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加坡,
大家印象最深最直觀的是:
不聽話,打屁屁。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新加坡人的屁股啪啪啪。
那麽問題來了:
這個小島是如何:
從狂野走向文明?
從混沌走向現代?
從屌絲逆襲到高富帥?
新加坡的曆史可以分爲6個時期:
早期文明(未知-1819)
英屬時期(1819-1942)
日據時期(1942-1945)
自治時期(1945-1963)
新馬合並(1963-1965)
單獨立國(1965-至今)
可以簡單概括爲:
野蠻生長數千年(未知-650)
三佛齊王國統治700多年(650–1377)
新家坡拉王國統治100年(1299–1398)
馬六甲蘇丹國統治100多年(1400–1511)
柔佛蘇丹國統治300年(1528–1819)
英國統治100年(1819-1826英國控制,1826–1942海峽殖民地,英國直接控制)
日本占據3年(1942–1945)
英國重新殖民18年(1945-1963)
加入馬來西亞聯邦2年(1963–1965)
新加坡共和國(1965-至今)
數易其手,
幾經滄桑,
新家坡終于
站起來了!
活下去了!
還發達了!
1
很久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也許新加坡還在海裏,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新加坡變成了一片沼澤地。
在海洋的價值還沒凸顯、東西方還沒連通、新大陸還沒被發現時,它只是世界上某個角落裏的一個小紅點。
你來或者不來,它就在那裏,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進不出。
我們不知道沒有文字記載匆匆那些年,這片沼澤地上發生了什麽驚心動魄的故事,抑或只是歲月靜好,日複一日,逝水流年。
2
蒲羅中(3世紀)
新加坡進入人類的曆史是從3世紀開始的。
三國東吳大帝孫權以水軍起家,擅長造船,酷愛灌水,尤喜航海,經常駕海船北航遼東、南通南海,搞個海天盛筵,辦個遊艇大賽。
中郎將康泰等人奉命出使南海諸國,進行外交活動。南海如此多嬌,引得英雄競折腰。他們一路愉快玩耍,一路瘋狂寫作,記載山水花鳥奇聞異事,以供國人獵奇,終成遊記《吳時外國傳》。
書中記載,他們到達今日新加坡所在地區,人稱“蒲羅中”, 意爲“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島上有土著居住。這是新加坡的首次曆史記憶。
此後,新加坡淡出人們視線300多年。
3
三佛齊王國(650–1377)
公元683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的古代王國三佛齊王國在巨港建立。建國後稱霸蘇門答臘島,並向四周擴張,先後入侵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控制諸蕃水道之要沖,自然將新加坡收入囊下。
三佛齊王國開疆拓土,大動幹戈,不可避免導致國力衰弱。
落後就要挨打,退步就要受虐。
1025年,朱羅帝國的拉真陀羅一世領導印度洋的部隊,入侵了三佛齊王國,攻擊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幾個地方。
4
新加坡拉王國(1299–1398)
三佛齊王國被迫遷徙流亡,其中一位王子桑尼拉烏他瑪被打得丟盔棄甲,亡命天涯,一路顛沛流離,于1299年來到這個人煙罕至的小島。
突然,一只神獸從眼前疾馳而過,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似風似雨似花似幻似霧似虹似霓又似夢。
這是什麽東西?
估計是被打怕了,出現了幻覺,看啥都可怕,看啥都危險。
他問身邊的人:“這是什麽?不會是敵人穿了迷彩喬裝打扮來偷襲我們吧?”
旁邊的人也不知道是什麽,想了想,就隨意編了個段子來應付王子:“聽說是獅子,書上有記載的,很威武陽剛,是王者之氣。殿下,您看,紫氣東來,您的王霸之氣震懾了威風凜凜的獅子,這兒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聽罷,王子不禁哆嗦了幾下,打了個冷顫,突然覺得好爽。
他一爽,就愛上了這裏,將之命名爲淡馬錫,並于此創建“新加坡拉”(梵語“獅城”之意)。
至于王子看到的是啥玩意,自然不是獅子,新加坡哪來的獅子?
