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日訊)新加坡于明年9月1日,消費者在參加抽獎活動、上網表示有意預購新智能手機,或到戲院領取網購的戲票,以及訪客欲進入私人公寓範圍時,無須提供完整的身份證號碼或工作准證號碼等個人資料,也無須交出身份證或工作准證給對方作爲抵押。
這是因爲新加坡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昨天(8月31日)發出最新的咨詢指導原則,加強對消費者的保障,避免業者“任意”或“不公正”地收集、使用和公開個人身份證號碼,或扣下身份證。
除了新國人的身份證,新出台的指導原則也適用于護照、工作准證、出生證,以及外籍人士身份證。
業者只有在相關法律的規定下,或有必要准確核實個人身份時才可要求公衆提供這些資料。
被允許的情況包括到診所看病、訂購新移動電話服務配套、入住酒店、到按摩院按摩、買香煙、進入學前教育中心、買賣房地産、購買保險和索賠、進行身體檢查和索取醫藥報告、與信貸相關的背景調查等等。
委員會重申,即便是在被允許的情況下收集身份證號碼等資料,業者也須確保已制定充分的保護措施,保障這些個人資料的安全。
有些商業大樓或私人公寓的管理人員或保安人員,目前會要求訪客用身份證或其他證件換取訪客證才能入內。
委員會指出,要訪客出示證件以查核身份是可理解的,但須在核實後立即歸還,沒必要扣下證件。
委員會去年11月初展開爲期六周的公共咨詢,共61人和21個企業組織提供反饋。
業者主要關注改換科技系統所須成本,以及能否在擬議的一年期限內改變程序和更新數據庫等。
不少業者因此希望委員會延長調整期。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更是說,若要整個工運符合新指導原則“預計要五年到10年,成本須數千萬元”。
委員會最後決定不延長期限,規定業者到了明年9月都得遵守新條例。
委員會解釋,他們要在讓業者有足夠時間去調整,以及保障人們的個人利益之間做出平衡。他們認爲12個月是合理的期限。”
爲協助企業在這一年內改變程序、盡快符合新指導原則,委員會和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發出技術導則,按業者選擇改用的認證選項提供針對性的建議。
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發出最新的咨詢指導原則,加強對消費者的保障,避免業者“任意”或“不公正”地收集、使用和公開個人身份證號碼,或扣下身份證。 (檔案照)
業者可改用手機號碼 或電郵地址等確認身份
業者可改用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身份證最後三個號碼以及字母等來確認身份。
委員會不會硬性規定業者改用哪種認證資料,他們可按其商業模式和營運需求選擇。
委員會和資媒局也篩選22個預先批准的科技方案讓業者更輕易地挑選,中小企業在選購這些方案時可申請生産力解決方案津貼,抵消高達七成的成本。
企業也可利用當局制定的通知範本,向顧客清楚解釋下來的改變。
委員會副專員楊子健受訪時說,隨著數碼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在網上進行各類多元的活動,但業者不能把沿用多年的紙抄手寫做法硬生生搬上網,而是要思考如何利用更有效的科技解決方案。此外,避免人們隨意收集身份證資料或粗心大意地處理這些資料,也可降低個人資料外泄的風險,並避免身份被他人冒用或欺詐等犯罪行爲的發生。
新國政府部門、法定機構和國家機關等公共機構不受新指導原則影響,因爲相關的法令條文不涵蓋公共機構。
盡管如此,新國政府在總結此次公共咨詢的文告中說,作爲發出身份證的官方機構,政府會正當安全地使用公民的身份證資料,以履行其職務以及提供服務。
“政府也會檢討程序,確保公共機構只在法律規定下,或有必要准確核實個人身份的情況下,才會用到身份證號碼以及保留個人身份證。”
(完整資料取自新加坡《聯合早報》網)