慢一點賣家的發展速度?
笑死我了,多大點事呢。
本來,按國際投行的計算,如果美國對總額達600億美元的中國高科技出口產品徵收20%的關稅,這對中國出口增長的影響可能在0.7個百分點左右,最終會拖累GDP增長約0.1個百分點——也就是GDP增速從6.9%變成6.8%這樣。
如果美國發狠對全部中國製造品——2017年大約5000億美元徵收20%關稅,這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世界貿易大戰,中國受到的影響就會比較大,GDP增長會降低一個百分點,也就是從6.9%變成5.9%。
筆者對此還持保留態度——對美出口雖然大,但也只占中國總出口的20%(已算上經香港轉口部分),中國GDP的3.6%。
別說20%關稅不可能就能全毀——就是全毀了,還有歐洲東南亞拉美非洲的80%部分還在。
實際上,在中國2017年的整個GDP版圖裡,全部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貢獻率僅為9.1%。美國所占的比重就更小了。中國又不是像韓日這樣的小國,光指望著靠出口過日子。
當然,出口行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還是會受到一定影響。
所以筆者的前一篇文章,特別重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問題。
結果2018年頭兩個月,中國的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全部取得同步高增長,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率達19.5%,占出口總值的20.2%。
而且這還是在人民幣匯率從6.9猛增到6.3,升值近10%的相當不利環境下取得的。如果以美元計價,增長就更為猛烈。
以這樣的競爭力,20%關稅構不成毀滅性殺傷。而對美國人的生活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2017年一整年,川普的全部工作重心,都花在了減稅法案上。但實際給美國個人所得稅總額帶來的減少,預估不過每年300多億美元(主要是給公司減稅1200億)。
川普敢對中國產品普征20%關稅,理論上是能收個1000億美元挺有賺頭,可受到的反制重大損失且不說,那減稅法案的意義何在?對美國公司、美國民眾生活的衝擊又如何?
國際投行和智庫的計算都認為,爆發貿易戰,美國經濟自身受到的傷害要更大,可謂「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原來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已成美國眼中釘】
現在看,川普當然不敢大打,中打和小打還是要來一下的,話都放出去了。
對著中國的整個出口產品結構,下層的服裝鞋類、玩具日用品關係民生不敢動,中下層的鋼鋁,也就是虛晃一槍造個勢(因為中國根本不是對美鋼鋁出口大國),甚至中上層、也是最大宗的機電產品、信息產品,因為不敢大打也沒動,結果最後就衝著頂層10%,最少的高科技產品來了。
真是出乎意料的給面子啊。承讓承讓。
不謙虛地說,被點名的領域,中國和世界頂尖水平的確還有不少差距。
現代工業精密與極端製造最頂尖的兩顆明珠——發動機和晶片製造還沒有真正拿下,航空航天設備、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也不夠成熟。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還在努力。
離中國製造2025的達成目標,也還有7年時光。可就這樣,美國人就已經坐立不安了。甚至不惜冒著料定的「極端的報復」,也要出手一把,就是想拖慢一點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速度。
按萊特希澤在川普簽字會上的原話:技術可能是我們經濟中最重要的部分。有4400萬人在高科技領域工作。沒有哪個國家有像美國那樣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確實是美國經濟未來的支柱。
沒錯,對中國也是。
所以,美國不惜代價也要想著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實際上頂天也就挫一挫)。中國自然也要不惜代價發展自己的高科技產業。
研究開發簡稱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縮寫:R&D),是指企業、大學及國家的機構所開展的項目研究與科學發展活動。
中國2015年的研發費用為1.4萬億元,占全世界超過20%,按購買力僅次於美國,超過歐盟28國總和,日本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僅按匯率也超過日本,達到了整個歐洲的56%。
而到2017年,中國全國研發費用又增長到1.75萬億元,按購買力應該是已經超過美國。
日本文部科學省年度統計報告,藍色為政府投入,黃色為企業投入,灰色為外國投入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早已不是由政府主導乃至唯一承擔科研投入的模式了。全國研發經費,近八成是企業自行承擔的,在全世界也是比例最高的之一(歐美的企業研發費用比例只有六成左右)。
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最直接的風向指標體現在專利數量和質量上。
同樣在川普簽字會上,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頗為自得地說道:智慧財產權是我們的未來,今年六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將頒發第1000萬項專利,1000萬項專利,這絕非偶然。任何一個國家對此都望塵莫及(There’s no country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that remotely approaches that.)。
呵呵,老頭,更新一下數據吧。
2017年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署頒發的有效專利數是714.8萬件(其中境內申請人620.4萬件)。考慮到美國專利局是1802年成立的,中國專利局是1980年成立的,差了快200年,還要說望塵莫及麼?