有人調侃道實際上是野豬。
是啥不重要,重要的是隨從讓王子覺得是啥,讓王子爽。
王子一爽,便誕生了一個新的國家。
5
馬六甲王國(1400–1511)
在1400年左右,三佛齊王國的另一位王子又被敵人滿者伯夷國追殺。沒錯,又是三佛齊王國,又是王子,又是被追殺,三佛齊王國到底有多少位王子呢?不知道,但是他們家占了很大一塊地盤,島上到處是分店,後宮佳麗三千,想想就知道,最不缺的就是王子了。
這位王子名叫拜裏米蘇拉,傳說其祖先爲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算是名門望族了。他被敵人趕出故鄉巨港,逃到了淡馬錫(Temasik,現今新加坡)。
新加坡島上土著們很淳樸善良,熱烈歡迎並收留了他們。
但是王子任性慣了,秉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的霸道總裁作風,爲了將新加坡據爲己有,便把當地酋長刺死,企圖自立爲王。
此地的保護國暹(xiān)羅(泰國古稱)哪能忍受這窩囊氣,于是派兵剿滅拜裏米蘇拉。
拜裏米蘇拉又一次踏上流亡之路。
拜裏米蘇拉一路向北,逃啊逃,實在是跑不動了,于是靠著路邊一棵滿剌加樹打了個盹。
一覺醒來,竟然看到奇葩的一幕:一條獵狗將一只小鼠鹿逼到絕境,小鼠鹿爲了自衛,將狗踢進河裏。
王子覺得很好奇,他對身邊的隨從說到:“先生,占一卦,此乃何意?”
旁邊的人也不知道是什麽,想了想,就隨意編了個段子來應付王子:“天無絕人之路, 地有好生之德。絕處逢生,此乃王者之氣。殿下,您看,紫氣東來,您的王霸之氣如星月耀眼,震懾山河,天地臣服,這兒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聽罷,王子不禁高潮了,打了個冷顫,突然覺得好爽。
他一爽,就愛上了這裏,將之命名爲滿剌加,並于此創建“馬六甲王國”。
從桑尼拉烏他瑪到拜裏米蘇拉,三佛齊王子的建國大業似乎都是這樣的套路:
我來了,我見了,我爽了,我愛了,然後我建國了。
雖然是占山爲王,畫地爲牢,但王子沒法像以前那麽任性了,因爲現在有兩個國家在追殺他。
他想了想,決定還是保命爲上,顧不上面子了。于是采取兩步走:
第一步,向暹羅國投降求和,每年向他們孝敬40兩黃金;
第二步,抱大腿,找靠山,尋保護傘。王子左看右看,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向大明稱臣。永樂元年(1403年),拜裏米蘇拉到大明國拜明成祖朱棣爲大哥,正式向大明國進貢,朱棣正式封拜裏米蘇拉爲滿剌加國王,並贈予诏書和浩印。
由于其位置絕佳,兼之良好的深水港口,又有以上兩招保平安,加上後來改信伊斯蘭教,天時地利人和都湊齊了,當時最爲活躍的穆斯林國家商人紛紛前往貿易,馬六甲王國一時成爲聞名于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
爲了促進共同的宗教信仰交流、發展友誼與貿易,馬六甲王國選擇了伊斯蘭化。1414年,拜裏米蘇拉和蘇門答臘北部的伊斯蘭國的公主結婚,從此改用波斯國的伊斯蘭王號,滿剌加建立起最強大的商業中心。1445年起,馬六甲王朝的第4代國王,穆紮法爾·沙繼承王位後,采用穆斯林君主的尊號“蘇丹”,奉伊斯蘭教爲國教。1446年他正式登上王位,自稱蘇丹,他是馬六甲第一個采用蘇丹稱號的國王。
6
柔佛王國(1528–1819)
15世紀,大航海開辟了世界的現代化進程,整個地球前所未有地聯系在一起。來自東方的香料極大地刺激了西方人的味蕾,這個舌尖上的中國讓他們魂牽夢萦,欲罷不能。爲了一飽口腹,他們開始向東去淘香料。
人怕出名豬怕壯,盛極一時的馬六甲海峽,很快就引起了海上大國的注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馬六甲。
葡萄牙人占得先機拔得頭籌,幾經戰爭,1511年8月15日,馬六甲淪陷,立國110多年的王國滅亡了。隨後,葡萄牙人屠城搶劫,爲所欲爲。馬六甲王國蘇丹馬哈茂德·沙阿率領軍民,轉移至吧莪(麻坡屬下的一個小鎮)和柔佛等地,繼續抗擊葡萄牙的入侵。
1528年,阿拉烏德丁繼承王位,創建具馬六甲王室血統的柔佛王朝,定都舊柔佛。
1587年,葡萄牙人占領了舊柔佛拉瑪。
1613年,葡萄牙人焚毀了新加坡河河口的據點。
1641年馬六甲易手,荷蘭人趕走了葡萄牙人,繼續殖民統治約100多年。
7
英屬殖民地(1819-1942)
“男人有錢就變壞”,同樣地,“國家變強就擴張”。
16世紀中葉以後,英國經濟力量和海上力量強大起來,開始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爭奪殖民地,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
天下之大,各有怪咖。葡萄牙等國是被東方香料所征服,而英國是被東方樹葉-茶葉所俘獲(此風尚其實是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傳到英國的)。作爲凱瑟琳的嫁妝,葡萄牙把他們在印度的殖民地孟買送給英國,這樣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了機會,以此地爲貿易據點,專門負責東西方貿易和殖民掠奪。
