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學姐
本科背景
河海大學 水文
GPA:81.74 語言:81
錄取結果
1心路曆程
初衷
對我而言,越是長久待在熟悉的環境,越是容易身陷“舒適圈”。那麽,既然消除這種“惰性”和“慣性”本身難度太大,索性徹底換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從頭開始——這是我決心留學的初衷。
決定留學後,知乎、貼吧、有類似經曆的學長學姐、各種線上能直接咨詢的中介、各種全球高校排名及學校官網,都是了解留學的途徑,可以知道最基本的留學申請機制和要求。
咨詢各類人士之後,所有人都對我表達過同一個觀點,就是申請准備越早開始越好,語言、績點、科研、實習,怎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是一個長期奮鬥的過程。
果不其然,這一結論我也完全符合,如果我早一兩年堅定留學的想法,均分不會停留在一個尴尬境地,也不會受此束縛不敢大膽嘗試更好的項目,最後也一定會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因此一定是越早開始准備,過程越輕松,結果也最令人滿意。
期間我和一些已歸國留學生有過很多次交流,得到的信息是在留學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抛開個人因素來說,留學生回國求職並不比國內2-3年全日制碩士有明顯的優勢,這對很多人而言,都可能是在抉擇是否出國時很看重的一點。
所以我也想了很久,“想要留學”對我來說究竟是“想得到什麽”?我確定比起考研、找到一個安穩的工作,我會更願意要一個“改變”的機會,更願意選擇一種充滿挑戰的更有波瀾的生活,也並非追求留學生所謂表面的“優越”。
一旦想清楚了,在漫長的申請季就再沒有理由心猿意馬、搖擺不定;我明白留學從決定之後就不是一條簡單的路,也希望自己在下定決心之後的路上要堅定,要告訴自己即使會遇到許多困難,它們也不能夠撼動一開始的信念。
中介
這取決于你是否有把握比較全面地了解各國的學校和專業,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提升空間准確定位,是否有足夠的精力+時間合理規劃申請階段,以及是否有比較高的英文水平,能夠不落俗套地完成CV、PS等文書材料。
拿我自己來說,主要還是時間問題。大三的我同時要忙著刷均分、刷托福和科研項目,中介能幫助合理規劃時間,在我懈怠的時候督促我,考語言的時候安排了口語指導,幫我很高效地解決心頭大患。
准備了幾乎一整個大三暑假的文書快要定稿的時候,我的推薦教授對我的材料提了很多修改建議,包括我本人也會偶爾冒出一些靈感。
本來還擔心會不會因此和中介産生一些不愉快,但指南者的老師態度始終很好,也很尊重我的想法,所以我建議大家和中介多做交流,因爲反複磨合之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非常滿意文書的效果。
申請期間接到面試通知後指南者馬上給了我許多往屆同專業的面試經驗,指導我怎麽去准備,也安排了經驗豐富的老師給我模擬面試,這讓那一小段時間每天都惶惶的我安心很多,總結起來就是“省時省力”。
說到這裏要提醒一下大家找中介的時候要留心中介是否會和你共享申請信息,比如申請專用的郵箱和學校官方系統的賬號,這一點指南者給了我足夠的安全感。
我也是後來和同學聊天才得知並不是所有的中介都會讓學生能夠隨時登入學校的申請系統查看狀態和在第一時間收到相關的通知。
選校
一定要聯系好中介。因爲我的本科專業就很細化,當時還很意外指南者很了解我的專業,所以確認他們專業性不錯之後我就簽約了,之後我沒有太多猶豫就開始琢磨選校。
從專業背景來說,肯定是首選理工類學校,對研究生而言濃厚的學術氛圍比“綜合性”更重要,譬如同樣是港新地區,港科大與我而言比港中文更有吸引力。
尤其是細化到研究方向,Delft是一所位于荷蘭的在水利行業內鼎鼎有名的理工科大學,它的一些專業,比如說水資源管理、景觀設計都位列全球頂尖名次。所以盡管他的知名度可能遠遠不如加州理工、帝國理工這類學校,很多人甚至從未聽說過,但若能拿到offer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
從專業角度出發,中介一般能夠提供很多合適學校的綜合排名、專業排名、學科優勢等等信息,再尋找曆屆和自己背景相似的同學拿到的offer學校,圈定自己的擇校範圍。因爲中介是“多”爲“一”服務,所以能兼顧到本人的意願和優勢特點,比較順利地完成“擇校定位”。
除了最重要的本科學校、專業和均分之外,還要從生活方面考慮一下,父母和本人是不是能夠接受你獨自一人在異鄉求學、生活,尤其是對獨生子女來說,我覺得這一點不容忽視。
不僅是要了解到留學生的生活並非表面看上去輕松豐富,每一分收獲背後可能都有很多咬牙堅持,還有父母能不能承受對“子女年紀輕輕就可能在國外要面對‘孤立無援’這種境地”的擔心。
再從經濟方面考慮,留學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支撐,從地區來說,港新性價比>歐美。
2
工科申請應注意什麽?