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從2011年起已成為專利申請第一大國。到2016年,中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量首次超過美、歐、日、韓的總和。
根據歐洲專利局今年3月7日的通報,2017年首次有一個中國企業(華為)在歐洲提交了最多專利申請,以2398件名列首位。
傳統上,科技創新是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核心競爭優勢。但現在中國的資金投入(購買力平價)和人才投入都是世界第一,再加上高效的執行力度,必然要帶來科研成果的爆炸性成長。
【原來這是一個工業國對農業國的「侵略」】
當然,中國的研發能力達到中國人心目中的願景,至少還有7年、10年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但研發是先導牽引,製造又是另一回事。
按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統計,早在2006年,中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份額就已經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到2014年,中國的占有率24.2%排第一,美國13.1%第二,德國8.8%第三,很不幸,日本連韓國和法國都比不上了。
日本文部科學省年度統計報告
也就是說,不要說什麼2025,就是現在,川普已經覺得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已經是一個快速壯大的怪物了,要趁還沒有完全羽翼豐滿之前,猛砍幾刀才是正事。
根據美國媒體從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打聽得到的信息,對於每年總值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美國將徵收25%的重額關稅。
這些產品包括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現代鐵路裝備、航空器材、高端電池、高端機械電工設備、信息與通信設備,共有1200-1500個類目。
筆者其實有個疑惑,為什麼中國媒體幾乎都沒有點出川普備忘錄和簽字會的名字?白宮網站可是大標題專門突出告知的:
「Targeting China’s Economic Aggression」——「針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什麼是中國對美的「侵略先鋒」?以前是襯衫襪子,現在是高科技產品。
而中國要拿什麼來對等報復它呢?美國的蘋果、梨、橘子、乾果、豬肉、西洋參。當然,下一輪的重頭,一定是大豆。
網友們不禁感嘆,這是一個落後農業國,對一個發達工業國挑起的貿易抗爭啊……
【川普的傲嬌背後,只能是無望的抗爭】
川普能贏麼?征150億美元稅,打擊600億美元中國出口,了不起遲滯中國高科技產業一兩年。
中國的R&D投入還在不斷增長,美國的戰術再怎麼精妙,也阻擋不了戰略的頹勢,更掩蓋不了美國種種優勢稟賦的喪失。
十多天前,倫敦大學經濟學教授斯坦丁就對德國之聲(正經德國外媒)表示,特朗普現在把矛頭指向中國,這隻顯示出,美國已失去了該領域的霸主地位。
「這可頗有諷刺意味」,他指出,「突然間,中國成了平起平坐的競爭者,美國不再是叢林之王」。
斯坦丁說,全球正進入一個意味深長的權力移位階段。
他認為,特朗普正試圖重新扮演「叢林之王」的角色,並不惜使用保護主義措施,以期阻止中國實現類似的上升。不過,他不相信這會奏效。他說:「中國實在太大、太富於動力,美國的招術很難成功。」
因為中國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完整配套的產業鏈條和勤勞精明的產業人員,任何產業,只要中國掌握了製造技術,世界其他各國就自動喪失了比較優勢。
從服裝鞋帽到高鐵電信,再到未來的晶片航空,每一個細分行業,無不如此。
中國崛起改變全球力量態勢,必然要打破西方民族和國家的既得利益。有的國家主動適應形勢,有的國家試圖抗拒變革。尤其對像美國這樣年輕的「天選之國」而言,可謂是亘古未有之大變局。
但想憑藉關稅壁壘就能戰勝經濟規律,就像當年的大清想靠閉關鎖國就能逃避西方的機器工業一樣,那是無望的抗爭。
不過,連個反抗都沒有,這又算什麼大國?連個大國對抗都沒有的時代,那不是太無趣了麼?
騎驢看唱本,咱走著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