爲了找茶葉,他們滿世界掃貨。他們從清朝買進大量茶葉,但清朝物産豐富,自給自足,英國沒有合適的商品出口到清朝。這種只買不賣只出不進的生意自然是無法長久。
既然沒有需求,那英國人就創造需求,于是他們找到了鴉片這一上瘾性商品,來和中國做生意掙回黃金白銀,交換他們需要的茶葉。
鴉片,極具依賴性,一旦上瘾,便難割舍,輕則傾家蕩産,重則殺人越貨。英國人以這種毫無人道戕害國人身心的方式創造了無限的需求。
1818年,史丹福德·萊佛士爵士被任命爲蘇門答臘島南岸的英屬殖民地明古連的總督。此人被視爲新加坡地開埠(開辟爲商埠,設立外貿口岸)者。他,極具商業頭腦和戰略眼光,塑造和改變了新加坡,奠定了新加坡的基礎。當然,我們要批判地看待,萊佛士絕不是爲了給新加坡人謀福利,而是爲了滿足其殖民掠奪需求,但在客觀上促進形成了現代新加坡的基本格局。
當時,英國已完成工業革命,國力如日中天,急需擴大海外殖民地,開辟新市場和原料産地。有國家力量加持,萊佛士自然就飄了。
他很不滿一個風車小國荷蘭控制著馬來群島,掐斷了他們對華鴉片貿易的海上航線,那感覺簡直像卡住了他們的喉嚨,痛得無法呼吸。
荷蘭人在此地混得風生水起,坐地生財,來來往往的商船都得給他們交過路費,並且是一口價,不講價。
萊佛士眼紅地看著荷蘭人,自言自語說道:“大丈夫生當如此,吾可取而代之。”
吹牛一時爽,想想心裏慌。
好的地段都被荷蘭人占領了,到哪去找新大陸呢?總不能生搶吧?
于是,萊佛士只好硬著頭皮到處溜達,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塊像樣的地盤。
1819年1月28日,萊佛士抵達新加坡,如同一見鍾情,他很快就被這塊小島征服了。真是上天保佑,此地位于馬來半島南端,靠近馬六甲海峽,擁有天然的深港、淡水供應和用于修理船只的木材,最關鍵的是,這個島就在他們家的貿易線上。
事實上,這並不是他的獨家發現,新加坡在馬六甲王朝全盛時期就是當時聞名于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只不過葡萄牙人在1613年摧毀了新加坡的定居點,所以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裏,這個島嶼陷入了默默無聞的狀態。所以說,萊佛士只是重新發現和開發了新加坡,而不是原創了新加坡。
就這樣,萊佛士闖入了當地人的世界。整個新加坡島就是一個小漁村,約有1000人,大多數是當地群體,他們被馬來人同化,並有幾十名中國人。
通過類似于狸貓換太子的手法,萊佛士與當地首領達成了交易:承認首領的統治地位並每年給與報酬,以換取英國人在新加坡設立貿易站的權利。
1819年2月6日簽署了一項正式條約,現代新加坡誕生了。
萊佛士掌管新加坡後,便宣布新加坡爲自由貿易港,在此可以自由貿易,禁止征收港口稅,這一優勢使新加披一時力壓周圍港口碼頭,成爲商販買賣新集散地。人們在此自由交易,並享受稅收優惠。
一傳十,十傳百,當周圍的商販走卒都聽說有這一自由集市,人群趨之若鹜,從四面八方趕來做買賣。
于是,大批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中國的商販苦工移民于此,逐漸形成今日新加坡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局面。
物流的集散地,一定是人流的熱點,一定是商業和服務業的中心。
很明顯,貨物運轉到此,要麽是交接換手,要麽是補充供給,都離不開和當地發生聯系:
船只要補充燃料、縫縫補補,
船員要吃飯、休息、大保健、鬥地主。
于是新加坡人開超市、開賓館、開飯店、開賭場、開妓院等等來提供商品和服務,以此來養活自己。
萊佛士呆了一周後,前往槟城處理公務,將新加坡留給副手法誇爾打理。幾乎是無中生有,困難重重,法誇爾政府急于創收、管理混亂。這段時間,新加坡是野性和墮落的自由地獄,就好像一個從山村來的淳樸小夥,來到讓人眼花缭亂的大城市,眼界大開,立馬就沾染上了吃喝嫖賭抽各種惡習,淪陷在這花花世界裏。
1822年萊佛士重返新加坡,對島上的亂象痛心疾首,他憤怒地解雇了法誇爾,並開始治理整頓:禁止奴隸制、關閉賭場、禁止攜帶武器等;征收重稅,以阻止他認爲的社會惡習,如酗酒和吸食鴉片。他起草了新加坡萊佛士計劃,以重組該島:將新加坡劃分爲職能部門和族裔分部,並保留至今。
1824年,英國與荷蘭在倫敦簽訂英荷條約,新加坡正式成爲英國殖民地。
8
海峽定居點(1826-1867)
182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將新加坡與槟城和馬六甲合並組成海峽定居點,統一管理。
1830年,海峽定居點成爲英屬印度孟加拉總統的居住地。
9
海峽殖民地(1867-1942)
隨著新加坡繼續發展,海峽定居點管理部門的缺陷變得嚴重,新加坡商人社區開始煽動反對英屬印度統治。
