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被稱爲彈丸小島,但在這7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被規劃爲“保留建築”的竟有7000多棟,涵蓋全島百多個地區。大部分的曆史建築都爲私人擁有,經過歲月的洗禮,化身爲藝文空間、博物館、商業中心、餐飲場所等,現在就讓我們從老房子的新身份,尋覓它們的曆史痕迹。
1. 國家設計中心(National Design Centre)
地址:密駝路111號(111 Middle Road)
▲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把設計和創意工作的辦公、交流、展覽、零售、體驗、實驗等活動彙聚在同一屋檐下。
▲南洋藝術學院曾入駐密駝路校舍,直到在2008年搬出。
昔日:這座百年曆史建築最早是聖安東尼女中,1906年改名聖安東尼修道院女校,新加坡二戰淪陷時期,這裏曾變成避難所。二戰後複校,直到1995年女校遷至勿洛,南洋藝術學院入駐這裏,後來學院也搬出後,建築被空置數年。
今日:2014年改建成新加坡首個國家設計中心,把設計和創意工作的辦公、交流、展覽、零售、體驗、實驗等活動彙聚在同一屋檐下。原本修道院禮拜堂被改建成禮堂,裏面保留了四面牆上的天使浮雕,展現建築的前世今生。
2. 舊國會大廈
地址:諧街1號(1 High Street)
▲舊國會大廈是新加坡受保護的國家古迹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舊國會大廈建于1826年,1954年成爲國會大廈,直到1999年新國會大廈建成。
▲1999年最後一次在舊國會大廈開國會的情景。
昔日:舊國會大廈建于1826年,是新加坡受保護的國家古迹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它原本用作住宅用途,到了1954年才成爲國會大廈。1999年9月6日,隨著新國會大廈正式啓用,當時已有172年曆史的舊國會大廈完成了它的曆史任務。
今日:2004年改名爲“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The Art House at the Old Parliament),裏面有音樂廳、黑箱劇場、電影放映室、多功能展廳等表演與展覽設施,底層也有餐廳和咖啡店。
3. 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
地址:洛克路9號(9 Lock Road)
▲吉門營房是新加坡畫廊集中地。
▲吉門營房畫廊分布在14座戰前軍用建築物內。
昔日:最早歸戰前英國駐軍所有,並以英國炮兵將領偉珀•吉門(Webb Gillman)命名。英軍于1971年撤退後,以新幣1元把它“賣給”國防部,作爲新加坡工兵學校,改稱吉門軍營。國防部在1970年代末棄用吉門軍營,之後被聖安德烈初級學院和立化中學當作過校園。
今日:2012年被發展成新加坡當代藝術地標,集藝廊、展廳及餐廳等休閑場所爲一體。
4. 晚晴園
地址:大人路12號(12 Tai Gin Rd)
▲晚晴園2001年修複後成爲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圖中右一是現任晚晴園館長陳亮發
▲晚晴園修複前的外觀
昔日:這棟洋房是新加坡先驅人物張永福和弟弟張華丹在1905年買下,作爲奉養母親安享頤年之居。孫中山到新加坡宣傳革命時,張永福征得母親同意,把這棟房子捐作孫中山的革命基地。
今日:2001年修複後的晚晴園正式成爲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除了開放給公衆參觀外,也定期舉辦與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
5. 虎豹別墅(Haw Par Villa)
地址:巴西班讓路262號(262 Pasir Panjang Road)
▲虎豹別墅由以虎標藥業起家的胡文虎于1937年興建
▲虎豹別墅內有超過1000座鮮豔缤紛的塑像
▲虎豹別墅曾是新加坡最熱鬧的旅遊景點之一
昔日:1937年,虎豹別墅由以虎標藥業起家的胡文虎興建,作爲他和弟弟胡文豹成功發展萬金油事業,向社會顯耀財富的標志,當年也稱“萬金油花園”。園內有超過1000座鮮豔缤紛的塑像,都是《西遊記》《八仙大鬧龍宮》《水淹金山寺》和《封神榜》等中國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裏頭的場景。
