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濕悶熱的夏天使人變得心浮氣躁,難以靜下心來讀書學習。但最近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月牙樓展廳內,卻有一批書,隨著溫度的上升,變得越來越讓人“想讀”。
打開書本,書中的樹木慢慢抽枝發芽,鳥兒開始舒展翅膀,小狗支著耳朵吐舌頭,梵高的《星空》和《向日葵》變得鮮活起來……這一切,只需要用熱風槍給利用熱塑材料制作的書加熱升溫就能實現。
這些書,由53名來自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一年級學生們完成,他們這個暑期在浙大做交換生,修讀《設計思維與表達》課程。
會變形的書,所利用的主要原理:利用Arduino控制電磁繼電器來決定何時給可導電的打印材料通電。在通電情況下,大量電能最終被轉化爲熱能,使得材料溫度上升,形變得以發生。
課程助教謝欣航告訴記者,熱塑材料是一種能反複加熱軟化與冷卻變硬的塑料,目前被普遍運用于3D打印。“老師把技術原理教給大家,並啓發一些設計靈感。接下來想要在書的內頁上用熱塑材料打印出什麽形狀,在上面貼什麽樣的折紙圖案,由同學們自行想像。”
課程采用工作坊模式,有兩周半的訓練時間,目的是通過此門課程,讓同學們學習如何利用設計思維拓展技術的應用價值。
來自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子樂說,“設計過程中,找靈感最難。”他和組員的初步設想是要盡可能用多的形狀使之發生變化,但是對于具體要設計成什麽樣卻一籌莫展。
在跟授課老師王冠雲博士溝通之後,他們底圖選用了線條複雜、層次鮮明的梵高的《星空》。經過反複的討論和實踐,最終子樂和組員們在樹、星雲湧起的漩渦、月的部分,附上打印好的熱塑材料,一經加熱升溫,這片爲梵高所摯愛的迷幻的星空仿佛緩緩流淌了起來。
李桂安所在的小組設計主題確定的過程倒是十分順利。他們的書主題叫做“這本書很餓”。翻開書頁,一張像鲨魚般長著滿嘴獠牙的血盆大口緩緩張開,猩紅的舌頭盤卷著向人伸過來。李桂安解釋了他們的靈感來源,“平常我們說讀書就是要把書‘吃透’,所以我們就想把概念反過來,做一本想要把人‘吃掉’的書。”
他們遇到的難題是關于如何充分把握紙的特性,讓“大嘴”做到打開書時完好地支撐立起,合攏時妥帖地折疊。同時,爲了確定“大嘴”面積,他們“沒有辦法,只能一次次地試驗。”
課程負責人孫淩雲教授介紹:“浙大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暑期交流合作項目,已經是第七年了,浙大國際設計研究院每年都爲實習生安排《設計思維與表達》的課程,但是每年的課程組織方式都不一樣,比如去年的最終成果展示,是同學們設計的折紙機器人。我們邀請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工作的王冠雲博士和陶冶博士擔任授課導師,並邀請卡耐基梅隆大學形變物質實驗室提供技術支持。”
他表示,課程的主題是關注材料、制造和設計思維的關系,讓學生形成探索、界定和突破各種邊界或者局限的意識。
“每種材料或者制造工藝都有自己的局限,好的設計往往是建立在對這些局限有清晰把握的基礎之上,而又帶來種種新的可能。”孫淩雲說,“這次課學生體會的就是對紙的形狀的控制技術。到底紙能做什麽,適合做什麽,知道邊界和局限了,也就知道是否可以突破,可以怎麽突破了。”
“設計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思路來最巧妙的解決問題。”王冠雲博士說。
(錢江晚報 通訊員 黃淑婷 柯溢能 首席記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