1867年4月1日,英國政府同意將海峽作爲一個單獨的殖民地。這個新殖民地是由一位總督在倫敦殖民地辦事處的監督下統治的。一個行政會議和一個立法會協助總督。雖然沒有選出議會成員,但多年來逐漸增加了當地居民的代表。
殖民統治者時期,殖民者對新加坡族群實行的是“分而治之”的種族隔離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並沒有對新加坡産生深刻的影響:沖突並沒有蔓延到東南亞。
戰後,英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在新加坡建立海軍基地,作爲對日益雄心勃勃的日本帝國的威懾。溫斯頓·丘吉爾把它吹捧爲“東方的直布羅陀”。
10
日本占領(1942-1945)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分別從歐洲、亞洲發動了一場人類曆史上空前規模的世界大戰。
出于對島國滅亡的恐懼和對領土擴張的渴望,日本提出了大東亞共榮圈的設想,企圖將東亞、俄羅斯遠東地區、東南亞、大洋洲、南亞、阿富汗等地納入勢力範圍之內,以此實現地緣和産業戰略的整合。
作爲一個要啥沒啥巴掌大小的島國,日本對東南亞的戰略位置及豐富的大米、橡膠、錫、石油等戰略資源垂涎已久,早就渴望拿下吃幹榨盡,以滿足其軍事和工業需求。新加坡作爲重要戰略要地,自然是被日本看作掌上明珠。
由于輕敵、麻痹大意和過度自信,駐新加坡英軍並沒有重視日軍來犯。1941年12月8日,日本部隊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巴魯登陸。此後,日軍迅速南下,節節勝利。1942年1月31日,也就是入侵開始後僅55天,日本人就占領了整個馬來半島,並准備進攻新加坡。
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將占領新加坡改名爲昭南島(日語爲“光明的南島”)。一如既往,日軍開始大屠殺,大約25 000至50 000人死亡。
日本統治新加坡的三年時間裏,新加坡人民遭受了巨大的劫難,他們要麽被拉去充當苦力和炮灰,要麽被施以重稅,被剝削壓榨得苦不堪言。
11
戰後時期(1945-195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後,新加坡陷入了短暫的暴力和混亂狀態:到處是搶劫和複仇殺戮。
這塊土地在重建,新加坡人在涅槃:他們已經不是那個曾經的白素甜了。
歲月是把殺豬刀,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新加坡人的信仰崩潰了:他們一直將英國人視爲新加坡無懈可擊的守護神,沒想到英國人這麽容易就投降了,這麽輕松就放棄他們了,他們失望至極,憤怒至極,羞辱至極。
經此一役,新加坡人的國家意識增強了,他們萌生了脫離英國統治獨立建國的意願。
他們終于明白只有新加坡人才能捍衛他們的國家,英國人是靠不住的,他們只是這塊土地的吸血鬼。
做夢的人是幸福的,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
于是新加坡人便時不時上街散步走路,呼籲獨立,趕走英國佬,俺必勝。
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解散。
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爲英國直屬殖民地。
1947年7月成立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
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選舉。
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憲法,享有較大的自治權。
1954年11月21日,由李光耀等人創立的人民行動黨正式成立。
1955年4月2日舉行的立法會議選舉是一次生動活潑、鬥爭激烈的活動,有幾個新政黨參加了這場鬥爭。與以前的選舉不同,選民自動登記,選民人數增加到約30萬人。
社民黨在選舉中慘敗,只贏得了四個席位。新成立的左翼工黨陣線是最大的贏家,擁有10個席位,並與巫統及馬華公會組成聯合政府。另一個新政黨人民行動黨(PAP)贏得了3個席位。
12
新加坡自治(1955-1963)
第一階段:部分內部自治
1955-1959
勞工陣線領導人馬紹爾成爲新加坡第一任首席部長。他領導著一個搖搖欲墜的政府,幾乎沒有得到殖民政府或其他地方政黨的合作。社會動亂有增無減。
1956年4月,馬紹爾率領一個代表團前往倫敦就完全自治問題進行談判,但由于英國不願放棄對新加坡內部安全的控制,談判失敗了。
英國人擔心東方勢力的影響和勞工罷工破壞新加坡的經濟穩定,並認爲地方政府在處理早先的暴亂方面是無效的。馬紹爾于1956年6月6日辭職。
1957年3月,林有福率領的談判代表團在倫敦談判中對新加坡新憲法的主要條文達致協議,英國同意給予完全的內部自治。新加坡將建立一個擁有自己公民身份的國家。