關于科研
對于工科而言,科研重要性>實習,不同于商科專業的同學,低年級就能爭取到許多去企業實習的機會,工科生在本科前兩年專業知識儲蓄遠遠不夠,幾乎拿不到含金量高的實習,即使到了大三大四實習也大都是參觀各種項目、工程,略帶“遊覽”性質,並非真正參與其中。
而學校會根據你在相關的科研經曆中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來判斷你的學術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等。
所以“科研”可以說是這個學校了解你,最後決定是否要你的關鍵因素。因此多做一些與自己專業和所申請專業相關科研項目更具有“真材實料”:
①我覺得對本科生來說,最簡單的接觸科研的渠道就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自己組建團隊,盡可能去請能聯系到的學院甚至學校最優秀、資曆最好的教授當導師。
在大二時我有過一個作爲組員參與的校級大創項目,一年下來學到的東西有限,顯然這點履曆寫到簡曆上也十分量不夠,所以再到大三的時候,我猶豫再三仍然在最後關頭報了名。
當時時間緊迫,只來得及聯系到一個理想隊友,剛好又想起不久前有研究生學姐說到一位被許多學生推崇的教授,于是我們忐忑地聯系這位中意的老師,那個學期他正好在給我們上專業課,老師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當導師。
接下來准備項目申報、答辯、定爲省級、開始編程建模等等一切都很順利,現在我很是慶幸當時自己盡管顧慮許多,但還是決定去做了。
所以不要害怕或者不敢向老師求助,雖然可能平時跟老師交流很少,但事實證明,許多老師對于學生的合理請求都會欣然應允。
也不要有太多顧慮或者認爲科研太難太深奧,一定有能讓本科級別的學生順利入門且最終有頗多收獲的選擇,並且對大創而言,就算只有2個人也並非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自己去組建團隊,這樣無論是對申請還是自己的專業知識都是最有幫助的。我之所以傾向于選擇更有名望的老師,並不是沖著“名氣”,而是因爲他們往往有更豐富的經驗,在選題上有更老練的眼光,再憑借團隊的努力向國家級、省級邁進。
②申請專利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我們平常只是因爲不了解,所以認爲申請專利困難又遙遠。其實老師上專業課時提過的很多小點都可以是申請專利最初的思想源泉,課後可以再進一步向老師詢問了解。
此外就是可以向一些申請保研或已經就讀研究生,這方面碩果頗豐的學長學姐們求教經驗。還是那句話,不要因爲羞澀和怯意生生封鎖自己的圈子,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待人真誠,投桃報李,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③在暑假我申請了在省水文局實習1個月,參與了一年一度水文年鑒資料審核的集體工作,被分配到的任務很輕,結束後也沒有像一些同學有“績效提升了多少百分比”能夠直觀表述的實習成果。
但我有從前沒有過的大好機會,可以仔細觀摩業內人員的工作狀態,甚至也能淺淺參與到其中認真感悟;體會到和讀書不同,工作中有數不清的理論知識解釋不了的“意外”,這些最後都會成就一個人豐厚的經驗和專業素養。
相比之下,科研的成果來得更一目了然,工科又是本科的實習難以一下子磨砺人,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這些真切體會又何嘗不是“言之有物”呢。
關于均分
其實無論是保研還是出國,出國無論是商科文科還是理工科,均分永遠是王道,幾乎決定你能申請到學校層次的上限。
大一大二一定要好好學高數、大物等,才有好的基礎,許多大三才開設的專業課也更加不能掉以輕心,學校會仔細看你的成績單,專業主幹課一定會是他們關注的重點,遑論這些課程本身就占不少的學分。補救均分的辦法就是重修和多選幾門網絡選修課,但也是提分有限,治標不治本。
關于語言
學校官網裏都能找到各個研究生項目的要求,對工科生而言,語言成績的最低要求即是達到學校給的分數線,很大程度上工科生的高分托福和雅思並不是提升競爭力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其他背景尚可的前提下,沒有必要在語言上不斷刷高分,省下的時間可以去攻克其他的塊。
3
結語
最後我想說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麽,確定了自己要什麽,那麽在去得到它的路上,即使看到別人先自己一步收獲,也不要去羨慕,更不要動搖,每個人都正走在屬于自己的旅途上,而每一段旅途的終點都永遠只會是另一個起點。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