今日:1990年,有公司把它發展成付費主題公園,後來公司在2001年倒閉。旅遊局重新接管虎豹別墅,經一番整修,2002年再開放,至今仍免費讓公衆參觀。
6. 聚春園
地址:廈門街130號(130 Amoy Street)
▲聚春園餐廳售賣福建佳肴,裝潢雅致
▲先賢陳金聲于1849年捐資興學,開辦萃英書院,圖爲萃英學院學生上課情景。
昔日:原是萃英書院,擁有百多年曆史,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曆史意義的私塾。
今日:已不見琅琅讀書聲,古老的書院曾被裝潢成高級法國餐館和泰國餐館。目前被遠東機構和福州聚春園(1865年創立)設立成“聚春園”餐廳,售賣福建佛跳牆和中式佳肴,裝潢雅致。
7. 前大華戲院(The Majestic)
地址:余東旋街80號(80 Eu Tong Sen Street)
▲前大華戲院現在變成了新加坡賽馬公會的場外投注中心。
▲前大華戲院由粵籍富商余東旋在1927年興建,原名“天演大舞台”
昔日:這座曆史建築是粵籍富商余東旋在1927年興建,原名“天演大舞台”上演粵劇;後來改爲戲院放映電影,易名爲“皇宮戲院”。1942年,日軍占領新加坡,戲院被日本人改名爲“大和劇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戲院改名“大華戲院”,放映華語片和粵語片。
今日:新加坡賽馬公會在2010年將這三層樓的建築物租下,將這外型古樸的曆史建築改建成一個大型的場外賽馬投注中心。
8. 舊首都戲院
地址:史丹福路17號(17 Stamford Road)
▲首都劇院于2015年翻新後重新開業。
▲首都劇院內的圓頂天花板星座圖像和兩側雕塑駿馬等標志性設計,修複後被完整保留下來。
▲建築商保留戲院中央圓形天花板,並采用現代技術突出天花板上的12星座設計。
▲首都劇院原本叫首都戲院,圖爲首都戲院當年的外觀。
昔日:1929年,具波斯血統的富商納馬茲(Mohamed Ali Namazie)向英殖民政府買下地皮,斥資180萬元興建首都戲院,1930年5月正式開業,原爲歌舞廳。二戰時期,日軍將戲院用來做儲存食物的糧食庫。後來,邵氏兄弟買下首都戲院,重新營業,但因生意慘淡,在1998年倒閉。
今日:2015年,首都劇院(Capitol Theatre)翻新完成,已恢複以往新古典主義壯觀,圓頂天花板的星座圖像和兩側雕塑駿馬等標志性設計,修複後被完整保留下來,劇院現在不但能承辦商演、演出和播放電影,也是一個綜合購物飲食的休閑中心。
9. 贊美廣場(Chijmes)
地址:30 Victoria Street
▲贊美廣場曾是1854年成立的聖嬰女子學校校舍。
▲贊美廣場翻新前的外觀。
昔日:曾是在1854年成立的Convent of the Holy InfantJesus (CHIJ)聖嬰女子學校校舍。20世紀初開始興建新歌德風格教堂。許多修女在此住過,在1983年遷出。
今日:受保留的國家古迹建築物,集合咖啡廳,酒吧和各色餐廳。建築融合現代與古典風味。
10. 富麗敦酒店(Fullerton Hotel)
地址:浮爾頓廣場1號(1 Fullerton Square)
▲富麗敦酒店前身爲郵政總局,2001年改建成爲酒店。
▲2000年浮爾頓大廈動工改建成豪華大酒店時的情景
昔日:前身爲郵政總局,本名爲浮爾頓大廈,以第一任海峽殖民地總督羅伯特浮爾頓(Robbert Fullerton)命名。大廈耗資400萬元,是當時新加坡最大的建築。儲蓄銀行與郵政服務都遷進這裏辦公,大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作爲醫院協助受傷的英國士兵。稅務署也曾以它作爲總部大樓。郵政總局在1996年3月正式停辦,結束123年的漫長郵政任務。
今日:2001年改建成爲酒店,並榮獲了建築遺産獎,至今仍是新加坡重要地標建築之一。
11. 中央消防(Central Fire Station)
地址:禧街62號(62 Hill Street)
▲中央消防局在1909年建成,至今仍在使用。
▲中央消防局當年的外觀。
昔日:中央消防局在1909年建成,取代市區內所有大大小小消防局和分局。
今日:中央消防局仍在使用,並在1998年被列爲受保留國家古迹。它以傳統的舊式建築風格在高樓聳立的中央商業區內一枝獨秀,已然成爲大家熟悉的新加坡市區風景線裏一個顯著地標
12. 福康甯山英軍建築物
地址:康甯徑11號(11 Canning Walk)
▲福康甯山英軍建築物現爲麗景福康甯園俱樂部。
昔日:福康甯山被老一輩新加坡人習慣稱爲“皇家山”,英國殖民地政府總督在山上辦公和居住,1870年代初曾作爲總督府(如同現在的總統府)。