1958年8月,英國國會通過了《新加坡國家法令》,新加坡從此實現了完全自治,英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宣布緊急狀態等權力。
第二階段:全面內部自治
1959-1963年
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5月30日舉行了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以壓倒性的勝利贏得了大選,贏得了51個席位中的43個席位。
在英國睜眼看了世界,熟悉西方那一套受過劍橋精英教育的律師李光耀,成爲新加坡第一任總理。
第三階段:合並運動
趕走了英國佬,李光耀和他的同事們爲如何讓這個國家生存下去而犯愁。
新加坡,彈丸之地,要啥沒啥,還有這麽多不同民族的人要吃飯。沒有農田沒有糧食,沒有淡水沒有産業,別說出口掙錢了,連養活自己都困難。
于是,
李光耀開始尋找生存之道活下去,
很快他便制定了新戰略:
抱北方鄰居馬來亞的大腿:
讓馬來亞人提供糧食和蔬菜,
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新加坡是想抱大腿,
馬來亞心想想得美。
馬來亞並不想收這個小弟。
且不說小弟吃你的喝你的睡你的,
還不給錢!
萬一是敵人打入內部的病毒木馬呢?
須知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的。
但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雖然他們來自五湖四海,
最後還是搞到一起了。
英國、馬來亞和李光耀爲了避免新加坡轉向西方體系的對立面,同意合並,建立馬來西亞聯邦。
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提出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聯邦。
東姑心裏的算盤打得響:多了塊土地,多了些子民,活動範圍更大了,力量更強了,總算是好事。
盡管新加坡主體是華人,但婆羅洲領土上新增的馬來人將抵消新加坡的華人人口,也不算是壞事。
1963年7月9日,新加坡、馬來亞、北婆羅洲和沙撈越的領導人簽署了《馬來西亞建立馬來西亞聯邦協定》。
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新加坡、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合並,馬來西亞成立。
第四階段:沖突
就像兩兄弟住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絆絆,發生矛盾,打口水仗。
于是新馬開始摩擦摩擦,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馬來西亞是以原住民馬來西亞人爲主的社會,不像新加坡是移民國家(主要以華人爲主),馬來西亞從來沒把新加坡當自己人,對新加坡收更多的稅,花更少的錢。
很快地,馬來西亞上層發現新加坡人勤勞聰明吃苦耐勞,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財經界很有影響力,若任其發展,其影響力將滲透到馬來西亞政界軍界等各個領域,那樣馬來人就得靠邊站了。
于是,馬來西亞聯邦爆發了“本地-外地”之爭。
爲了限制新加坡,馬來西亞聯邦政府通過法律使馬來人享有特權,這是赤裸裸的歧視和挑釁。
新加坡人堅決不同意,但無可奈何。
就這樣雙方來回交戰,終究是強扭的瓜不甜,最後一拍兩散。
馬來西亞總理東姑阿都拉曼認爲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將以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驅逐出去。
1965年8月9日上午,馬來西亞議會以126-0票贊成將新加坡從聯邦中驅逐出去的憲法修正案,幾個小時後,新加坡議會通過了《新加坡共和國獨立法》,將該島確立爲一個獨立主權的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
含淚的李光耀在電視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新加坡已成爲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他說:“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時刻。我的一生,我的成年生活,我一直相信這兩個領土的合並和統一。”
其實,他的人生理想是做馬來西亞的元首。
所以,夢碎的時刻,元首很憤怒。
一般國家獨立了,都會興高采烈,敲鑼打鼓放鞭炮,
然而總理李光耀竟然哭了,
簡直是 “爸爸不要你了”被抛棄既視感。
他的心裏苦啊,
有誰能理解他心中的痛呢?
