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稱爲彈丸小島,但在這7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被規劃爲“保留建築”的竟有7000多棟,涵蓋全島百多個地區。
大部分的曆史建築都爲私人擁有,經過歲月的洗禮,化身爲藝文空間、博物館、商業中心、餐飲場所等,現在就讓我們從老房子的新身份,尋覓它們的曆史痕迹。
國家設計中心National Design Centre
地址:密駝路111號(111 Middle Road)
昔日
這座百年曆史建築最早是聖安東尼女中,1906年改名聖安東尼修道院女校,新加坡二戰淪陷時期,這裏曾變成避難所。二戰後複校,直到1995年女校遷至勿洛,南洋藝術學院入駐這裏,後來學院也搬出後,建築被空置數年。
今日
2014年改建成新加坡首個國家設計中心,把設計和創意工作的辦公、交流、展覽、零售、體驗、實驗等活動彙聚在同一屋檐下。原本修道院禮拜堂被改建成禮堂,裏面保留了四面牆上的天使浮雕,展現建築的前世今生。
舊國會大廈最古老的政府建築物
地址:諧街1號(1 High Street)
昔日
舊國會大廈建于1826年,是新加坡受保護的國家古迹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它原本用作住宅用途,到了1954年才成爲國會大廈。1999年9月6日,隨著新國會大廈正式啓用,當時已有172年曆史的舊國會大廈完成了它的曆史任務。
今日
2004年改名爲“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The Art House at the Old Parliament),裏面有音樂廳、黑箱劇場、電影放映室、多功能展廳等表演與展覽設施,底層也有餐廳和咖啡店。
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
地址:洛克路9號(9 Lock Road)
昔日
最早歸戰前英國駐軍所有,並以英國炮兵將領偉珀•吉門(Webb Gillman)命名。英軍于1971年撤退後,以新幣1元把它“賣給”國防部,作爲新加坡工兵學校,改稱吉門軍營。國防部在1970年代末棄用吉門軍營,之後被聖安德烈初級學院和立化中學當作過校園。
今日
2012年被發展成新加坡當代藝術地標,集藝廊、展廳及餐廳等休閑場所爲一體。
晚晴園原名明珍廬
地址:大人路12號(12 Tai Gin Rd)
昔日
這棟洋房是新加坡先驅人物張永福和弟弟張華丹在1905年買下,作爲奉養母親安享頤年之居。孫中山到新加坡宣傳革命時,張永福征得母親同意,把這棟房子捐作孫中山的革命基地。
今日
2001年修複後的晚晴園正式成爲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除了開放給公衆參觀外,也定期舉辦與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
聚春園萃英書院
地址:廈門街130號(130 Amoy Street)
昔日
原是萃英書院,擁有百多年曆史,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曆史意義的私塾。
今日
已不見琅琅讀書聲,古老的書院曾被裝潢成高級法國餐館和泰國餐館。目前被遠東機構和福州聚春園(1865年創立)設立成“聚春園”餐廳,售賣福建佛跳牆和中式佳肴,裝潢雅致。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在新加坡到目前爲止還保留著的建築嗎?
新加坡留學的你,去尋覓過“彈丸小島”的曆史痕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