今日:在康甯徑矗立的白色建築物在1926年由英國人建成;在二戰期間充作英軍遠東司令部。全白色建築富麗堂皇,現在是麗景福康甯園(Legends Fort Canning)俱樂部,有餐廳和娛樂設施。
13. 舊同濟醫院(Old Thong Chai Medical Institution)
地址:余東旋街50號(50 Eu Tong Sen Street)
▲舊同濟醫院在1973年被列爲國家保留古迹建築。
▲同濟醫院當年的外觀。
昔日:百年老宅濟原名“同醫社”,商賈湊錢而建的慈善醫院,爲當年漂洋過海謀生的窮人免費診治。1892年由英國總督金文泰提供地皮,同濟醫社才能在今天的單邊街旁成立。
今日:同濟醫院遷至振瑞路50號,至今仍在運作。而舊同濟醫院在1973年被列爲國家保留古迹建築,它後來曾被“蘭桂坊”酒廊租用,成爲夜間場所;如今已出售給一家國際保健品集團。
14. 國家美術館
地址:聖安德烈路1號(1 St. Andrew’s Road)
▲國家美術館是全球最大的東南亞藝術公共珍藏館,由兩棟曆史意義重大的建築物,前高等法院及政府大廈改建而成。
▲前高等法院的基石下埋著一個時間囊,要等到下個世紀才能被打開。
▲前高等法院改建前的外觀。
昔日:國家美術館的前身是前高等法院和政府大廈。前高等法院上方的穹頂造型最具代表性。原本銅色的穹頂,因時間太長,氧化後變成綠色,讓穹頂看起來變得更爲搶眼。政府大廈則建于1928年,曾見證了新加坡重大的曆史事件,包括日本軍隊投降,以及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宣誓就職的儀式。
今日:改建後的國家美術館占地面積有九個足球場那麽大,是全球最大的東南亞藝術公共珍藏館。除了豐富的館藏,美術館也保留了前高等法院裏的兩間還押嫌犯的囚室,以及前高等法院基石下埋的時間囊。時間囊裏放著1937年3月31日的一些報紙和海峽殖民地時期的硬幣,要等到下個世紀才能被打開。
15. 登布西山
地址:登布西路(Dempsey Road)
▲登布西山的多棟黑白建築原用作軍事用途,如今已化爲生活和餐飲好去處,在新時代散發新魅力。
▲登布西山鬧中帶靜,聚集本地與海外知名餐飲,是都市人尋美食與消閑好去處。
昔日:登布西山以前是東陵軍營,這裏的黑白建築在1860年代由殖民地時代的英軍所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陵軍營在1945年至1971年成爲英國遠東陸軍的總部;1972年至1989年,則用作新加坡國防部的總部。
今日:1990年代,這些黑白建築交由當時的土地局管理,出租給私營業者,售賣古董、地毯、家具等物品,直到2001年成爲新加坡外交部的辦公處。2006年,土地管理局看中那裏的獨特建築和人文風情,決定重新發展那一帶,以東陵村(Tanglin Village)命名,在占地40公頃的地段發揮創意,打造成如今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教育、餐飲、時尚和生活空間。
16. Corner House
地址:古魯尼路1號,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1 Cluny Road)
▲位于植物園內的Corner House餐館,其建築是1910年代建成的兩層樓黑白屋,過去是植物園助理署長EJH Corner的住所。
昔日:1910年代建成的兩層樓黑白屋,位于新加坡植物園內,過去是植物園助理署長EJH Corner的住所。
今日:Corner House于2014年7月底開業,主打花卉草本菜,與餐館的地理位置及曆史背景相呼應。Corner House曾獲不少國際美食大獎。
17.土生文化館
地址:亞米尼亞街39號(39 Armenian Street)
▲土生文化館內售賣特色娘惹糕點和紀念品,如娘惹的手工藝品和瓷器。
▲土生文化館的建築最早是道南學校的校舍。
▲道南學校舊址外觀。
昔日:前道南學校校舍,由出任校董經理的陳嘉庚及華商籌款建造,于1912年3月建成。
今日:1989年改成新加坡文物館,1997年成爲亞洲文明博物館,2008年再次改建成爲土生文化館。土生文化館共三層樓,有十個展覽廳,分爲根源、婚姻、宗教、服飾、飲食文化等主題,通過1200余件文物呈現新加坡與東南亞土生文化的豐富遺産。
#話題討論#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在新加坡到目前爲止還保留著的建築嗎?歡迎在文章下方參與討論喲~
點擊掃描二維碼關注 新加坡留學百科 讓老江湖爲您解鎖更多留學幹貨~~~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