這個國家
要吃的沒吃的,
要喝的沒喝的,
要睡的沒睡的,
要賣的沒賣的……
現在大腿又斷了,以後該咋辦啊?
這麽多張嘴,如同嗷嗷待哺,該如何養活餵飽呢?
以後被熊孩子欺負了,該去找誰打回去呢?
這麽多的子民要是不聽話,該如何治好呢?
想到此,平日裏的鋼鐵硬漢、鐵血男兒李光耀心塞塞的,終究還是不能自已,一度嗚咽,潸然淚下。
13
新加坡共和國(1965年至今)
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
新加坡突然獨立後,面臨著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既然腿斷了,李光耀便想方設法重新謀求兩條腿走路:一是接上這條腿,橫行霸道縱橫捭阖之大腿;二是發展自己這條腿,把他也養成大腿,以腿自持。
第一條腿,主要是親近西方,融入西方,抱緊英美這條大腿,同時利用主體民族是華人的優勢,利益均沾,兩頭討好,左右逢源,做東西方的協調者和連接者,類似在世界地理、貿易和金融中發揮的作用-中介。
第二條腿,主要是貿易立國,金融強國,科學治國,服務興國。窮人家的孩子沒有礦,一分一毫都得小心翼翼計劃著花,都得吃苦耐勞,搬磚賺錢。對新加坡這個此時又窮又小的新生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腿找好了,便開始走路。新加坡立即尋求對其主權的國際承認。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聯合國,成爲第117個成員;同年10月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共同創立東南亞國協(東盟),1970年被接納爲不結盟運動成員。
1965年12月22日,《憲法修正案》通過,國家元首成爲總統,新加坡成爲新加坡共和國。
1961年成立了經濟發展理事會,負責制定和實施國家經濟戰略,重點是促進新加坡制造業。關鍵舉措:工業化,招商引資,英文教育,住房計劃,統一工會,嚴刑峻法。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
這一期間,經濟高速發展,産業加快升級,商貿大幅增長,民生日漸完善,是曆史黃金歲月。
新加坡的政治局勢一直由人民行動黨主導,只有局部的微調。
1990年,李光耀把領導權交給了吳作棟,他成爲新加坡第二任總理。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選總統。
1999年9月1日,納丹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選總統。
第三階段:2000年-當前
2004年,時任新加坡副總理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接替現任的吳作棟,成爲新加坡第三任總理。
他引入了數項政策改變,包括國民服役從2年半減少到2年和賭場賭博的立法。
2006年大選,互聯網和博客廣泛使用,李顯龍連任總理。
2011年8月,陳慶炎就任總統。
2011年大選,執政黨人民行動黨首次失去了一個群體代表選區,李顯龍連任總理。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逝世。
2015年9月11日大選,李顯龍連任總理。
在對新加坡憲法的修訂之後,新加坡于2017年舉行了第一次保留總統選舉。這次選舉是第一個在間斷觸發的模式下爲特定種族群體保留的選舉。2017年選舉被保留爲少數族裔馬來人社區的候選人。2017年9月14日,新加坡總統選舉唯一候選人、前國會議長哈莉瑪·雅各布自動當選該國第八任總統,她也是新加坡首位女總統。
14
結語
新加坡的曆史還在繼續。
盡管存在不足,但新加坡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國家。
不端不裝,不偏不倚,不吹不黑,我們研究一個國家,不是爲了鄙視它、捧殺它、模仿它,而是爲了尊重它、學習它、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